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的他为何对亲友们称自己在外做工……
湖南省宁乡市西郊沙田乡堆子山南馥冲,鲜花野草丛生,醇香扑鼻,馥郁醉人,曾有“南国花香在此冲”之美誉。这里有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农家房舍,前临农田,后依山坡,竹松环绕,环境幽静。房舍坐东朝西,土砖青瓦木结构,格局呈凹字形,两进,面阔三间。整个房屋高大亮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这里是谢觉哉同志的故居。
谢觉哉是“延安五老”之一,人民司法的奠基者,被人们尊称为谢老。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虽身居高位,但他从不以元老自居,而是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强力肃贪,堪称秉公执法的典范。1937年7月至1938年9月,谢觉哉担任中共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代表,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谢觉哉抵达兰州后,立即表示:“官场宴会应废除。有必要,可改设茶点,因浪费而无益于人也。”他还向甘肃国民政府建议:“明令减租减息,裁废苛杂,惩治贪污。”倡导要建立一个“廉洁政府”,并撰写《怎样铲除贪污》等文章,要求党政机关“要发扬全民族的英勇奋斗精神,必须肃清障碍民众动作的贪污豪劣,望党政机关马上用快刀割去过去一切不良的办法,替下层民众闯开抗战的坦途。”他撰写《整顿甘肃下级政治机构的意见》一文,明确提出:“严惩贪官污吏,并没收其财产。”“公务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一经查实,军法处置。”
为鼓励群众监督,他建议“扶植民众运动,使民众团体有监察一切犯罪者之权”“有奸必摘,有罪必诛”。经过广大群众揭发,兰州、河西、凉州等地处理了多起重要贪污案件。
在甘肃时,谢觉哉以身作则,甘于清贫。他一再告诫党员同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艰苦朴素,不吸烟,不喝酒,不乱花公家一文钱。
当时,他的生活津贴很低,每月不过五元“法币”。谢觉哉自觉在生活标准上和大家一样,吃同样的饭菜。当时,负责内部行政事务的同志考虑到他年过五旬,为了照顾他身体,有时会给他单独做点饭菜,常常被他制止。兰州的冬天,天寒地冻,谢觉哉只穿一件粗布棉袍御寒,后来为了外出才买了一顶普通的皮帽。
在兰州时,他只住半间房。当时办事处只有9间房,十几人办公、住宿、会客、伙房全都挤在里面。房间设备简陋,谢觉哉岁数较大,大家为了照顾他,硬要他住进会客室里边的一间小屋子。但他不肯一人独占,从屋子的中间拉起一个布帘,自己只住半间,让译电员黄文炳住在另外半间屋里。
谢觉哉一生仅穿过两双皮鞋,传为佳话。第一双皮鞋是他在兰州为了开展统战工作需要会客而购置的,他调离后,还把这双皮鞋留给办事处的其他同志穿。第二双皮鞋是新中国成立后买的,那时,他都快七十岁了,才穿上人生的第二双皮鞋。
甘当人民的“焦官”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老家的亲戚们纷纷希望在京“做大官”的谢觉哉给予“照顾”,走出农村到北京工作。面对亲友们的各种请求,他坚持原则,称自己在外就是做“工”,不是做“官”。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我们是以身许国的共产党人”“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共产党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不能多拿一个钱,他的生活不能比一般人高”。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张文良
编辑:王城长
校对:尹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