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杰斯"千禧穹顶"被风暴撕毁!高技、高造价VS极端天气,建筑应该担责吗?

城市设计 2023-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道筑格 ArchiDogs Author ArchiDogs


近日,风暴尤尼斯席卷欧洲

录得最大风速每小时122英里

堪称英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猛烈风暴


在风暴肆虐期间

由英国著名高技派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

举办了伦敦奥运会的“千禧穹顶”

(又称O2体育馆)

遭到了严重破坏

建筑的6条织物顶棚

被强风撕裂、形成巨大破洞

这是千禧穹顶落成20多年来

从未有过的事情



 作者|可达
编辑|可达



- 01 -

千禧穹顶被撕碎

高技派正面撞上最强风暴



2022年2月18日,冬季风暴“尤尼斯”强势登陆欧洲西海岸,所经路径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等多个国家出现铁路停摆及电力中断的现象。




在本次风暴中被掀了顶棚的O2体育场,前身为千禧穹顶,由英国著名高技派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是世界上最具个性的当代建筑之一。自2007年正式落成以来,举办过多项赛事和演出,更是在2012年夏季奥运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时速60英里的大风袭击首都,这座标志性建筑遭受了严重破坏。有目击者拍下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巨大的织物顶棚被风撕得粉碎,白色碎片漂浮在泰晤士河上。



据O2体育场工作人员回忆说,他们先听见巨大的嘶嘶声,然后头顶就出现了一个大洞。



当时体育馆内还有大约1000人,由于担心屋顶掉落的建筑物碎屑伤人,消防员很快赶到,紧急疏散了全部人员。原本定于当晚的两场演出,也被推迟。



目前O2仍然关闭,专业人员在对屋顶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据说,屋顶完全修好可能要好几个月,而未来几周内,至少有一部分场地无法使用。不过,消防员特别强调:



这座建筑并没有倒塌,也没有结构上的损坏,但是由于覆盖在O2上的织物材料的特性,它在大风中变得松散,看起来非常戏剧性。
——伦敦消防队 Chris Kamara

顶棚织物撕裂,但内部结构完整


由于尤尼斯的威力还未完全退散,目前还无法开展修复工程。破碎的白色织物仍在大风中飘扬,场面格外凄惨。





- 02 -

辉煌一时却又饱受争议

O2体育馆前世今生



O2体育场的前身千禧穹顶(Millennium Dome),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岛,是全球为迎接21世纪而兴建的一系列千禧建筑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最初,它只被考虑建成一个临时性建筑,后经研究,这项工程不论是从周围市区的复兴,或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来说,都具有巨大价值。于是,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决定将其建成一个占地73公顷、总造价达12.5亿美元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除了一系列展示与演出的场地,还包括购物商场、餐厅、酒吧等功能。



作为迎接新千年的浩大工程,千禧穹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英国政府将此重担交给了本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



最初,政府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筑的外形。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师决定将繁多的功能归入同一屋顶下,提出了三分拼想象、七分靠创造的巨大穹顶造型。作为充满斗志的高技派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主张桅杆要尽可能的高,穹顶要尽可能的大,雄心勃勃地要为伦敦创造出新的标志性建筑。



千禧穹顶穿透屋面的12根100米高的黄色桅杆,如哥特式高塔一样高耸入云,与下方优雅而低调的白色穹顶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强大的结构张力。直径320米的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支承在72根辐射状的钢索上,通过间距25m的斜拉吊索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还对桅杆起稳定作用。



作为高技派的代表作,千禧穹顶展示了当时建筑中材料科技的最高水准:膜结构的整体设计由专门的结构软件生成,并在电脑里进行数据计算和模拟,最后在风洞中进行试验,确认荷载和强度等方面无误后才付诸实践。



庞大而醒目的千禧穹顶,造型独特,气魄宏伟,辉煌一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宛然一个以现代科技营造出的建筑神话。



2007年,千禧穹顶被建筑事务所Populous改造成一个集体育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并冠以赞助商的名字O2。之后的15年里,O2体育场承办了无数大型赛事和演出,包括2012年奥运会体操、蹦床和篮球淘比赛;众多明星争相在此开唱,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也曾经计划在O2举办“This is it”演唱会,后来不幸去世,演出未能办成。



从千禧穹顶到O2体育场,这个巨大的建筑落成20年来争议不断:它被称为“伦敦明珠”;也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最丑陋建筑排行榜的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级建筑鸿篇巨作。





- 03 -

造价高昂的千禧穹顶

  真的不堪一击?


看着新千年的标志在眼前撕裂,伦敦人的心情大概和巴黎圣母院大火那天的法国人有一拼。而它背后大名鼎鼎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刚刚于去年12月离世,更是将这座伤痕累累的体育场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些网友认为,这是设计的问题,建造它的人没有考虑大风天的影响。不过立刻有人指出,这是英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风暴,没有人会将这样的强风考虑在建筑设计内。



也有网友认为,千禧穹顶已经非常老旧了,应该给它换上更好更新的材料。



千禧穹顶建造于20年前,的确不算新,但其实它还没有到达预期的最短使用寿命。穹顶顶棚原计划用涂有PVC的聚酯织物,后来改为涂有PTFE(聚四氟乙烯 )的玻璃纤维织物,以确保它的使用寿命至少为25年 。为此,屋顶的材料成本从610万英镑飙升至1400万英镑。然而高昂的成本并未换来相应的回报,据媒体报道,在刚落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织物上就出现了裂痕。


2013年,罗杰斯的工作室重返项目,与Bblur建筑事务所合作,在圆屋顶上添加了一条织物走道,让游客可以到达顶部的观景台。但他们并没有想过更换整个屋面的材料。



千禧穹顶自设计揭晓就饱受争议,建成后也始终毁誉参半。如今在尤尼斯的摧残下,价格不菲的”伦敦明珠“被惨烈撕碎,不少人痛心惋惜的同时,也感到得不尝失。



- 04 -

面对百年一遇的灾难

建筑是否有责任「硬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体育场作为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往往会在灾难发生时承担起疏散、避难的社会责任。


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南部,风暴潮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马州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Superdome体育馆,成为了无法撤离的难民的安身之所。



Superdome巨大的容积和封闭式顶棚,在飓风来临之际容纳了1.5-2万的灾民。这座球场可以抵抗320公里/小时的风速,然而在罕见的灾难下,Superdome的顶棚也裂了两个6米左右的大口子,雨水倾贯而入。


灾民离开后,球场内一片狼藉


由于Superdome在灾难中扮演的守护性角色,它顶棚残破的模样,成为了卡特里娜事件的标志性图片。而经此一难,Superdome在新奥尔良市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左:Superdome顶棚被飓风卡特里娜损坏

右:Superdome被翻新


2020年2月,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汉体育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武汉体育馆、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黄陂区体育馆六家体育场,被临时改建成了方舱医院,提供了近4000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这些方舱医院带着武汉市民,走出了那个寒冷残酷的冬天。



然而,当面对百年一遇的自然灾难时,建筑真的有责任正面硬刚吗?


以台风举例,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建筑规范里,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平均风速,辅以概率统计出的50年或100年内最大值,来确定建筑物的抗风等级。虽然计算时有明确的风速数值,但是计算过程却相当复杂,结构建模后还要在风洞试验中测试。而对于尤尼斯、或是2018年登陆广东的山竹这种本身极其暴烈的超级风暴,在复杂的城市地形影响下将产生超高瞬时风速,完全有可能对建筑物的部分结构造成破坏。


台风山竹过后,香港一座大楼半数窗户破碎


千禧穹顶是理查德·罗杰斯在世纪之交的一次大胆创新,即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对于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技派建筑师而言,新的技术意味着未知、尝试与风险,然而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进。


-


建筑不怕试错,不怕迂回,不怕走弯路,不怕标新立异、众人嘲讽 —— 唯独害怕因循守旧、止步不前。虽然今天千禧穹顶被撕裂,但它已为人们遮风避雨20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建筑的抗灾等级是否应该调整?新的材料与科技,能为人类带来什么新的建筑神话?这次灾难后,千禧穹顶又将如何重生?


让我们拭目以待。


Reference:

https://www.dezeen.com/2022/02/18/millennium-dome-o2-arena-roof-blown-off-storm-eunice/

https://metro.co.uk/2022/02/18/storm-eunice-iconic-london-landmark-suffers-severe-damage-with-panels-blown-off-16129292/

https://populous.com/project/the-o2-lond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O2_Arena

https://www.wikiwand.com/en/Effect_of_Hurricane_Katrina_on_the_Louisiana_Superdome

https://www.architecturalrecord.com/articles/12422-the-superdome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推荐

理查德·罗杰斯去世,他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伦敦东区,破茧重生的「小硅谷」


新版“大伦敦规划”中的交通发展策略


赫尔佐格写给大卫·奇普菲尔德的信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