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璟盛泽林:License-in模式下未来盈利能力需与分成费用平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药经理人 Author E药经理人
新春快乐
E药经理人在2021年农历新年期间对入选“2020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企业的创始人或掌舵者进行了系列访谈,问题聚焦在中国何时能够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需要补的功课有哪些?中国创新药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影响医药创新的“卡脖子”技术需要去攻克?如何看待火爆且争议的License-in模式?
以下是泽璟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盛泽林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E药经理人:国内大多药企都还在做Fast-follow,真正的First-in-class很少,中国何时能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完成这种蜕变需要创新生态中哪些环节的匹配与完善?
盛泽林:药物是一种商品,其社会价值是给病人的健康带来获益。研发新药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无论Fast-follow还是First-in-class主要还是看它带给患者的获益有多大, 同时也要考虑带给研发厂家的商业价值有多大。
由于我国多年来新药市场主要是国外药厂垄断,目前和未来,国内应该还是应以Fast-follow新药为主。关键是这些新药能否做出差异化,包括疗效,安全性和价格的优势,而不必刻意强调是否是Fast-follow还是First-in-class。
中国新药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研发出患者可以获益的更好的新药,同时自己能活下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学不断发展,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基础科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First-in-class新药自然会不断产生和成功。
E药经理人:中国创新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盛泽林:中国创新药企业近年来做了很多尝试走向国际市场,并获得了很大进展。这个过程是逐渐完善的。总的来讲,中国新药公司和产品需要提高的是独立的创新能力,完善的团队力量,坚实的科学基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流的研发和产品质量。
E药经理人:从中国医药创新技术层面来看,还有哪些卡脖子的技术没有突破?
盛泽林:改革开放几十年,科学技术全球化在中国制药工业已经深深扎根。药监体系和药品研发生产质量体系已经与国际接轨。除化学新药外,生物新药研发和生产的方方面面都脱离不了国际上的技术,合作和互利。
E药经理人:在目前中国的医保政策下,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创新药企吗?为什么?
盛泽林:在现行中国医保政策下,可能新药研发公司需要做出很多战略上的调整,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E药经理人:如何评价License-in模式对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建设的影响?
盛泽林:License-in模式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策略之一, 是药品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中国患者来说,可以尽快的获得更好的海外新药。如果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能够支付更合理的费用和未来市场分成,这种商业交易模式非常好。但是由于中国医药市场比较复杂,药价低,费用高,厂家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因为支付过高的分成比例而受到较大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