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自然系青年VS乡村绿色青年 | 清流讲堂 第④讲笔记

清流君 河流研究会 2021-04-19

如果把城市和乡村看作是两个分界分明的生活场景,我们势必会在潜意识中为这两个场景匹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乡村,泥土、汗水、种植、收获、前庭后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城市,高楼、PPT、会议、两室两厅、声光璀璨与时俱进。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壁垒分明,并无交错。

但是,在城市创造着“自然系”生活的Zebra,和在乡村创造着“潮流生活”的刁婕,她们用她们对生活的选择来讲述这样一种可能:

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既能与土地自然亲近从中获得精神滋养,也能与城市所代表的青年时代性生活方式不脱节,摆脱因职业技能跟不上而“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清流讲堂第④讲“青年启蒙说:我们的时代绿色主义”线上直播沙龙,由两位青年来讨论:生活的方式与态度,与我们生活的场景之间有多大关系。



讲述  | Zebra  刁婕
图片 | Zebra  刁婕  Mingming

编辑 | 燕时 娅君

撰稿 | 沈贤 燕时

  


01

生活在城市的“自然系青年” 

成都生活市集,西南地区唯一每月定期举行的生活市集,每逢“摆摊日”,可以见到很多成都本地生态种植小农,他们在现场交流,品尝各自做的食物,这是城市生态种植者们互相交换出产的重要时刻之一。

Zebra在成都生活市集的承办机构“天安生活”工作,是阳台种植爱好者,对于厨余堆肥、垃圾分类、酵素制作,还有让可回田垃圾变成有机肥料用于阳台种植,用酵素解决种植生虫问题等,她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因为她现在做环境教育和从事青年生活相关的工作、在城市倡导清洁生活,再加上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也乐于表达,Zebra渐渐成为圈内著名的“城市自然生活”分享者。

▲ 在成都生活市集 挎篮逛集  摄影:张小猫 
▲ 酸汤饭局 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 摄影:Zebra


但就像父母问的那样:专业是自己选的,你也那么热爱表达,为什么不做播音主持了呢?

Zebra认为这种选择与童年经历有关: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她被父母送回乡下与奶奶一起生活,插秧苗、割麦子、打苞谷,田里的空旷与绿色,形成“乡情”式的童年记忆。

18岁时,Zebra为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过一次生命溯源。她对少年时期的一次乡村割麦的记忆非常深刻,太阳爆晒,热,大人们弓腰埋头干活大半天不歇,她却只做了十分钟就想抗议:为什么呢?我应该做城里的知识青年啊,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书看看电视,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流汗晒太阳?

但是劳动结束后,坐在田埂间,喝着外公泡的折耳根叶泡水,带着一身疲惫,这时风吹过来,看到自己亲手割的粮食摆在旁边,一瞬间她意识到双手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劳动的价值是多么治愈人心。而这些乡亲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层层环节之后被送到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城市人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他们很难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也很难真正建立情感上的珍惜。








“我对乡村的情感来自于我自己去深刻劳动过”。
不仅如此,“乡村还有我与祖辈的情感联接方式”。“后来在城市生活的时候,我所掌握的很多城市生活技巧,比如写PPT等,这些技能在脱离城市这个生态之后,用途并没有那么明显。而劳动,最基础的生活创造,是可以持续为我提供生活资源,让我享用食物安全带来的安定感,我还可以通过这种劳动,在城市中创造更为实用的分享资本:比如堆肥、有机种植。”



乡村,不仅包含劳作与丰收、与土地联接获得精神滋养,乡村社群中人与人的联接方式与城市不一样,在乡村人与人之间是熟悉的、互知姓名的,有亲切感的。在城市中很难找到这种联接。

工作后的Zebra一度也产生过这样的疑虑:回去吗?回到真正的乡村去吗?

曾经有两年时间Zebra在这种疑虑中摇摆,但在观察周围青年朋友、好伙伴的返乡经历之后却发现,乡村对于他们这样只是有过乡村童年经历、实质是城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可能属于一种乌托邦式的幻像。回去的话,做有机农场也好,做工作室也好,都不是一件靠想象和热情就能随便成功的事。


02

 回到乡村的“捡垃圾”青年 

郫都区唐元镇临石村,位于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

90后刁婕出生于这里,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到大城市去求学,在城市里工作。

2016年,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简称河研会)的促进下,刁婕的母亲和邻居阿姨们在临石村组建成一支水源地保护区女子护水队,每个月定期对村内水渠和徐堰河、柏条河进行垃圾清理。


▲  护水队成立早期的“清源行动" 。

母亲和亲戚曾经多次动员刁婕,但起初刁婕和父亲一样持怀疑态度,认为母亲和阿姨们是不是被人洗脑。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刁婕开始参与到护水队的活动中。在她刚开始参与清源的那段时间,一个渠口的垃圾,人站上去都不晃悠,垃圾的量足以堵住渠口,先不说保护水源地环境,如果逢到大降雨或洪水,很容易就先淹了村里的田。

是得好好向村民们宣传,不能再往沟渠内丢垃圾了。

2017年母亲劝说刁婕回到村里,刁婕犹豫了很久,直到有一次河研会组织护水队外出参访学习,看到一个食物污染和饮食不健康对儿童安全成长的伤害案例,刁婕在那一刹那看向旁边的女儿,突然意识到保护水源也是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环境污染的知识村民没有渠道去获知,他们在无意识中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而这种伤害正在进行。

刁婕很快意识到,捡垃圾不丢人,护水队做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护水不仅是保护城市饮用水安全,更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自己和家人的饮食安全。

回村后刁婕决定正式加入到护水队工作,以年轻人的视角补充护水队的短板。



03

帮助城市建立传统的人情社群网络,

回到社区时代

当发现回乡村很难,在城市生活又需要储蓄一些能量的时候,Zebra决定在城市中做一些实验来践行她的绿色主义。
一是尝试在城市建立乡村式社群链接。
Zebra认为,生活在某个地方,可以重构她的生活。在乡村的时候,邻里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但来到城市之后,她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彼此陌生。她希望能在她生活的社区重建这种人情社会。因此她会选择居住在老小区,附近要有菜市场和青年文化公共区域,前者让生活更有烟火味,后者帮助她快速找到能产生共鸣的伙伴。

▲ 丝瓜瓤 洗碗用  摄影:Zebra


Zebra住在玉林,这是一片建于上世纪80年至90年代的老社区,这里隐藏着很多成都的老牌美食小店、文化酒馆和屋顶菜园。

她和菜市场的小贩、便利店的老板等关系很好,因为她是一个特别购买者,这关联着她第二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就是她在城市中对可持续生活的探索。
现在相当一部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语境是:“做’社畜’已经够累了,你还想我分时间出来学垃圾分类?”
或者即使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社畜”,但平时总是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又怎样将垃圾分类持之以恒做下去?
所以,要先将环境教育变得轻松有趣不被抵触。
做“可持续生活方式”传播,不是在提示大家“你们应该这样做”,而是分享给大家,我这样生活,这样工作,是快乐的。
分享的是感受和快乐。
Zebra将自己的屋顶菜园取名为“四季餐厅”,与朋友共享种植成果,发展更多的屋顶菜园和阳台菜园爱好者互相交换自己的种植产品;记录自己的绿色生活并分享出来;邀请有共同兴趣的青年人参与进来,一起逛菜市场了解当季食材,和小贩聊天,自带购物袋践行无塑化购买,一起做饭,一起用米糠丝瓜瓤洗碗,再把厨余做好堆肥。在吃吃喝喝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知识,发现可持续也不是那么难搞定,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很好。
▲ 用菠萝酵素做的天然清洁洗剂 摄影:Zebra

除了垃圾分类,在“人情社群”建立之后,还可以很容易找到旧物置换群组,相互交换闲置不用的物品,减少重复购买。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活实验,Zebra在城市中找到了理念、住处相近的伙伴,彼此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很近,“食物分享是我们心照不宣的浪漫”。

▲ 在市集 摄影:张小猫 
▲ 为开fun菜市场活动拍摄的照片,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 摄影:曾理

很小的行动都可以帮助到环境保护,Zebra也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着。这就是Zebra的绿色主义。



04

帮助乡村志愿者组织走进城市,

让更多城市人了解他们的饮食来源

在2016至2017年之间,刁婕是被传播者。
护水队的发起人是母亲那一代人,她们不会手机电脑更不会打字拍照。她们只是默默地做,如果能将她们的行为传播出去——至少可以通过乡村人情网络来传播,就可以在水源地起到更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可以发动水源地保护区各村落成立更多的在地志愿者组织,可以帮助在地居民有组织有意识地爱护自己的家园。
于是刁婕下定决心回到了临石村,一边协助村委工作,一边管理着护水队。
在2018年刁婕加入护水队时,护水队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清理沟渠,刁婕和伙伴们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水源污染。他们决定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把可降解的垃圾如秸秆等,进行堆肥处理同时他们对乡民开展垃圾分类动员,在河研会的帮助下邀请专家开讲座传播环境保护知识。
经过四年努力,护水队已经成为成为水源地保护区社区中的环保明星,多次被CCTV、新华社、四川省、市、区级媒体报导。

刁婕在护水队里的主要工作是拍照、写文案、做PPT、剪视频,还有向外界寻找项目支持,向政府机构和社会机构对接护水队的项目报告。
2019年12月,护水队被评为成都市“最美护河人”。
2019年刁婕着手准备护水队成立机构一事,前后忙碌五个月,在2019年12月,“郫都区水源地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组织在成都市郫都区民政局注册成功,刁婕任秘书长。

▲ 2020年“创绿家”宣讲现场。


2020年7月,刁婕代表护水队前往阿拉善SEE的“创绿家”项目做宣讲,入选“创绿家”计划。

她曾经也想过放下这个工作,回到城市生活,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她明白清源这件事是值得推广的。


▲ 2020年万科公益基金会“成都水源地社区垃圾可持续管理项目(第二期)”启动仪式上,刁婕为村民和护水队讲解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刁婕认为,水源地护水队工作的价值是传承,他们通过清源护水的行动,将护水爱水的理念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刁婕对此信心十足。这就是刁婕的绿色主义。


05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

我们都可以做到:

Zebra与刁婕整理了一些在平时生活中较容易践行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 蚂蚁森林种起来。

  • 在逛淘宝之前,可以先翻一翻闲鱼。

  • 在去买菜之前,带个购物袋,尽量做到无塑化买菜。

  • 吃应季食材,多逛逛农夫市集,辨别一年四季中的物产与物候,跟自然有更多的连接。

  • 力所能及做个垃圾分类,在分辨自己家里的几个垃圾投放区后,可以很快找出垃圾投放规律。一个小经验:只要做到垃圾桶不进卧室,就能做到垃圾分类的一小半成果。

  • 如果工作忙,没有办法必须点外卖,点外卖的时候可以拒绝一次性餐具。




如果今天开始做起来,那么今天就是你可持续生活的开始。





-- END --


*
清流讲堂“清流讲堂”是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清流伙伴”网络成员共同呈现的知识课程类传播活动。旨在链接“清流智库”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以“人类与河流”的关系思辨为切入,建立体系化的自然人文科普知识课程并结合线上线下体验环节,面向关注环境、文明与未来发展的人们提供讲座+活动+培训等多种参与方式,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增长见识并付诸关注人与环境的行动。





*
“清流讲堂”团队顾     问:华桦      策     划:孙吉      执     行:Mingming宣推团队:莺时 娅君 沈贤  雅雯 天韵      




 相关阅读 


清流讲堂第③讲 整理笔记(上) | 地图与成都千年城史 

清流讲堂第③讲 招募 |曹江、卢泽明:从地图和诗歌中读成都

“清流讲堂”首讲回顾|范晓、华桦:环世界屋脊最耀眼的平原

清流讲堂首讲 | 范晓、华桦:从世界屋脊到成都平原

清流讲堂第②讲 | 三晋与嘉绒、华桦:天府之水雪山来




*
“清流伙伴”




2020年

最具知识性与参与性的

“清流讲堂”正在进行


加入我们成为“清流伙伴”: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iTibet社群  

共享自然

在河处

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

麓湖·A4美术馆

本心书院

崇州璞莲山庄

成都市科技新闻学会

自然之友成都小组









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扫码成为长江清流月捐人

跟我们一道化身岷江守护者为中国在上游把水守住!


Scan the QR code to donate to CURA. Join us by becoming a Min River Protect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