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朗简史: 从琐罗亚斯德到今天

汗青堂 中东观察员 2021-03-17

汗青堂 后浪 2021-01-27

[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著     
赵象察 胡轶凡 译
后浪·汗青堂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千年丝路上的明珠,当下举世瞩目的核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一个多面的伊朗?
一部简史,浓缩了伊朗前世今生5000年的精髓


哦,居鲁士……你的臣民,波斯人,是一个贫穷却拥有高傲灵魂的民族。 
——吕底亚国王克里萨斯 
             (希罗多德语)



当今人们提及伊朗时,一部分人扼腕叹息,另一部分人则语带愤慨地斥责着暴力。两伊战争、恐怖分子、核危机、伊斯兰教革命下动荡的社会像一个个尖锐的符号刻在民众的内心,难以平息的矛盾源源不断从波斯湾涌出。


△右上: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伊朗偏僻山镇的孩子的故事
△左下: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伊斯兰教苏菲派圣哲、诗人

但我们又从新闻、电影,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目睹了伊朗的另一层现状,它们可能是阿巴斯电影中空旷遥远又残酷的土地,是鲁米那首“我想成为你赤足走过的地方”,是《我在伊朗长大》中被送到欧洲的女孩说:“你觉得在这里做伊朗人容易吗?他们都把我当作野蛮人,他们认为我们都是狂热分子,一辈子都在互相残杀。”


△网友对《我在伊朗长大》的讲述
48部中东相关电影【直接观看+建议收藏】

许多伊朗人带着遗憾,怀恋和眼泪,或头也不回地走到更好的去处,留下了古早的传说与难以调和的矛盾,等待不在伊朗长大的人们发掘关于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的故事。

《伊朗简史》的作者迈克尔·阿克斯沃西是一名英国人。与更多人一样,他并不是属于“在伊朗长大”的那一批孩子。但他在1998—2000年曾担任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伊朗事务处负责人。

多年来,迈克尔·阿克斯沃西一直为《展望》等杂志撰写有关当代伊朗和其他相关主题的评论文章,在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资讯电视频道的相关节目中探讨伊朗事务,是一名颇有声望的伊朗事务专家。

2001年12月,他成为杜伦大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部门的研究员。2005年,他任教于埃克塞特大学。自2008年起,他担任埃克塞特大学波斯和伊朗研究中心的主任。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在《伊朗简史》中,阿克斯沃西引用了皮科·德拉·米兰多拉《论人的尊严》作为开篇,也将更多关于伊朗的真相 ,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人是不变的永恒与飞逝的时间的中点,(正如波斯人所言),是纽带,是世界的赞歌,或者如大卫所言,只略低于天使。”

“为此,波斯人……写道,人没有任何天生的形象,但有很多从外部获得的形象。因此,迦勒底人说‘人这个生灵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变化多端’……这样我们就可能避免将天父赐予我们的自由选择变益为害。让我们的灵魂充满神圣的雄心吧;因不满于平庸,我们会渴望那至高者,竭尽全力追求。”

伊朗思想的非凡弹性


伊朗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和戏剧性——入侵、征服、战争和革命。因为伊朗的疆域比许多国家大,它的历史也更悠久,所以这种戏剧性的事件也就更多。但伊朗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宗教、有影响力的人和事、思想运动和观念,改变了伊朗内部,也改变了伊朗以外的地区乃至整个世界。

现在,伊朗需要再一次受到关注,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问题:伊朗是一股富有侵略性的势力,还是受害者?伊朗的传统是扩张主义的,还是被动防御的?伊朗的什叶派是寂静主义的,还是暴力、革命的?只有历史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

△军事演习中发射的反舰导弹

伊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并且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上最富有思想、最为复杂的文明古国之一。

伊朗文明的多个方面,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几乎影响到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其实现的途径,以及这些影响的全部意义,往往不为人知,被人们遗忘。

伊朗充满着悖论、矛盾和例外。

大多数非伊朗人认为它是一个炎热的沙漠国家,其实它被海拔高且气候严寒的山脉所环绕。它拥有富饶的农业省份,而另一些省份则布满了苍翠的亚热带森林。伊朗的动植物种类丰富,反映了其广泛的气候变化性。

△伊朗西南山区

伊朗地处伊拉克与阿富汗、俄罗斯与波斯湾之间,在说阿拉伯语的中东地区当中,伊朗人说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通常认为伊朗是一个同质化的国家,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但像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吉拉克人、俾路支人、土库曼人这样的少数民族,构成了几乎一半的人口。

自从1979年革命以来,伊朗的女性一直遵从伊斯兰世界最为严格的衣着准则,但其造成的部分结果是,伊朗家庭前所未有地允许他们的女儿前去学习和工作。超过60%的大学生是女性,并且许多女性——甚至是已婚女性——拥有正式工作。

△《我在伊朗长大》中的女主Marjane被父母送到欧洲学习

伊朗保存了世界上一些最令人惊叹的伊斯兰建筑,以及金属工艺、地毯制作、集市贸易传统:一种复杂而精致的城市文化。可是它的首都德黑兰逐渐受困于混凝土建筑、交通拥堵和污染。

伊朗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文学遗产,尤其是诗歌,可能除了俄罗斯,其成就在其他国度鲜有匹敌。许多伊朗人能背诵他们所钟爱诗歌中的长篇段落。该国伟大诗人的诗句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他们的诗作着重描述生活的欢愉——以美酒、美人、鲜花与情爱为主题。

“自从我的心被爱情的罗网所俘获,
我的灵魂成为爱情杯盏中的美酒,
啊,我通过爱情体察到了痛苦。
自从我像一只雄鹰,落入了爱情的罗网!
困于光阴之中,我成了一个酒徒,
沉醉于令人心动、滤去渣滓的爱情杯盏。
惧怕爱情带来的强烈苦恼,
我不敢表达爱情之名;
而更惊奇的是,我看到
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与爱和谐共处。”


△菲尔多西与伽色尼王朝的宫廷诗人,这幅插图现存于阿伽汗博物馆

然而,伊朗同样也具有浓重而普遍的什叶派传统,在穆哈兰姆哀悼月(在这个月,什叶派穆斯林悼念伊玛目侯赛因之死),游行的宗教队列充斥阴郁的气氛,以及强烈的背叛与不公正的情感。伊朗的宗教文化中也包括世界上最严苛教条的什叶派穆斯林教士。

这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但其中只有1.4%的人口参加周五的祷告。有一点最好解释清楚——另一个明显的悖论。伊朗和波斯是同一个国家。

“波斯”之名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幅浪漫的图景:优雅花园中的玫瑰与夜莺、奔驰的骏马、柔美多情的女子、锐利的弯刀、珠光宝气的地毯、悦耳的音乐。但在西方媒体的陈词滥调下,“伊朗”之名呈现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眉头紧锁的毛拉、黑色的原油、深黑罩袍之下女性白皙的面庞、冷酷的群众焚烧旗帜并高喊“…… 去死”。

在伊朗南部有一个叫法尔斯的省份,其首府是设拉子。该省有伊朗最古老、最令人难忘的考古遗迹——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德(邻省胡齐斯坦则有苏萨)。

在古代,这个省份以定居于此的民族——波斯人——之名而得名帕尔斯。当这个民族创造了一个统治全境的帝国时,希腊人称之为波斯帝国。

△这幅图描绘的是波斯萨珊王朝国王霍斯劳与朝臣在花园里的场景,现存于布鲁克林博物馆

波斯”一词被希腊人、罗马人和其他欧洲人沿用,指代随后统治这一地区——今天称为伊朗——的其他王朝国家:伊斯兰征服之前的“萨珊波斯”、16—17世纪的“萨法维波斯”、19世纪的“恺加波斯”。但一直以来,这些帝国的国民都自称“伊朗人”,把他们的国土称作“伊朗”。

这一词语的来源非常古老,大概的意思是“高贵的”。与其同源的是梵语中的“雅利安”,该词在19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中被使用,甚至是滥用。

1935年,礼萨沙阿希望自己建立的巴列维王朝与腐朽无能的恺加王朝区分开来,他指示其驻外使馆应要求外国政府从此之后在正式沟通中将它称为“伊朗”。但许多伊朗民众,甚至伊朗之外的一些伊朗人,仍然更偏好“波斯”这一称呼,因为它听起来更古老、欢快和包容。


伊朗简史: 从琐罗亚斯德到今天

作者: [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译者: 赵象察 / 胡轶凡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92 定价: 8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汗青堂

内容简介  · · · · ·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千年丝路上的明珠,享有盛誉的波斯诗歌,中东火药桶,当下举世瞩目的核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一个多面的伊朗?

一部简史,浓缩了伊朗前世今生5000年的精髓

◎ 编辑推荐

☆由职业外交官所书,20余年的审慎观察,打破西方对于伊朗固有的他者印象,重塑对于伊朗的理性认知。对于伊朗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明古国,可以不赞同它,但必须去了解它。

☆穿过漫长岁月,在不断的战争与和平交替中领略古波斯的宗教文化、诗歌、建筑、细密画之美,超出国家和文明的范畴,感受伊朗作为一个心智帝国经久不衰的力量,很好地集中解答了伊朗历史的连续性问题。

☆见解独到,深刻地挖掘了伊朗为何会成为国际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比如为何在中东独树一帜以什叶派为国教?伊朗的传统是扩张主义,还是被动防御?伊朗女性的地位和享受的权利到底如何?作者尽力呈现一个最真实的伊朗,解除我们对于伊朗的诸多误解。

☆为何美国和伊朗势不两立?伊朗政府为何执意发展核计划?来之不易的伊核协议是如何促成的,在伊朗内部和美国分别面临哪些威胁?作者冷静解读了伊朗核问题,并做出了前瞻性思考。

◎ 内容简介

从先知琐罗亚斯德时代到强大的古代波斯帝国,再到1979年革命、人质危机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时期,作者生动且完整地描述了伊朗数千年的历史。他清晰又详细地解释了古代伊朗复杂的王朝更迭和在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系下各族群融合而成的现代伊朗文明混合体。书中多处具有启发意味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成为理解伊朗这片复杂土地的重要指南。

◎ 媒体&名人推荐

每一页都是对伊朗历史的精辟提炼,闪现出深刻的洞察力。迈克尔·阿克斯沃西,当代伊朗事务方面的作家和学者,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伊朗事务处的前负责人,从头开始,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金融时报》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是波斯事物的爱好者,比如伊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历史、波斯诗歌和现代电影等。作者在本书中将伊朗理解为一个心灵帝国(一个更深层次、人道、深思熟虑的伊朗)和一个革命性的伊斯兰帝国(对自己的独特性有了更高的认识)。

——《犹太先驱之声》

对伊朗历史绝佳的单卷版介绍。

——《新政治家》

比小说更扣人心弦……本书对于当代伊朗及其面临的挑战的描述相当于一千部纪录片和新闻简报。

——罗伯特·欧文,《展望》

这本书引人入胜、论证有力和文笔优美,描述的是一个发现自己再次处于国际事务中心的国家。

——贾斯廷·马罗齐,《帖木儿大帝》


作者简介  · · · · · ·


◎ 著者简介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Michael Axworthy,1962—2019),英国学者、作家、评论员,毕业于剑桥大学彼得豪斯学院,在1998—2000年曾担任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伊朗事务处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为《展望》等杂志撰写有关当代伊朗和其他相关主题的评论文章,在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资讯电视频道的相关节目中探讨伊朗事务,是一名颇有声望的伊朗事务专家。2001年12月,他成为杜伦大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部门的研究员。2005年,他任教于埃克塞特大学。自2008年起,他担任埃克塞特大学波斯和伊朗研究中心的主任。迈克尔·阿克斯沃西还是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成员,其著作有《波斯之剑》《革命的伊朗》等。

◎ 译者简介

译者 赵象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硕士,现从事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研究、文字创作与传播推广工作,与人合译的作品有《穿过针眼》。

胡轶凡,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语系,现就读于莱顿大学中东学专业,平日致力于研究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政治和社会史。


目录  · · · · · ·

前 言 伊朗思想的非凡弹性
第1章 起 源
第2章 伊朗的复兴
第3章 伊斯兰与入侵
第4章 什叶派与萨法维王朝
第5章 萨法维王朝的衰落、纳迪尔沙阿、18世纪过渡期与恺加王朝早期
第6章 恺加王朝的危机、1905—1911年革命与巴列维王朝的开端
第7章 巴列维王朝与1979年革命
第8章 革命以来的伊朗
第9章 从哈塔米到艾哈迈迪·内贾德,以及伊朗的困境
后 记
注 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相关阅读:

伊朗研究书目

48部中东相关电影【直接观看+建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