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附pdf全文下载 |《产业新基建战略白皮书》(下)——实践与展望篇

火石研究院 火石创造 2024-04-11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点这里,直达《产业新基建战略白皮书》(上)——背景与内涵篇


点这里,直达《产业新基建战略白皮书》(中)——思路与框架篇


六、

生物医药产业新基建的率先实践


产业新基建是以数字化为驱动,推动产业进行资源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组织数字化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人、财、物投入的显性化“物理设施”工程,更是与行业理解、部门协同相关的隐性化“制度建设”工程。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梯次实施,在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形成先行示范,再全面推广。


疫情之下,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安全战略,生命健康产业补齐“高端可控”的短板,创造“赛道抢跑”的优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同时,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创新已进入3.0阶段,大企业海量试错方式的创新潜力见顶,中小型创新企业在研发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7年FDA批准的新药中,有39%的新药来自小型创新制药公司。因此,生命健康产业率先部署产业创新设施,从自主可控和供应链保障的角度,重点布局“线上+线下”结合的两大创新综合服务体,即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和生物药创新服务综合体,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一体化、集成化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实现高端器械自主可控


立足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以高端器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为目标,在重点产业集群布局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器械中小创新企业提供线上集成化、线下一体化的创新服务支持,解决器械自主创新的共性技术平台、临床服务、注册认证等卡点,加速器械创新,带动产业集聚。

 

图5: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构建方案


功能一:解决关键瓶颈问题,提升创新效率


一是引入共享CDMO,解决医疗器械创新中GMP厂房投资大、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的瓶颈。二是设立注册检验加速中心,解决注册周期长、创新转化慢的问题,能够将注册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三是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搭建数字化平台,解决资源、项目、人才和资金精准链接的问题。


功能二:创新服务资源聚集,供需精准匹配


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成为资源聚集、精准服务、供需匹配、招商运营的链接通道。一是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组织上线,使平台成为创新资源入口;二是政府创新政策、投融资机构上线,使平台成为精准支持渡口;三是研发、中试、临床质控、技术经纪等服务上线,使平台成为供需匹配接口;四是园区信息、孵化器信息、项目信息上线,使平台成为招商运营窗口

 

图6:创新服务数字化平台


功能三:创新服务运营,活化资源价值


组织专业运营团队,导入专业资源、人才,提供具有水准的服务。一是机构链接,持续引入优质资源。二是招商引才,通过组织创新大赛、项目路演,筛选优质项目入池、领军人才入库;三是服务支撑,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工商、法律、财务和培训等公共服务,以及研发、生产、临床和注册等专业技术服务。

 

图7:创新服务运营


(二)生物药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安全可控、质优价稳的供应链保障体系,服务中小企业高端生物药研发制造


充分重视生物药领域的供应链风险,建设“生物药创新服务综合体Bio-Mall”,形成“一个平台+一个Mall+一支队伍”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保障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安全,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另一方面,布局中国生物药供应链产业体系。

 

图8:生物药创新服务综合体


功能一:保障中小企业供应链安全


生物药中小企业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供应链的支撑能力。国内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原材料、试剂耗材、仪器设备等正面临国产供应门类品种少、原创性试剂少、科研急需品种缺乏、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到位、生产企业规模小等困境。目前生物药的生物工艺中蛋白纯化的填料国产化不足5%,中国高端生物药制造很脆弱。BioMall通过集聚产业链一流上游供应商,帮助中小创新型企业以低成本获得高品质产品和一流服务,切实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供应链安全保障和国产替代渠道。


功能二:构建生物药供应链产业体系


生物药供应链既事关产业安全,还是一个市场刚性需求、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国生物药供应链产业的建设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中小创新型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对高品质原材料、高精度仪器设备、短周期供应链刚性需求巨大,在国内供应链能力尚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困境下,对高成本的进口供应呈现高度依赖,如细胞培养基90%以上依赖进口。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已经开始布局,往上流供应链整合,在2018年收购了做培养基、蛋白填料的多宁公司。因此,建设生物药供应链体系,也是布局新兴的细分赛道。


功能三:提升园区专业化聚集能力


国外生物药集聚区对园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上游供应链配套。但国内生物医药园区尚未实现供应链的属地化布局,未构建真正协同的上下游产业链。BioMall以供应链成本优势加速生物科技企业集聚,吸引发展上游企业落地园区,形成虚实结合的产业生态,提高产业集聚度。同时,专业化园区将创新链与供应链结合,可以根据精准画像,针对中小企业的短板,将支持落地真正需要的研发服务、项目、原材料,形成以补贴放大企业投资的乘数效应。


七、

实施与展望


(一)实施方略:三位一体的立体设计


三位一体的立体设计,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塑造产业创新的“数字化生态”。产业新基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顶梁设计的核心是数据认责机制,通过资源数字化,业务流、服务流转化为数据流,形成产业“治理平台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接口设计的核心是制定标准规则,构建汇聚、共享、交换的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以数据流转化为业务流与服务流,支撑产业“平台服务化”的新型服务模式。通道设计的核心是渠道通达性,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模式,真正让资源整合能力弱的中小创新企业,获得最广范围的资源链接,同时线下“最后一公里”的创新设施,让服务支持最终落地,形成专业化园区的“服务生态化”,打造“创新泉涌”的协同生态。


图9:“三位一体”的实施方略


1.以权责和角色为出发点,做好“顶梁设计”


各部门基于权责发生的数据关系,是产业数字化治理与服务的顶层框架。产业发展涉及发改、经信、科技、工商、投促和统计等多个部门。产业数字化的生态,首先是产业指导、监测、服务、政策等的资源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


产业新基建需要从各部门的权责与角色出发,按照数据的流动逻辑,进行数据认责,改变过去工业时代建立的扩展制、金字塔型政府、条块分隔非常明晰的体系,以数据流牵引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造,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数字化、智慧化,在数字世界建立智慧化、协作型产业治理机制。


2.以业务与流程为基础,做好“接口设计”


产业管理和服务正进入数字空间,数字化时代将重塑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数据即服务,数据能够支撑、衍生和优化服务,产业新基建要以各个部门和产业主体之间的业务与流程为基础,做好部门间与服务流融合的接口对接,以数据优化整合流程优化,让产业管理与企业服务更加高效、快捷。


业务与流程的数据化需要进行元素、流程、环节和主体的解构,通过数据关联、融合、创新,实现目标、流程、逻辑的重构。产业新基建接口设计,要与权责和角色匹配,从数据应用能力、场景设计能力出发,优化流程、环节和模式,让数据流动更快,衍生更多的服务,实现通畅的部门数据共享和融通。


3.以创新与服务为核心,做好“通道设计”


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关键在于激发中小创新企业的活力。产业新基建要以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为核心,做好获取资源的“通道设计”,通过数据资源的公开化、平权化,解决中小企业获取资源门槛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切实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与服务的获得感。


产业新基建创新与服务通道的设计,通过线上的数据流,针对中小创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梗阻、体制机制性障碍,开展透明化、均等化的通道设计,针对共享技术、通用性资产、数据、人才、市场、渠道和设施等资源,集成创新资源与服务,形成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支持的数据集合力,建立产业创新发展的数字化生态。


(二)建设展望:数字世界的产业三观


我们正从原子构建的现实物理世界,通向比特构建的未来数字世界。站在两个世界的历史交汇点,产业体系中改造自然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能量本元,也从物质动能向数据动能转换,产业新基建就是数据动能的底座,它从根本上改变数字世界的产业三观。


1.世界观:从“物质信仰”向“数据信仰”的转变


物理世界中,物质是生产财富的基础,资源的耗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体系的产出,产业世界观是“物本主义”,是对物质(能源、资源)的信仰和膜拜,而物质形态最终是走向消亡。


数字世界中,数据是未来产业体系的流动血液,是最基本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每个组织/个体、甚至每台设备,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传送者和消费者,地球上时刻在生产、加工、消费数据,数据弥漫于各种产品与服务中。


产业新基建构建了数字世界的产业运行载体。产业的世界观由“物本主义”转变为“数据主义”,以数据流动为特征,数据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丰富与迭代演进,最终走向智能新生。


2.价值观:从“GDP体系”向“能力量化评价”的转变


工业时代,产业价值判断标准是以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与产业世界观一脉相承,产业价值观也是物本主义的延伸,GDP评价体系本质上反映以物质为基础的生产能力高低,以最终产品和服务形态为评价标的,不能量化反映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层次高低。

数字时代,显性的最终产品与隐性的知识产出,科技创新环节与生产制造环节,都运行于产业数据平台之上,一切皆可量化。产业价值评价不仅能够对结果产出进行评价,对发展潜力和资源要素等也可以形成数据评价,能够形成统一、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


产业新基建的治理设施,动态本体构建于创新、要素、产出的综合指标评价之上,支撑产业价值判断标准从GDP体系的最终产出评价,走向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的能力量化综合评价。产业价值观的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GDP至上的低效投入,真正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观。


3.人文观:从“层级控制”向“扁平生态”转变


工业时代,产业组织是由上至下的金字塔式体系,资源与技术控制聚集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在产业组织的生态链中被集成与被控制,大企业主导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决定了金字塔的层级控制是产业人文观的核心。


数字时代,数据精神是平等、透明和共享,新制度下的产业组织体系,与数据精神一致,是多主体共同参与、共享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生产体系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规模化向数字时代的个性化、定制化转变,C2M等模式的兴起,让长尾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空间成长。


产业新基建的创新设施,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资源的门槛,将具有行业属性的细分化、多样化资源与服务,转化为标准化的专业设施与平台,让更多中小企业在共享研发设施、中试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专业化集群“协同化”生态组织建设的基础。集群的协同创新让产业人文观由“层级控制”向“扁平生态”转变,中小企业发展将迈上崭新的历史台阶。


结束语:数据潮流,浩浩汤汤,改变着产业体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文观,期待产业新基建引领我们走出一条数字时代的中国产业新道路!


下载全文


如需获得《产业新基建战略白皮书》全文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新基建白皮书】

即可下载




实现数据驱动的产业治理和创新发展

就找「火石创造」——数据驱动产业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