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脆鳝PK春秋肥鳗:青铜鼓座绝代双骄
战国脆鳝挑战春秋肥鳗:青铜鼓座,国器双绝
据史料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建鼓,是由一条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间的空心圆柱组成。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上博鼓座复原图
战国早期 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
盘结交错,端锐劲道,宛如脆鳝
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出自中国战国时期,高50cm、直径80cm,其由八对大龙和许多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着绿松石。该青铜底座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制作,分段铸造,然后焊接起来。精美繁复的龙饰在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比较普遍,出土编钟上面的装饰也有很多类似的龙饰。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商代后期,代表器物是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如司母戊大方鼎。但是从工艺上讲并不是很复杂。第二个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出现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代表器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青铜器。
春秋晚期 镂空蟠龙纹鼓座
虬缠浑然,腻硕遒劲,直似肥鳗
上海博物馆
鼓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乐器之一。这件鼓座成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用来插放鼓柱。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面上。龙首为圆雕,口衔圆环,龙体为高浮雕。十二条大龙双目圆形中空,可能原有镶嵌物,现已遗失。龙角的两端为空槽,可能也曾有类似的装饰物。
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镴接、镶嵌等工艺,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成了群龙仰首弄尾、穿插纠结的立体造型,是铸造工艺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典范。
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版权所有
欢迎订阅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延伸阅读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