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上农人”到封疆大吏,看这位“高考”落榜生如何逆袭……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不仅在疆场上屡立奇功,也是一位以“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瑕”自期的清廉官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三湘风纪“廉游湖湘”栏目,走进位于湘阴县樟树镇的柳庄,去感受左宗棠的报国之志、为民之情以及清正家风。
廉游湖湘: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自号“湘上农人”,清代湖南长沙府湘阴人,晚清中兴名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坚决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者。左宗棠出生贫寒,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三次落榜。后经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打造了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晚年他毅然抬棺出征,平定叛乱、收复新疆,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清史稿》称赞左宗棠为官“廉不言贫,勤不言苦”,梁启超曾经评价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柳庄位于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柳庄村。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约九百两白银在柳家冲置田约70亩,并亲自设计建造了这座占地2860平方米、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
▲在左宗棠纪念馆博览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
▲左宗棠撰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的左宗棠旧居。23岁的左宗棠入赘湘潭周家,在新房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以此表达自己虽家境贫寒却心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远大志向。
▲位于醴陵市西山下的渌江书院。1837年,25岁的左宗棠来到渌江书院,执起教鞭,担任山长,得遇两江总督陶澍,从此一步步实现逆袭。
▲位于长沙市潇湘大道上的以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左宗棠为主题的巨型青铜雕塑《湘江夜话》。1849年,林则徐和左宗棠在长沙湘江边一叶扁舟会面,并彻夜长谈如何抵御西方列强入侵、保卫新疆。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绝世奇才”。
【家贫不弃学,施善不顾家】
左家祖辈行善积德的为人处世也对左宗棠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乐善好施成为左家祖训。据地方志记载,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诚孝,居贫好施”,在湘阴县高华岭设义茶亭以解行人饥渴;祖父左人锦、父亲左观澜开办过“仁风团”“积谷仓”,遇饥荒年景,在当地设厂施粥,散粮赈灾。据湘阴民间故事流传,左宗棠幼时随祖父和父亲外出施粥,别人逗他:“饥民吃掉你家的粮食,你要饿肚子了。”左宗棠竟然回答:“祖父教我念过杜甫的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饿一两顿不算什么。”生长在仁善之家,左宗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秉承了崇俭广惠、惜福行善的家教家传。左宗棠青年时期,除了和父亲兄长们一起在出生地左家塅接济贫民外,还倡导兴办了“义学公”免费教育穷苦子弟。良好的家教家风,使左宗棠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节俭质朴的生活习惯,尽管他后来功成名就,出将入相,但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时,俸禄廉银虽已高达每年两万多两白银,但却依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在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时,由于长年伏案研究军情、书写奏章、办理公务,衣袖经常磨破,他就在衣袖外加了一层袖套。左宗棠这一发明被下属敬称为“宫保袖”,久而久之逐渐流行于西北大营。至今,陕甘一带不少地方的群众仍把袖套称为“宫保袖”。左宗棠俸禄和养廉银虽多,但绝大多数被他捐出用于公务或赈灾。家里十几口人,左宗棠每年仅寄给二三百两银子,以至于家用拮据,夫人周诒端长年患病都无钱买药。据《清史稿》记载,左宗棠的好友、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得知这一状况后,专门写信给湖南巡抚:“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银子)以赡其私。”
【远离纨绔“友”,读书不唯科名】 左宗棠得子较晚,长子左孝威出生时左宗棠已35岁。儿子尚幼,他就出为幕僚,后戎马倥偬,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一连几年不曾与家人见面。虽然如此,他对子女的教诲没有丝毫松懈,经常写信告诫子女。 左宗棠对子侄辈交游活动尤为关注。他对沾染吃喝嫖赌等恶习的纨绔子弟深恶痛绝,严厉地警告子侄,万万不可与这些人交往。得知长子左孝威与一纨绔子弟结交后,左宗棠立即写信责备:“至子弟好交结淫朋逸友,今日戏场,明日酒馆,甚至嫖赌鸦片无事不为,是为下流种子。”他的侄儿得到过左宗棠的书信告诫:“侄移居省城,迥不若从前乡居僻静,切宜从严约束,勿令与市井为伍,致惹闲事学坏样,是为至要。”由于家教严格,左家子弟“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 左宗棠特别注重勤俭节约。自己率先垂范的同时,他还经常告诫子女,“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酝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他得知次子左孝宽未经请示扩建长沙司马桥老家房屋后,写信严厉训斥:“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夫人周诒端去世,他写信嘱咐从俭治丧:“所不当用,即一文亦不可用”。左宗棠十分注重督促子女读书学习。在给子女的信中,他多次告诫子女:“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左宗棠并不支持为科名而读书,而是勉励他们要治有用之学、成经世之才,特别强调“耕田读书”这两件事都不可偏废,把“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摘自《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家风故事》 作者:田夏 胡静波)
供图:湘阴县纪委监委 湘潭县纪委监委
策划:万检新 廖远哲统筹:王城长 尹骁更多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