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条历史文化路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手帐C Author 建筑手帐C
受城市开发的影响,许多老旧建筑逐渐被新的城市肌理所代替,最终留下来的是散布在城市当中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或有纪念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场所大多在城市里呈点状分布,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整体印象,并且难以构建可识别和可体验的文化体系。
在以前,文化路线往往只存在于规划的旅游路线或是网红景点打卡。现在,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历史文化路径的价值,希望文化遗产能在城市品牌推广和促进区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文化路径不仅仅是以促进旅游业的方式激活经济,还能提升城市文化IP而增加附近地块价值,吸引有活力的人群定居。因此,要创造一条历史文化路径,不仅仅是“串联”各个重点遗址,还要在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框架下,形成醒目的城市印象,以点带面地激活整个片区。
01
波士顿自由之路
波士顿自由之路(Boston Freedom Trail)长约4km,以点对点的方式,将波士顿最有历史意义的街道连接起来。其中有古老的公园Boston Common,特色的法尼尔大厅和昆西市场,以及有着历史意义的教堂、墓地、书店、博物馆、学校和造船厂。
这些景点包含着不同的故事内涵,联系着美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些场所可能没有法尼尔大厅那么出名,但历史文化路径的魅力和能力正在于此——因为这条路线,它们被打包在一起而重获新生。每年千万级的游客为当地创造了数亿的收入,带动了旅游、教育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些零碎、散布在城市当中的16个遗址,被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形成了一个空间多元但情节统一的文化旅游路线。当然,这也是一个步行可以接受的长度,让游客可以享受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性的步行体验。
http://www.leonardweber.net/
这种连续的步行也意味着发现景点的“惊喜感”,对景点标签们的打卡有利于在脑海里重建城市原貌。例如,老街角的一个不起眼的书店其实是当年波士顿图书出版的中心。出版商 Ticknor 和 Fields在这里出版了《瓦尔登湖》和《小妇人》等名著,向全世界介绍了大卫·梭罗、艾默生和马克吐温等文学大师。
老书店本身是承载记忆档案的场所,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比如塞纳河畔负有盛名的莎士比亚书店,牛津的Blackwell's,或是查令十字街,都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神港湾。但它们如果不被仔细观察,很可能被忽视——这也是为什么城市文化路径如此重要了。
1.1 统一的主题性
波士顿自由之路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有统一的主题。历史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选取最合适的一段作为强化记忆非常重要。
其一,这些主题要有较大的受众和知名度,能让人们很快与丰富的故事联系起来。
其二,这些历史要有相关性,历史文化故事要和空间故事线联系起来,可以挖掘深厚的历史内涵。
其三,这一主体框架下要有数量多和形式多的历史遗迹,既可以用作相同场所精神营造的背景板,又可以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
为什么波士顿最后选择独立战争作为城市探索的主题呢?
Old South Meeting House与波士顿倾茶事件息息相关,5000名殖民者在这里聚集抗议,播种下了美国革命的种子。
而波士顿拉丁学校曾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五位独立宣言签署者就读的地方,1775年列克星敦的枪声传遍整个波士顿,带来了美国独立战争。地面马赛克的方式暗示了学习曾经矗立的地方。
在革命的前几年,旧州会议厅是激烈辩论的中心,1770年就在这所大厦外,士兵向手无寸铁的抗议者开火,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波士顿屠杀。具有对称性的是,1776年,波士顿人们又在这里听到了第一声《独立宣言》。
1797年推出的美国海军战舰宪法号,至今仍停留在查尔斯河,讲述了与英军的英勇战斗经历。一座 221 英尺高的花岗岩方尖碑,作为精神堡垒一般,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重大战役邦克山战役的发生地。
可以说,波士顿这个城市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组织这样的历史路径,既可以激发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促进美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又可以宣扬其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核。在遍布高楼大厦、陌生而冰冷的美国大城市里,这些场所明显更加温柔,更带生活感和文化特性,让旅行者有可以坐下来休息和欣赏,享受一杯温暖的拿铁。
1.2 暗示性的导视系统
另一个有趣的设计是沿着历史路径的红砖路线。这些红砖和其他的场所牌匾、标志以一种明显却隐晦的方式提示了这是一条有价值的历史路径。明显在于,它让游客无需导航就可以跟着暗示前往下一个地点;而隐晦则是它没有扑面而来的巨大广告或是大气磅礴的牌坊,只是采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暗示着历史长河的发展。
另外,这种方式又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导视系统。它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经费,就能让城市带上历史的印记。作为城市道路的背景板,红砖路径只是景点的衬托者,而不会有丝毫的抢镜。
1.3 互动性和参与性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的互动性也让历史的味道更浓。18世纪着装的导游如同穿越一般与历史地点重逢,让历史故事显得栩栩如生。在很多景点都有专门盛装打扮的讲解人员,这种互动提升了场景感,让历史体验变得更加沉浸式。
这种参与感还体现在交通工具上,特色的鸭子船可以带来不同的行驶和观景体验。这一点和伦敦的敞篷巴士、香港的山顶列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1.4 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像自由之路这样一条历史路径,除了景点的串联,最有魅力的还有不断变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既有可以停留的公园,也有可以购物和品尝美食的市场。比如法尼尔厅旁的昆西市场,可以提供多元的购物体验。同时,这里也有游客中心可以为所有旅客提供信息和咨询。
城市立面、公园、消费场所、博物馆,不同的空间和活动让这场旅行不显得单调。
02
香港文物径
香港文物径有多条路线,每一条都有不同的体验。既有传统中式村落,又有市井城市风光,还有自然风貌。不同的路线有着多元化的空间载体,可以给不同喜好的游客提供充足的选择。
2.1 多样化的路线体验
屏山文物径是香港首条文物径,于1993年开幕,长约1.6公里。在这条文物径上可以看到聚星楼、达德公所、坑头村、杨侯公庙等传统中式建筑古迹,也有一些土地公神坛、古井等生活遗址。
龙跃头文物径也有诸多围村,大多以中式传统建筑为主,见证了早期居民的历史和生活。对于香港生活遗产有兴趣的人,可以花大约半天的时间穿越绿色的田野和村庄,享受宁静的漫步。
而像湾仔文物径则更具生活气息和建筑主题,这里也有许多更新后的酒吧和餐厅,属于历史建筑和市井生活体验兼容。
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中西区文物径,其中又分为中区线、上环线、西区及山顶线。
中区线有旧最高法院、皇后像广场、爱丁堡广场、和平纪念碑、中国银行大厦、圣约翰座堂、前中区警署等城市风貌,涵盖了将近40座历史建筑和旧址。
由赫尔佐格 & 德梅隆设计的香港大馆是这条线路上最有趣的建筑改造案例之一。
© Iwan Baan
上环线多为华人商住地区,涵盖了35个历史建筑和旧址,包括孙中山史迹径旧址和多个宗教建筑。
西区线则主要以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风貌为主,涵盖三个地区: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同时,这条线路还有山顶缆车,可以观赏到山顶风景。
这条路线上还有许多古典英式建筑,可以体验到现代和历史的碰撞感。
2.2 暗示性的历史物件
有时候历史的痕迹并非气势恢宏的建筑,很可能只是一些不起眼的痕迹。比如中区线仍然保留了几盏煤油街灯,以展示时代的景象。这些灯具至今仍然可以使用,夜晚之下点点星光如同历史的里程碑在迷雾中闪耀。
https://www.hopetrip.com.hk/news/201301/32712.html
当然,历史物件仍然在使用着,给人的亲切感是强烈的。比如富有时代感的山顶缆车和叮叮车,仿佛是移动的历史书页。
2.3 完善的数字导览和文创
除此之外,香港文化径还有完善的地理资讯网站导览,游客可以自定规划路线,这极大方便了想要体验路线的旅行者。
丰富的相关插画和文创产品也帮助展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这些大众艺术比简单的文字更引入入胜。
03
马丁路德之路
马丁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1517 年 10 月 31 日,他将 95 篇论文钉在了德国的一所教堂的门上,这一事件是德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宗教革命的催化剂。但这一路线实际上长达410公里,它不仅仅是宗教与哲学朝圣者们的精神追求之所,更是德国最美的风景路线之一。这条路线(Luther Trail)基本上囊括了马丁路德一生的经历。
我们以其中一段Lutherstadt Eisleben为例,以展示历史路径标签或主题的必要性。Lutherstadt Eisleben是德国基督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出生地和死亡地,虽然它只是一个小城市,但它为马丁路德的一生中许多重要事件提供了舞台。1996年,该城市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3.1 现代与历史的碰撞
由于经济和人口放缓,该城市加入了IBA STADTUMBAU 2010 项目计划,旨在更新城市以带来更大的国际吸引力。结合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建筑空间和艺术干预,这座城市逐渐获得了新的城市品牌。
路德出生地的建筑扩展和更新发生在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内。Springer Architects 设计了一个游客中心和一座新的展览大楼。
这些建筑展示了一种巧妙的城市修复,用到的材料既尊重地方的尺度,也尊重城市区域文化。与此同时,多个新建建筑也被补充进历史街区,以创造不同的情景体验。
3.2 统一主题下的自发更新
另一种激活策略是基于路德历史路径,在“与路德一起走——从Eisleben到世界”的口号下,创造统一的装置和符号。比如“L”这个单词被应用到标志标牌和许多建筑。
路德之路适合两种叙述。第一层将游客带到城市各个历史名胜。在第二层,历史性的“路德主题”是通过艺术和建筑的添加创造出来的。它通过在城市创造不同的用途和体验,为当地提供丰富而可持续性的文化吸引力。
在一个临时花园里,耳边的喇叭低语着路德的文字和名言。图片:Michael Uhlmann
这也意味着临时干预/激活/活动仍在持续发生,自下而上的环境创造和输入,参与的人包括设计师、艺术家和当地居民。
城市更新计划整合了敏感的保护问题,但也将拆除作为升级重新设计的开放空间的一种方式。内城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使Lutherstadt Eisleben成为更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
04
新加坡文物径
和香港类似,新加坡也有数条文物径,每一条有不同的风格。新加坡制作了通俗易懂的手册和地图,让每一条路线和路线上的历史文化遗迹更加明晰。
4.1 展开历史全貌
白沙历史走道,在14公里内标记了23处景点。通过这样一条有标记的路径,游客可以体验白沙鲜为人知的历史点滴和人文景象。
白沙文物径有三大主题路线,分别为海滨历史、休闲设施和城镇特色建筑。反映了白沙自殖民时代至今的不同的历史风貌。
同样有意思的还有后港文物径,游客可以在此重新发现新加坡最古老的中心地带。比如海盗的故事到新加坡首家位于住宅区的快餐厅。这里有丰富的故事宝库和多样化的建筑载体。
这条文物径可以体验到从农村到现代化住宅的转变,仿佛打开了跨越时代的城市历史画卷。
4.2 科技的结合
一些历史小径还使用了 GPS 技术来提供建议的位置、增强现实、图像识别和信标。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到路径的背景。
比如,总统府遗产路径就采用了AR技术,游客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了解到历史的详情。
这种技术也应用在了我们刚刚提到的路德之路,全息投影让宗教的神性变得更强。
作为 2016 年 10 月 5 日德国统一日庆祝活动的一部分,GNTB 在德国驻华盛顿大使官邸揭开了路德全息图,版权所有:GNTB
05
后记
在做历史文化路径的时候,很容易发现:
历史的故事是碎片化的
历史的遗迹是分散化的
历史的空间是多元化的
因此,在设计一条历史文化路径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仅需要空间上的串联,还要有精神内涵的整合,以及历史故事线的梳理和空间载体的落位。
设计好一条历史路径,需要从空间、内容和技术三个方面着手。
空间上,这条历史路径需要符合人的行走体验,最好是可以通过徒步或者骑行能够到达所有点位,观赏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左右。路径最好是环状或者一路到底,尽量不要出现分支。
每个点位之间的路径不能过长,且连线路径上最好具有可玩、观赏和休憩的空间,尽量避免在行走路径上过于乏味枯燥。如果有连续的城市面貌或自然风光最佳。
连接路径应做到行人友好,避免跨越过多的车道。可以采用连廊和行人通道,让游客更好地到达各个景点。
可以有直接观赏性的景点,但最好有可以进入并浏览的历史区域,增加参与感。
内容上,我们要为这条路径选取一段容易识别的主题。这个主题需要有故事线的连续性和丰满度。
故事和空间需要对应起来,既可以用城市和自然风貌来讲故事,也可以用历史文物文迹和地方特色产品来讲故事,但故事之间需要有关联性。
角色扮演、相关历史剧目、亲子培训的工作坊、保留的特色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历史更有融入感。
技术上,历史路径往往也带来了城市更新。可以对游客中心、博物馆和一些标志性建筑进行改造,以作为锚点吸引年轻人群。
同时,历史文化路径可以选用具有历史故事的交通工具载体。加入一些互动性装置有利于增强游客体验。
科技技术可以被使用以帮助呈现,比如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数字导览等等。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如何设计增进情感连接的城市公共空间?
徽州传统水文化景观中的海绵城市建设智慧
集市如何推动城市更新
街道风貌形成的制度因素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