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2017-01-10 耕读宝宝 耕读世家庄园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释义: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了《周礼》,将治理国家的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周礼》这书内。

汉朝的戴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写过注释,以阐述的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的典章和礼乐规范有所遵循而完备。



解析: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可能是战国时期归纳创作而成。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以后,很快就病逝了。继位的周成王,就是武王的儿子,只有13岁。周公就作为成王的叔叔,来辅佐他。

周公既有治国的才能,又很忠诚的办理国务,始终没有篡权的心思,在后世评价非常高,以至于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被尊称周公的时候,也有这一层含义。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当然,《周礼》并不是周公本人写的,人家那么忙,哪有时间去专门写书啊?《周礼》其实是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根据西周的旧制度,加以理想化的结果。现实社会中并没有这样的制度。当然它还是吸收了一些周代的典章制度的资料,所以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礼》是早期儒家的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乃至今天的政府系统设置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比方说治国的官僚体系——

天官冢宰

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

地官司徒

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

春官宗伯

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

夏官司马

大司马及以下70种职官,负责军事事务;

秋官司寇

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

冬官百工

涉及制作方面共30种职官,负责营造事务。

但是,这么系统的治国思想并不为很多当时的诸侯和后来的皇帝喜欢。

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这句话在过去被理解成什么呢?就是礼法是不用在老百姓身上的,换句话说,对老百姓是没有什么礼要讲的。刑法是不能施加到贵族官员身上的,也就是说对贵族官员是不能用刑法的。

但是这么解释完全不符合《周礼》的本意。

《周礼》的本意是什么呢?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礼法、礼仪不应该排斥平民,刑法并不能优待大夫。

得,原来整个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周礼》要告诉我们的精神和本意恰恰是礼法不应该把老百姓排除在外,不应该把老百姓放下不顾,刑法不应该优待或者照顾贵族官员,这是《周礼》的本意。

这样的立法和司法思想,哪个皇帝能真的喜欢啊?


点击链接推荐阅读

大江歌罢掉头东——纪念总理

假大米?假的是人心!

有些事情,真的是细思极恐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庄园地址及联系方式

耕读奇谈——倾城笑(8-完结)

耕读奇谈——柏枝扇(5.完结篇)

秋意浓,耕读风

耕读奇谈——游人只合江南老

微商请联系


关注国学传承,关注耕读世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