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测绘人:“折旧了生命”,美丽了城市
生活用水、用电、用气、开车过桥、坐轻轨、钻隧道……甚至住的房子,除了建设者,这座城市还藏着一群毫厘必算的人,他们上过百米高的桥顶、下过带着恶臭和有毒气体的下水沟、掉进过粪坑……走过城市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为的就是让城市建设更加精细,他们就是用脚丈量城市,用毫厘记录城市的测绘人。
有些洁癖的袁勇万万没想到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了恶臭的下水道。他大学读的是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进入重庆市勘测院测绘二分院从事地下排水管线勘测工作。排水管线埋设较深,主要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所以必须有人探查清楚排水管线的位置和走向,为城市建设、运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测量时,袁勇经常要趟着没过胸口的污水,还要克服污水的臭味和化学药剂的刺激性气味。
作为测绘人员,除了下地还得“上天”。在桥都,重庆的每座大桥从修建的第一天开始,就必须有专业的测绘人员进行精确的测量,延展的方向、角度、大桥合龙的偏差都在他们的测量范围。大桥建好后,还需要开展桥梁健康安全检测,在离地近百米的桥上作业,进行大桥高强螺栓轴力测试。如果轴力达不到要求,就必须对高强螺栓进行紧固加强,以保证大桥运行安全。
对于我们日常熟悉的大桥、隧道,除了建设者,背后还有一群无名英雄,他们就是测绘人。在粉尘漫天的施工现场,他们口戴防尘罩,拿着全站仪、PDA等专业器材进行监测,为隧道建设提供精准的方位、详实的地理信息等数据,并及时准确反馈监测成果,对现场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发布预警。每天回家洗过衣服的盆底总会有厚厚的一层沙土。
每天,轨道交通给太多人带来便利。重庆市勘测院的卢青平和他的同事们也经常和轨道打交道,只是我们在车厢中,他们在轨道隧道中,我们只能在轨道收班前坐,他们必须在轨道收班后行动。从卢青平和同事们第一天开展对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监测开始,“夜猫子”就成了他们的别称。
无论刮风下雨,工程必需按时完工,因此负责桥隧勘测的测绘人员也风雨不误。为了保证温度等测量条件相对恒定,确保数据准确,测绘人员对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施工监控数据的采集工作只能在夜晚进行。冒雨昼伏夜出的他们要对每一块钢箱梁及配套设施都进行精密平面高程测量,对临时拉索和临时钢塔进行应力测量,为大桥的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这其中不能有一点儿失误。
11月的重庆,淅淅沥沥小雨是天空的常客,夜晚最低气温只有几摄氏度,自鹅公岩轨道专用桥开始吊装第一块钢箱梁以来,宋会龙和同事每天深夜12点才开工,在人们准备入睡或者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桥梁测绘人员要赶去鹅公岩轨道专用桥上测量,宋会龙说,人们准备睡觉了,我们才出门工作,靠的不仅是毅力,还有态度,测绘风雨不误,毫厘不能差。
下雨天,一般人遇到泥地肯定会绕着走,但是对于正在测量赵川来说,不但不能绕着走,即便淋着雨也必需站在滩泥里完成测量。刚测量完准备要离开这片泥潭,赵川的左脚没站稳,右脚还没从泥里拔出来,整个人直接坐在了泥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赵川却逗乐地说,“还好只带着测量工具,如果戴个防毒面具,估计直接可以在泥潭里休息一会儿了。”
赵川和同事们开玩笑说到的防毒面具对有些测绘人来说是必备的。负责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孙建华和同事每次出行,除了勘测工具,还必须戴着防毒面具系上绳索,因为他们要通过绳索拉拽深入到下水道深处、排水箱涵内部测量,污水的臭味和化学药剂的刺激性气味如果不慎进入呼吸道极有可能产生气体中毒,所以防毒面具是必不缺的。
经常在田间野外工作的杨勇经常不着家,他说自己现在像个地道的农民,趟水测量、钻树林、过暗渠、爬山……这些杨勇都轻车熟路,“我还掉过粪坑哩!” 杨勇哈哈一笑说,凡是在农村、野外作业的测绘人,进粪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每个月谭孝程都要去野外测量几次,他的朋友圈时而会发些好看的风景照,不了解的人以为他隔三差五就去度假。其实他从来不会和家人说自己在臭水沟旁边拿着塑料袋吃饭,也不会说钻进林子10分钟不到被虫子叮了五十多个包,更没有说过在莲藕地里作业时脚都拔不出来,摔得满脸是泥。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无论钻进带着恶臭、路人避之不及的下水道,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百米高的桥顶,对这群测绘人来说是工作常态。很多时候,为了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避开白天的车流、人流等,他们的工作从深夜开始,持续到次日凌晨。虽然我们和他们见面很少,其实有水电气的地方,有桥有路的地方,甚至我们住的房子,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有他们精准的测量。
-----END-----
来源: 华龙网
推荐阅读
推荐关注
测绘英才网
觉得不错请点赞!转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测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