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七年,归耕六年……这位西安府咸宁知县是湖南人
“湖湘廉吏”系列之十三
满朝荐:敢斗奸邪 冒死直谏
满朝荐(1561—1629),苗族,字汝扬,号震东,湖广辰州府麻阳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陕西西安府咸宁知县,南京刑部郎中,尚宝寺正卿,太仆寺少卿、正卿等职。
满朝荐塑像
满朝荐的一生充满传奇,历尽坎坷,七年入狱,两次削职为民,两次复职启用。明朝后期朝纲紊乱、宦官专权,尽管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畏权贵,嫉恶如仇,治理咸阳“吏畏其威,民安其业”,勇斗作恶多端的税监梁永,冒死直谏得罪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现了匡扶正义、维护法纪的铮铮铁骨。《明史》称其为“有廉能声”的“健令”,赞他“出死力以抗凶锋,幽深牢而弗悔”。
1
“赫赫健令”治理咸宁
满朝荐出生于偏远的麻阳县烂泥坪(今麻阳县兰里镇下街)一个贫苦苗族农民家庭,其家族有“忠孝传家、耕读继世”的传统。
满公祠内的戏台
满朝荐自幼聪颖过人,被当地乡民誉为“神童”,7岁入学,17岁考取秀才,25岁中举人。但他的会试并非一帆风顺,因考官舞弊,他六次参加会试,屡次不第,直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第七科甲辰科进士,时年已44岁。
次年3月,满朝荐赴任咸宁知县(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南),上任时,该县正遭受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而官吏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满朝荐一上任,不设宴接风,也不去给乡绅地霸“拜码头”、收“孝敬”,而是换上便衣不动声色地察访民情,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举措。民以食为天,他首先想到的是大批灾民的吃饭问题,他当机立断,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冒着被上司处罚的风险将积谷三千八百余石,积银一万三千多两按月发放给灾民、孤贫,使他们度过饥荒,免流异地。
《满朝荐遗作·自传》记载,为从根本上解决吃饭问题,他动员和带领百姓“开浐、灞二水,分畦列畛”,疏通渠道33处,开渠引流,灌溉农田,缓解了旱情,还获得了好收成。此举令百姓拍手称快。
由于饥荒,当地盗贼猖獗,满朝荐予以大力整治,缉拿盗贼。一天,陕西巡抚顾其志的公子,在返回两千多公里外的家乡途中被劫匪抢劫,众人一筹莫展,满朝荐认真分析案情认为,顾公子虽然是在外地被劫,但必然有本地知情人向劫匪通风报信,很可能是本地人与外地人合伙作案。他带领衙役及街民连夜查遍全城大小街道、酒馆,果然在抚院衙门附近的街道缉拿了作案的10名盗贼,并追回了所有赃物。从此,满朝荐在咸宁乃至关中地区名声大振,一时间,咸宁地区盗风匿迹,“由是关中之民,钦服如神,盗风恬静,门不闭户”。
为教化百姓,重振乡学,满朝荐采用南方书院的教育方法,给本县四百余名庠生亲自授课,邻近各府、县的生员,也纷纷前来听讲。另外,他在全县设立乡所十五处,增设义馆二十余处,咸宁百姓感念这位一心为民办实事、有胆有识的“满青天”,许多人纷纷送来美酒佳肴和贵重礼品,表达感激之情。满朝荐一一谢绝,他说,“我食了俸禄,理应为民办事”。
2
勇斗作恶多端的税监 遭诬陷入狱
明神宗朱翊钧前期在张居正的辅佐下,推行“一条鞭法”,国库充盈。但张居正去世,他亲政后,“怠于临政,却勇于敛财”,平定宁夏叛乱、东征援朝、征讨辽东等耗费了国家大量白银,加之他沉溺于酒色,宫廷靡费日增,国库很快入不敷出,于是他派遣宦官分赴各地开矿、征税、采珠以充实皇家“小金库”。而这些称为“矿监税使”的宦官,往往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贪污截留,欺压百姓,作恶多端。
满公祠外景
满朝荐任咸宁知县时,正值太监梁永奉命在陕西征收名马货物税,梁永以替朝廷征税征物为名,建立私人武装,勾结强盗,鱼肉百姓,掠夺财物,百姓怨声四起。
满朝荐不畏权贵,与梁永之徒坚决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梁永在陕西的党羽很多,首恶者有税吏王大义及同党杨遇等人,这些人杀人抢劫,无恶不作,掌握证据后,满朝荐下令抓捕了王大义和杨遇等人入狱并问罪。咸宁生员邹顾在路上遇劫,经查是梁永指使人所为,当即抓捕了这伙人。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御史余懋衡巡按陕西,因上奏梁永征用民役运载私物,触怒了梁永。于是,梁永指使人毒害余懋衡,此事被揭露后,朝野震惊。满朝荐经过调查,查实了此事系梁永下属所为,并下令迅速抓捕了刺客归案。梁永得知阴谋暴露,气急败坏,率人来县衙抢夺案犯,销毁证据,而满朝荐早有防备,安排众多衙役兵丁严阵以待,使得梁永没有得逞。
满朝荐使得梁永的罪恶行径完全暴露了,西安官民纷纷传言梁永图谋造反。梁永更加惊恐万分,一天深夜,载着多年来从陕西搜刮掠夺的大量金银珠宝,以替皇上运送贡品为名,偷偷出城运往京城。满朝荐得知消息后,迅速带人追至渭南,将梁永一伙人团团包围,杀死梁永党徒数人,尽夺其财物,收归国库。梁永十分害怕,恶人先告状,派人将上疏藏在头发中,向皇上诬陷满朝荐受御史余懋衡指使,设伏兵劫夺税银和贡品,杀害税官,投尸河中。明神宗亲信了梁永,大怒,立即下旨派人逮捕满朝荐入狱,“敕逮满朝荐,而令抚按护永等还京”。
八月,当派来逮捕满朝荐的锦衣卫抵达咸宁附近的灞桥时,成千上万的咸宁百姓自发地集结起来,封锁城门六天七夜,阻止锦衣卫进城,有的冲入府堂中抢夺军器,有的为救满朝荐甚至想刺杀锦衣卫。千钧一发之际,满朝荐苦劝民众散去,“莫惜我一人生命,祸尔亿万生灵”。为了百姓安危,他自己毅然化妆出城,自上囚车,“就槛车即应诏赴京”。
令人动容的是,临行之际,大批百姓跪倒在道路上,乞求锦衣卫们放过他们所爱戴的满知县,为留住他们所敬仰的父母官,有人攀上车辕,有人卧倒在车辙前,导致囚车无法前行。正可谓“万人扳辕为忠良”。满朝荐更是涕泣哀告,对百姓安慰道:“吾逮而永罢,三秦之福也”“吾身虽逮,吾荣多矣!”
入狱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朱赓等朝廷正直官员纷纷上疏奏请释放满朝荐,咸宁乡绅百姓80余人两次从关中进京上书为满朝荐申冤。咸宁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集资为他修建了满公祠堂,立政德碑,撰有《满侯生祠记》和《去思碑记》。
满朝荐被关押在锦衣卫管辖的北镇抚司监狱,严刑拷问,受到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入狱七年,他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
3
冒死直谏 得罪“阉党”
万历四十一年八月,在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的竭力申救和恳求下,明神宗终于下诏从所请,命锦衣卫赦释满朝荐出狱。满朝荐被削职回乡。入狱七年,罢官归耕六年,可他无怨无悔,他后来在自述中写道:“余虽任秦二载,唯两袖清风,囊无半钱。”
正殿石柱上刻有满朝荐撰写的对联:“箧有遗稿正气丹心裕后人;家无馀财清风高节光前代。”(图片均为刘洋 摄)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驾崩,朝廷下诏启用满朝荐为南京刑部郎中。天启元年(1621)正月,61岁的满朝荐升至尚宝司丞;九月,诏升尚宝司少卿;天启二年(1622)三月,晋升为尚宝司正卿。上任时,因国内自然灾害频发,辽东女真崛起,朝廷内忧外患,满怀忧国之情的满朝荐向新帝明熹宗上疏《十大可忧七大可怪事本》,就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包括吏治腐败,详细列举了朝政问题十个方面的忧虑,吏治用人七个方面的弊端。
当时女真族势力壮大,明军节节败退,经历了“广宁之役”的失败,辽东几乎全部失陷,形势非常严峻。“十大可忧”主要围绕辽东问题展开,满朝荐认为存在“经抚不合,用人不当”“兵权散寄”“恣意浪费钱糈”等问题,提出慎重处置广宁百姓及逃将、不宜借蒙古兵以平内乱、清理积案防止内讧等建议。明万历、天启年以来,朋党之争激烈,朝官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置朝政大局和百姓民生于不顾,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篇奏疏语言激昂,切中时弊,他想借此激励皇帝励精图治、革新图强,唤醒朝臣们的忧患意识。熹宗颇为赞赏满朝荐的奏疏所言,下旨申饬朝臣们传阅。随后,满朝荐被升为太仆寺少卿。
令满朝荐遗憾的是,他饱含心血和热情的建议,并未见诸行动,熹宗沉迷于斧锯凿削的木匠活之中,宦官魏忠贤与其奶妈客氏窃权乱国,“阉党”横行于朝廷,大肆打压正直之士。于是,天启二年八月,对朝政失望之极的满朝荐,冒死再次向熹宗进呈了《颠倒本》,一口气罗列了宦官专权、政令不通、认敌为友、虚内让外、残害忠良、结党营私、官逼民反、贪污受贿等八个“颠倒”,更加尖锐地痛陈朝政弊端,矛头直指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直接进谏熹宗“亲贤远奸者”。
很显然,为了国家社稷和百姓安乐,满朝荐已完全将个人的仕途和性命置之度外了。《颠倒本》触怒了魏忠贤和熹宗,加上魏忠贤故意陷害,熹宗下旨满朝荐“罢职归耕,永不启用”。
天启二年十月,归耕麻阳后的满朝荐在满氏祠堂大力讲学,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他为学生撰写了一副对联:“家无余财清风高节光前代,箧有遗稿正气丹心裕后人”。这不仅是满朝荐一生的写照,更是他一生的追求。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满朝荐,复修该祠堂并改名为满朝荐书院,这幅对联至今仍篆刻在书院后厅两根一丈九尺高的石柱上。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继位后,下旨启用被谪贬的满朝荐,升太仆寺正卿。但此时68岁的满朝荐已重病在床,不能到任,次年(1629)年,历经艰辛坎坷的他,带着无限惆怅离开了人世。(蒋伟)
编辑:李晓玲
校对:方可、刘洋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