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温计?耳温计?哪个测的温度准?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在妈妈群里,我常常看到热烈的讨论——额温计和耳温计,究竟哪个准?
家长们往往各执一词:“额温派”认为额温计使用方便、不需要侵入身体、宝宝接受度更高;
“耳温派”认为耳温的数值更接近人体核心温度,最能反应宝宝的体温情况。
说真的,每次看到这样的讨论,我都挺开心的。这至少说明学习型的家长真是越来越多了!
大家的讨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件事。
耳温,就一定接近核心体温吗?
我承认,在标准测量的前提下,耳温确实更接近人体的核心体温。
但问题是,在家里能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吗?
首先,家用耳温计测得的体温是否准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耳道有天然的生理弯曲,如果测量时没有拉直,就会给读数带来影响;耳朵内的耳屎会挡住红外线,同样会导致读数不准确;某些耳温计在周围环境低于十几度时就无法正常工作,某些则需要测三次就重启一次;小宝宝天性好动,很难乖乖地配合体温计插入耳朵……
那么多讲究,想测个耳温真是太难了!稍有差池,就很容易影响到准确性,还可能弄得宝宝不舒服。
图片来源:https://biosmedical.com/pages/ear-thermometers-and-proper-technique
此外,从原理上来讲,一般家庭使用的耳温计,和麻醉师或者研究人员使用的耳温计比起来,准确性要低得多。
专业研究时使用的耳温计大多是“热敏电阻温度仪”,这种温度仪使用时需要和被测物体有充分接触,让自己的温度和被测物体一致。因此,测得的数值比较接近测温物的真实温度。
但一般家庭使用的耳温枪大多是“红外反射温度仪”,测温原理类似“隔山打牛”,不会直接接触被测温的目标,而是通过感受目标附近的“热浪”,再通过公式来估算目标本身的温度,因此测量结果相对粗糙。
这样看起来,我们平时测量的耳温不仅从原理上和科学家们做研究时的不同,实际操作下来也有诸多不便之处。
想要从耳朵get到核心体温,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额温计,到底准不准?
在耳温和额温的争论中,还有一个普遍受关注的点,很多人认为额温计测得的数据不准。
要我说啊,额温计准不准,要看是哪一种额温计,以及是怎么测量的。
刚刚出版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7版)》里这样介绍:“对婴儿来说,颞(niè)动脉温度计测得测量结果是可信的,反而耳温计的测量结果则不够准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进行测量时。”
这里所说的颞动脉温度计是额温计的一种,通常要直接接触宝宝的皮肤,测量颞动脉区域的温度。
图片来源:https://note.com/nabemachi/n/n6e8063673699
颞动脉是头部主要的动脉,位置非常表浅,贴近皮肤表层,因此这样测得的体温误差比较小,尤其是相对非接触式的额温枪和耳温计而言。
此外,颞动脉温度计使用起来要简单得多。
它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耳温计不能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操作时,不需要提拉耳朵或者担心耳屎。把探头放在前额中心轻触,按住按钮,水平划至一侧发际线,松开按钮,就能读取体温。你甚至可以在宝宝睡着的时候量体温,完全不用担心会打扰到ta。
图片来源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颞动脉温度计测得的体温会受到额头皮肤表面温度的影响。
例如,刚刚晒过太阳,可能会导致额温偏高,刚刚从寒冷的室外回家,可能会导致额温偏低;刚刚洗过脸,额温可能会受水温的影响。
想避免这些误差,休息15-30分钟再测量就可以了。在我看来,这比抓住活泼好动的宝贝,还要拉直耳道,再塞耳温枪的难度低多啦!
至于那些不需要接触皮肤的额温计,由于隔空取“温”,更容易受到测温距离、空气温度和流速的干扰。更适合在公共场合对大量人群进行体温筛查。
在家里给小宝宝用,接触式的颞动脉温度计当然更好一些。
体温数值,真的那么重要吗?
讲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欧医生,我家里已经有耳温枪和电子温度计,难道要扔掉换新的吗?”
别焦虑,不必非得换。
其实,没有“完美”的体温计,不同的体温计、不同的测量方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
当没有更好的选择时,相比起摸额头、亲脑门这些“传统艺能”,温度计还是要可靠得多。
何况,体温只是评估病情的其中一个方面。相比起温度本身,精神状态重要得多。
千万别只看数字,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宝宝呀!
end
参考资料:
[1]UpToDate: 婴儿及儿童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2]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7版)
[3]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fever/Pages/How-to-Take-a-Childs-Temperature.aspx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5063/
[5]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57961/
[6]https://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faq/child_health/CC1_3_1_9.html
[7]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infant-and-toddler-health/in-depth/thermometer/art-20047410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11月5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更多专题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