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被哄抢的诺氟沙星,对新冠腹泻有用吗?
听闻奥密克戎亚株XBB可能导致病毒性腹泻,很多人从元旦便开始抢购、囤积蒙脱石散和诺氟沙星,抢不上的都非常着急上火。
诺氟沙星的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1
我不建议大家去抢这两种药。
一来目前并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消化系统,二来无论是蒙脱石散还是诺氟沙星,其实都并不适合用于病毒性腹泻。
蒙脱石散不建议囤的原因前几天已经发文探讨过了,今天继续和大家说说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临床上更常用于应对细菌感染,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及其他疾病无效。
可能有人会说:不试试怎么知道?
还真有人试过。2022年有人研究了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四唑的化合物作为新冠病毒的抗菌和抗病毒剂的潜在效果,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样本“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2]。
先不提研究中诺氟沙星还有四唑这些“队友”,根本看不出是谁有潜力,就算有,也是基于实验室研究得出的结果,离临床应用还差十万八千里...
总的来说,目前暂未发现的诺氟沙星对新冠病毒什么神奇的杀伤力,不能指望用它来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毒引起的腹泻。
那么,万一新冠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了呢?这总该有囤诺氟沙星的理由了吧?
答:也没有。
一是现有证据表明,合并细菌感染、继发性细菌感染并不是COVID-19报道的显著特征,一项系统评价分析了118项研究,发现混合细菌感染(诊断COVID-19时明确)发生率为8%,继发细菌感染(治疗COVID-19期间明确)发生率为20%[3],这项研究纳入了许多症状较严重、院内感染风险较高的住院患者,在普遍感染人群中的比例应该会更小。
和所有抗生素一样,盲目使用诺氟沙星可能招致一些不良后果,我们不能光看囤买诺氟沙星带来的心理安慰,还要关注它的潜在风险:
1、细菌耐药
在抗生素和细菌交手的过程中,抗生素的用量越多、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出耐药细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首要原则是谨慎,只在必要的时候用。
虽然即便耐药了大概率还有其他抗生素可选,但毕竟不是首选,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无法等同。而且也很难保证其他抗生素会不会也有耐药的情况,长期滥用各种抗生素,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无药可用。
关于诺氟沙星FDA曾发布过黑框警告:为了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并保持诺氟沙星和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诺氟沙星只能用于治疗或预防被证实或强烈怀疑由细菌引起的感染[4]。
2、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会发生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包括诺氟沙星,其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度腹泻到致命性结肠炎。这是因为抗生素治疗可能改变结肠的正常菌群,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能引起腹泻和结肠炎的强力毒素[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也属于此类)是最常导致易感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原因可能与其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有关[5]。临床上曾在在抗生素治疗后>2个月观察到CDAD[6]。
3、不良反应
包括诺氟沙星在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存在一些致残和潜在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FDA曾警告,重症肌无力患者应避免使用包括诺氟沙星在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4]。此外,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损害等的患者也应慎用[6]。
老年人使用可能增加肌腱破裂、心脏传导改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6]。
总的来说,诺氟沙星作为一种喹诺酮类(也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使用应慎之又慎,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诊疗不规范、滥用的情况。
像现在这样很多人哄抢诺氟沙星的情况,更是许多遵循循证医学理念的医生都不愿看到的——因为根本没有必要,且存在滥用风险!
可能确实会有人真的合并细菌感染,使用诺氟沙星正好有用,但这部分人大概率不会是多数,对于那些根本不需要用到诺氟沙星的人,囤积使用只会让它们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因此,我不建议大家抢购诺氟沙星,希望大家都可以理性购药、用药。
end
参考文献: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74514/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286022021524
3、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COVID-19的临床特征
4、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诺氟沙星
5、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成人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
6、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Norfloxacin (United States: Not available): Drug information
7、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7294/
8、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氟喹诺酮类药物
9、https://www.drugs.com/cdi/norfloxacin.html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3年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推荐阅读
孩子阳了会引发肺炎、心肌炎吗? 几种危险疾病信号,越早了解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