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服务领域发展回顾

李岩 火石创造 2024-04-11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一、

外包服务


1.产业现状


我国医药外包市场总规模将达1500亿元,拥有较大增量空间。2020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C(D)MO 行业市场规模超过530亿元。此外,相较于全球CRO行业渗透率,我国CRO行业渗透率较低,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40.3%。中国制药企业更多专注于仿制药开发,对CRO需求较弱,随着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创新药开发,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小型创业型生物制药公司成立,而创业型制药企业将更多依赖CRO服务,未来CRO的需求和业务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图1:2013-2022国内CRO行业渗透率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新药研发及其回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医药外包公司在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即使在疫情之下,医药外包板块受到的影响也较小,继续维持着较高的景气程度,业绩实现稳步增长。从CRO/C(D)MO企业情况看,该领域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依旧强劲。虽说Q1季度受疫情影响导致阶段性的增速放缓,但Q2季度已然迅速恢复高速增长状态,预计2021年该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共享全球医药外包行业的成长红利,行业订单持续向中国转移,加之疫情影响,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预计后续海外产业转移有望加速。


2.驱动因素


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已具备相应条件,处于接收全球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全球医药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制于昂贵的研发成本,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CRO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人力成本低的新兴国家转,除了人力成本,我国还具有相对较低的环保成本、较大规模的病患市场和工程师红利等支撑条件,同时,国内传统企业转型和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提升研发投入,为产业转移进一步奠定基础。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是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高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给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再次送来“政策红包”。此外,近些年国内政策,药品审评审批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 制度等系列重大医药政策,推动国内药品研发投入提升及研发生产相分离,不断推进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速成长。


3.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然是一个集中度较低的领域,企业跑马圈地开展并购的空间很大,单一业务能力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基于节约成本和加快研发进度的考虑,企业会将研发业务外包给市场占有率高,并且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国内主要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为了增强客户粘性已开始着手补齐短板向全产业链布局,2020 年2月,高瓴以每股124元的价格参加了凯莱英的定增事宜,共投资23亿元,定增后高瓴持股5%以上,成为凯莱英第二大股东。在非上市公司序列中,融资也是十分活跃,2020年3月,臻格生物获得5100万美元A轮融资,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外包服务商“迈百瑞”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大型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战略合作加速“一站式”服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综合性一体化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4.产业趋势


疫情之下,新冠药物的研发成败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2020年8月,泰格医药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三家“A+H”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企业。此外,从头部企业看,在我国除药明康德目前营收收入过百亿外,其余头部企业距离百亿大关目前仍然相距甚远。因此,由于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整体偏低,抢占国际市场仍旧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各巨头以及一些“小而美”的细分龙头未来增长业务规模的主要路径。


综合来说,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给国内医药外包企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从今年3月开始,全国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但还是对国内医药外包企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从长期角度来看,新冠肺炎或带来利好因素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商业固有的模式,尤其是在新药研发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政府更加重视医药和器械产品的研发,对医药外包企业的支持也将会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于国内医药外包行业来说,新冠肺炎将加快升级其产业链从而进行横纵向化收购,其目的为了完善并且扩张其业务结构,成为一站式的医药外包企业。


二、

商业服务


药品终端可以细分为三大终端: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公立基层医疗。根据公开数据整理,2020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实现7839 亿元,同比下滑10.7%。从实现药品销售的三大终端的销售额分布来看,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2020上半年占比为63.2%;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 2020上半年占比为26.6%;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近年有所上升,2020上半年占比为10.2%。以上统计数据未包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


 图2:2013-2020上半年全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上半年,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超20%。随诊疗人数的下降,对院边店占比较高的连锁有一定的影响。四大连锁中,大参林和老百姓的单店增长率表现较弱,与二者院边店占比较高密不可分。此外,院边店虽在疫情期间表现欠佳,但从长远来看,院边店是承载处方外流的主流之一,因此布局更多院边店的连锁将从处方外流中获益。


疫情影响下,网上药店发展较快。相对于实体药店而言,网上药店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受到处方药限购及不能使用医保等因素的限制,在2020年以前,网上药店市场份额不到4%。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催化人们网上购药的习惯,同时部分电商平台入驻互联网医院,使得2020上半年网上药店药品销售同比增长70%,市场份额也上升至5.7%,而实体药店的药品销售则首次呈现负增长。随着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医疗机构就诊人数的增加,下半年网上药店药品的销售会有所回落,预计2020年网上药店药品销售增长在60%左右,而实体药店的增长率则由负转正。


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在零售药店的量/价均出现下滑,而非带量采购品种则价增量减。在带量采购背景下,高价药占比提升,结构变化趋势明显。不管是集采还是非集采品种,原研药在零售端均呈现明显的销量正增长,这表明原研厂家对院外市场的重视度明显提升。此外,未纳入集采的品种,原研外企明显往院外市场发力,积极布局零售渠道以应对带量采购政策。

总体而言,受制于疫情影响,目前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同时,依托国家集中采购、国家医保管控的加强、医联体的推进和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执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药品带量采购、医保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实施的结果表明,药品零售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是必要的应对策略,尽管药品终端销售增速持续放缓,但行业发展渐趋合理化,行业洗牌而渐生的新局面也初现曙光。


三、

物流服务


医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药流通和周转的重要职责,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将达755亿元。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是我国医药物流费用规模呈稳步持续上升的趋势,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1)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的增加;2)医疗终端需求的大幅度增加;3)2019年医药电商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国内快速增长的医药物流规模以及集中带量采购对医药物流业务需求多样化、订单碎片化、订单配送末端化、物流降本增效等需求特征对物流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行业运营急需智慧化变革。


但目前国内医药物流服务水平却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综合症。


1. 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疫情影响下,第三方医药物流优势愈加凸显。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由于疫情限行,道路封锁等因素影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第三方医药物流需求顺势增长。选择第三方医药物流,对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可以大大缩减运输储存成本。一个医药流通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可节省下来的费用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截止2020年11月,全国13000家医药流通企业,每年可节省200亿元低水平重复投入,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盈利能力至少翻一番。随着国家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第三方医药物流成为大势所趋。


医药物流领域,“得冷链者得天下”进一步加强。2020年,冷链正逐渐成为众多快递物流企业的重要战略发展布局之一,除了顺丰、京东物流外,苏宁物流和“通达系”玩家们纷纷入局,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可达1200亿元。虽然物流行业知名企业众多,但受限于自身冷链发展的水平,只能无奈的被挡在医药物流的大门外。京东物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2019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年会上的赢家,冷链布局是其最大的助力,2020年3月,京东物流又推出了一个B2B核心产品“冷链城配”,紧接着2020年4月,京东首个平台化产品冷链整车产品也正式上线运营。目前,京东冷链已完成了F2B2C核心骨干网络的搭建,其冷链卡班产品也进行了线路升级。与京东相比,顺丰在冷链布局上也在全力加速,在医药冷链宅配上,顺丰相继推出“医药专递”、“顺丰医药零担”、“医药专车”等多项服务。从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医药物流仓库看,截止到2020年10月,京东物流已经建成了10座符合GSP要求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库,顺丰拥有4个GSP认证医药仓,中国邮政很早就已取得GSP认证证书,但其优势在于国内无人能望其项背的配送网络,冷链和GSP仓储方面似乎并不出众。


2. 医药物流产业未来展望


医药物流智慧化发展趋势。信息化、智慧化是医药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的最基本支持。202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对行业企业调研资料显示,对于使用集成系统的医药物流企业可以有效提升物流运营质量,在医药验收准确率方面提升至99.57%,回单签收率提升至98.80%,在退换货率方面下降至1.67%,出库差错率和客户拒收率方面分别下降至0.37%和0.30%,智慧物流集成系统的应用使得物流运营KPI数据得以改善,有效提升运营质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物流企业没有运用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达不到现代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未来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拣系统、自动化物流设备等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将是医药物流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智慧信息管理系统,大大降低差错率、提高劳动效率以实现向自动化、高效化物流的转型。


医药物流管理精益化。医药物流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佐证了医药市场空间的巨大,也体现出医药作为朝阳产业的特点,而目前市场上医药物流鱼龙混杂,市场、品牌等都尚未整合完毕。医药物流领域主要是由政策主导和指引行业发展,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医药流通环节压缩,毛利也逐步降低,各龙头企业也已陆续开展物流精益化管理,以期达到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打造精细化运营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是各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工作。


未来的医药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的重点集中三个方面。第一是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供应链中的交易数据不被篡改,有效解决信用数据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交易全流程能够有效记录,可以降低医疗风险。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对融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价、风险预警、风险定价、量化风险和风险可视化。第二是医药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在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品质量、药品安全、药品追溯等都是与药品流通供应链模式创新和政府监管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随着“两票制”的推进,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会发生颠覆式的转变。第三是结合公立医院的探索。随着国家推进医药分业、大力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由医疗机构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也在逐步落地。例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智慧供应链金融项目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互联网+药品流通”依然是行业发展方向。我国鼓励"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新型配送方式已经试点一段时间,虽然我国医药电商行业政策或有反复,但大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互联网+是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机会所在。在2020年12月的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上,九州通副董事长刘兆年谈到“医药行业很多业态被彻底改变,比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品销售、互联网保险等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九州通通过电商、保险对接,做了积极的尝试。疫情催生了流通领域新经营模式的变化,在未来互联网的医疗+药+保险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未来的医药电子商务不仅应包括医药流通环节各企业间的网上交易,同时还应包括零售药、医药流通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零售,所以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END

     作者 | 李岩



往期精选:




RECOMMEND
火石产业大脑2.0发布,开启数据驱动产业发展新模式


火石创始人2021新年致辞:征途所在,星辰大海!




实现数据驱动的产业治理和创新发展

就找「火石创造」——数据驱动产业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