查看原文
其他

AZ、罗氏、BMS们再度密集布局,腾讯首次进军!药明提前预警潜伏这一领域……

药时代 2021-1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药经理人 Author Jessie


两大巨头不约而同的跨界,都指向了同一领域,那便是“AI+新药研发”。


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生了两个有趣的事情:科技巨头腾讯官宣进军AI+新药研发;跨国药企巨头阿斯利康首次参会,并发布未来将深度参与的十大“AI+医疗”应用场景,AI+新药研发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两大巨头不约而同的跨界,都指向了同一领域,那便是“AI+新药研发”。其实,“AI+新药研发”并非新鲜事儿,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起算,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渗入医药研发各个阶段,但还主要集中在新药发现和验证阶段。

2015年-2017年,全球掀起一阵AI热潮,尤其是在中国,AI连续几年占据全网十大热词。正是在此期间,全球TOP10的跨国药企进行了第一波密集布局,包括AZ、GSK、赛诺菲、武田、基因泰克等都在2017年完成了相关合作交易。之后2年,随着AI的降温,“AI+新药研发”亦有所沉寂,直至2019年下半年开始,此项交易似乎又开始“流行”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罗氏、AZ、BMS、拜耳、吉利德、诺和诺德等多家知名MNC再度密集布局该领域,国内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多家知名创投亦有动作,还有BAT这类科技巨头或采取孵化或采取投资参与布局,本土药企像豪森药业、天士力、先声药业等企业都有试水。即使是业务与其有竞争的药明康德,都有相关领域的布局。

而在近日,Nature杂志也做了一期“永远不会累的AI化学家”的封面报道,描述的是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的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化学家。这款机器人化学家身高1.75米,具有人形特征,8天时间独立完成了668个实验,工作了192个小时,完成了6500次仪器操作,并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化学催化剂。

“AI+新药研发”究竟为何又突然火了?


1

跨国药企密集布局


7月9日,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第一次以此身份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国内药圈的普遍认知中,阿斯利康与人工智能八竿子打不着。为何王磊要参会?“与腾讯宣布合作?”这是第一反应。

其实,阿斯利康目前100多项的1期(含)之后的临床试验,与“AI”的幕后推动不无关系。“将我们认为比较低水平的分子筛选,交给AI机器人去完成,要比人工完成有效率得多。”王磊说,以往50个科学家花几百天才能筛出三个分子,而为此服务的研发团队甚至达到几千人。如今,通过计算机把分子结构搭好,再用AI去模拟这些实验,就能快速锁定让人体产生抗体的某个化合物,大大加快了新药研发速度。

在AI+新药研发领域,阿斯利康算不得“新兵”。2017年,AI热潮下,阿斯利康曾与BergHealth合作寻找帕金森症等神经疾病的生物靶标和药物。2019年,该公司又进一步宣布与英国人工智能公司Benevolent开展长期合作,利用后者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加快发现治疗慢性肾病(CK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新药。

在本次官宣“AI+医疗”十大应用场景的同时王磊还透露,明年阿斯利康上海AI创新中心有望启用,将聚焦新药研发、AI医疗、大数据整合服务等领域。

而在今年有“AI+新药研发”布局或进一步的MNC不只有AZ一家。据媒体报道,5月26日,英国AI药物发现公司Exscientia宣布在C轮融资中募得600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Novo Holdings领投,Evotec、BMS和GT Healthcare Capital跟投。其中,Novo为诺和诺德集团旗下投资公司。

与此同时,美国AI药物发现公司insitro宣布获得1.43亿美元的B轮超额认购。此次融资由硅谷风投巨头Andreessen Horowitz牵头,新投资者还出现了黑石等多家知名美国风投机构,不一一列举。值得关注的是,本土CXO头部企业药明康德也参与了本次投资。

像BMS、诺和诺德这样通过投资参与布局之外,有很多公司是通过合作交易。

7月8日,罗氏、基因泰克和AI新药研发公司Reverie Labs达成多靶点合作协议,将利用Reverie独特的技术平台对多个激酶抑制剂发现项目进行虚拟筛选,推进药物发现。4月勃林格殷格翰与AI新药研发公司Insilico展开合作,加速新药研发。

今年1月,Exscientia宣布与拜耳达成心脏病学的发现协议。此前,它还与Sunovion公司达成精神疾病研发协议,与新基达成肿瘤和自体免疫系统研发协议,与罗氏达成肿瘤学研发协议,与赛诺菲代谢疾病协议等,与GSK达成多个治疗领域的多达十个靶标的广泛协议。

与赛诺菲3亿美元的合作还一度被质疑是对AI药物发现的“吹捧”。然而,今年初,Exscientia早期合作伙伴住友大日本制药宣布将使用AI设计的精准工程药物推进到了临床I期,以治疗强迫症患者。值得关注的是,从靶点推进到确定为候选药物研究阶段,用时不到12个月,而传统方式平均需要4.5年。

这样的数据无疑是给“AI+新药研发”正名,也给突然密集的合作一些解释。当我们在排斥AI替代人类工作时,无法否认AI在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优势,虽然目前仅有Exscientia的一例。尤其是在新药研发费用逐渐攀升的今天,利用AI来进行靶点的筛选,已经成为跨国药企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经之路。


2

本土保持谨慎,药明康德去年底率先布局


相对MNC来说,本土药企可能显得从容一些,国内的创新升级还处于过渡阶段,大多药企还是围绕现有靶点做一些创新。

而“AI+新药研发”现有业务主要应用于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等场景,其中利用AI进行药物设计的公司最多,其次是数据收集和分析。这样的定位与近年大热的CRO行业有直接竞争关系。

国内目前基本上还是CRO合作模式,很少的企业选择与AI药物研发企业合作,一方面是药企自身原因,另一方面国内AI新药研发企业稀缺。不过,也有一些企业意识超前。


6月底,宝德与先声药业创新中心合作,为其提供HPC高性能计算与AI平台,全面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图编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药物开发。无独有偶,去年9月豪森与AI新药研发公司Atomwise联合宣布,未来两家公司将在多个领域展开战略合作,针对11个尚未公开的蛋白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潜在候选药物筛选。

相对豪森,天士力是更早一批的入局者,2017年5月,天士力就曾公告称投资Pharnext公司并与其合作设立新药研发公司,投资总额2000万欧元。Pharnext运用人工智能分析替代传统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即所谓的“旧药新疗”,因而登上美国财富杂志。

药企的“懈怠参与”却给了科技巨头机会。

7月9日,腾讯宣布近期推出了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向科研人员全面开放。“我们希望借助机器学习,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目前,大家正在努力筛出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药物。”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说道。

以AI为第二基点的百度更是不会错过,虽然没有自建平台,却以百度风投的形式参与了对AI药物研发公司Insilico Medicine的B轮投资,总额3700万美元,参与者还有启明创投、富达亚洲、创新工场、礼来亚洲基金等。

值得关注的是,AI+医疗健康也是以科技见长或起家的机构投资生物医药的切入点,譬如科技领域的TOP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在AI+医疗健康领域就有11项投资(截至5月底),细分领域中占比较高。其中有2项都是“AI+新药研发”,包括对晶泰科技和深度智耀两家公司的B轮投资,金额都是1500万美元。这两家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AI+新药研发公司。

作为CRO的直接竞争业务,未来AI新药研发很有可能去抢夺CRO业务,对此,国内CRO龙头药明康德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直接投资入局。该公司在今年5月底参与对美国insitro1.43亿美元的B轮投资,insitro在今年刚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此前,药明康德参与了更上游的投资,即去年11月参与大橡科技的天使轮投资,该公司致力于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兼顾仿生性和高通量的生物芯片,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不过,目前AI新药研发虽然有第一个成果出来,但还是弱AI,只能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需要一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复合人才,去设计打磨。从国际到国内,也都是按照节奏在进行布局,国内目前布局的公司都属于比较前瞻,也比较早期,更多的公司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不论是合作还是投资。
 
免责声明
内容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版权归作者。衷心感谢!
本文为转载,药时代持中立态度,请理性阅读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取自网络,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 END -



推荐阅读



Nature封面:每天工作21.5小时的AI化学家,8天内完成688个实验,已自主发现一种全新催化剂

紫薯博士专栏 | 靶向诺奖靶点HIF-2α的别构抑制剂最新进展小结

紫薯博士专栏 | 靶向MET的收获季节

紫薯博士专栏 | 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在炎性和自身免疫及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开发应用

紫薯博士专栏 | FDA批准的52个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汇总及耐药机制和研发新挑战

紫薯博士专栏 | 重磅突破!靶向RAS小分子药物最新进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