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化与国际互动 | 区域国别研究报告:非洲第1期
编者按
“区域国别研究报告”是比较中的政治研究平台推出的原创新栏目,主要内容是对近数月以来国际顶刊发表的区域国别前沿研究论文进行精选与综述。报告将分区域、围绕特定主题引介国际区域国别研究前沿成果,旨在借“他山之石”协助推进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亦有助于读者借助国际前沿研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下世界。
区域国别研究报告第1期
非洲篇
——非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化与国际互动
撰稿人:
李鑫洋,延世大学
时至今日,非洲已作为资源、人口、市场潜力深厚的大陆而备受瞩目,随着非洲内部对自身政治治理的不断探索和新兴大国的崛起,一些国家成功完成民主转型,一些受援项目帮助当地提高社会效率,各界对其发展趋势持相对乐观态度。尽管如此,非洲国家的制度化与治理水平相对其他地区仍然处于不理想、不平衡的状态,这体现于选举暴力、军事政变等侵蚀民主与制度的动乱上。本报告以非洲当下的政治制度化为导向,精选了4篇2024年以来在国际顶刊发表的非洲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概述。四篇文献分别以军事政变、选举暴力、非洲精英、南南合作为主题,有利于增强读者对非洲当下政治制度化状况的理解。
近百年以来,非洲的军事政变和选举暴力要比其他大陆多得多,这常常阻碍着非洲国家走向进一步的制度化与法治化,也被认为能够大大侵蚀非洲公民的政治效能感。本篇报告所整理的前两篇文章分析了军事政变发生背后的脉络及影响,以及一部分尼日利亚公民在目睹经历了践踏民主法制规范的选举暴力后对政治参与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为读者在思考非洲政治制度化的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并帮助我们在此集体冲突的叙事中找到个体层面上的观察点。第三篇文章呼吁学界在讨论非洲精英时,避免将该叙事局限于自私的、消极的、安于现状的特定精英群体及刻板印象中,不该忽视其他领域中受到当地公众认可的、积极的且不满于现状的精英,该意识有助于我们从微观角度把握非洲社会动态,理解当地大众认知与偏好。最后一篇以南南合作为主题,分析整理了关于南南合作的多角度评价,不仅罗列了国家之间、结构之中关于南南合作本质的判断,同时也分析了非洲内部各方行为体的意图、利益计算等。
综合来讲,这四篇文章帮助我们强化了非洲研究中从结构、地区、个体等层面观察的意识,使我们认知到非洲制度化与法制化所面临的主要阻碍、这些阻碍根深蒂固的原因,以及非洲内部公民对自家体制的看法与认知结构;同时指出了在南南合作中,新兴大国在对非洲建设援助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关的争论点,侧面反映了非洲领导者对当地硬建设的需要以及新兴大国崛起所受到的关注。
《非洲政变的传染性?军政失衡的历史》
第一篇文章是隆德大学政治学副教授Nina Wilén于2024年5月发表在African Affairs的《非洲政变的传染性?军政失衡的历史》(Contagious Coups In Africa? History Of Civil–military imbalance)。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最多的大陆,军事政变在非洲研究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对非洲军事政变的原因提供了结合多个视角分析:非洲本土军事政变历史、军队在非洲国家的中心地位、大国竞争,以及该地区军事政变成功事例造成的传染性军事政变。
该文指出,非洲的大多数军事政变发生于冷战期间(122起,1960-1989)。该文认为,军队在非洲社会中的中心地位是作为殖民遗产,领导者的政权维持战略,以及外部安全部队援助(external Security Force Assistance)而存在的。具体来讲,殖民主义为非洲留下了政治化的军队与军队化的政治,同时也留下了孱弱的立法体制、教育与医疗。在后殖民时期,不少非洲领导者通过军事胜利或拉拢军事领导者来维持在位,再加上非洲国家的军队也在维持地区稳定的多边和平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军队在非洲国家中的中心地位无疑得到了多层强化。另一方面,大国竞争导致了有影响力的国家通常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不是规范,这就使得他们出于零和博弈的考虑不会轻易谴责军事政变。同时,作者也通过分析萨赫勒地区的事例着重论述了传染性军事政变,指出了军事政变的高成功率、军事政变成本的下降。以及军事政变领导者之间产生学习和借鉴效果的互动会导致传染性军事政变,并预测未来非洲军事政变的概率会更高。
本文为非洲军事政变的各层次原因提供了详细介绍,尤其再现了政变者选择军事政变决策构建过程,呈现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判断和思考逻辑,通过对近年的事例解析为非洲的军事政变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
《尼日利亚暴力选举环境中的青年参与:政治冷漠还是“有限乐观”?》
第二篇文章是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Justine Davis和佐治亚大学比较政治学助理教授Megan Turnbull于2024年5月发表在African Affairs的《尼日利亚暴力选举环境中的青年参与:政治冷漠还是“有限乐观”?》(Nigerian youth engagement in violent electoral environments: Political apathy or “Constrained Optimism”)。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尼日利亚年轻公民在经历了频繁遭到暴力影响的选举后持有着怎样的政治效能感与民主观念。通过焦点小组的讨论调查,作者认为在尼日利亚的暴力选举环境中,青年选民们持有有限乐观(constrained optimism)态度,经历过一系列选举暴力(如政治暗杀、暴力干扰机会、选民恐吓)的他们认为政府的治理能力欠缺,但他们仍然保持较高的政治效能感。具体来讲,焦点小组参与者谴责暴力行为,包括对政府和领导人放任暴力乱象横生感到失望与不满,并认为政治精英不断筹划的选举暴力意图使选民乖乖远离政治参与、有意地降低选民的政治效能感。同时焦点小组参与者们也表达了为了捍卫正义与民主,个人与社会应该做点儿什么。青年选民们的有限乐观还体现在对被控诉使用暴力的候选人的态度上。一些选民表示对相关控诉表示怀疑;一些人表示对自我防卫为目的的暴力行使表示理解;一些人表示悔过态度诚恳的候选人值得被再次信任;或对不知道其支持者为其行使暴力的候选人表示理解。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结论在于:1.在既有研究指出绝大多数公民及其反对选举暴力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选民们对候选者们在这种选举环境现实中面对的挑战,并对情有可原的暴力指控表示理解;2.尽管有限乐观主义者认知到他们的政治体制极其不稳定,他们仍然相信积极性的变革需要他们的参与;3.与利用调查和实验的研究不同,作者利用了焦点小组方法来使得参与者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但该研究的缺陷是该研究的样本不足以代表尼日利亚全国公民的意见与效能感。
《变化的权力概念:非洲的精英》
第三篇文章是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Antoinette Handley于2024年6月发表在African Affairs的《变化的权力概念:非洲的精英》(Changing conceptions of power: elites in Africa)。本文为非洲的精英研究敲响了警惕进入狭隘叙事的警钟通过指出传统上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上对精英的区分的狭隘性与能够发挥可观影响力的群体的多元程度,强调了对(非洲)精英的重新定义与再界定的必要性。
该文不仅批判了既存大量研究对非洲精英的界定局限于政治、经济、军事层面上,还存在带有消极刻板印象的偏见的倾向。作者提出了对精英的另一种定义:那些被认为在他们的社会中的议程设置和决策中拥有重大权力的人。例如,精英可以是有正式政治位置的人、NGO负责人、安全部门或武装力量领导者、企业家、银行家、宗教领导者、以及由艺术家、学者为代表的创意型精英。作者同时也指出了非洲的知识分子时常被外界忽视,“精英”认知仍停留在“白男”印象上的现象。作者批判了将非洲精英描绘为消极存在,且该群体倾向于维持现状的说法,并主张不满于现状的、被大众所认可的反精英(counter elite)也值得关注。此外,作者认为理解这些精英为什么获得追随、如何得以跟大众建立联系并发挥影响力有助于人们更深一步理解非洲内部的动态。
作者指出了目前学界(尤其是研究精英更多的政治学和社会学)在非洲精英叙事上的狭隘视角,并认为:尽管非洲充斥着战乱且因较低的治理水平备受诟病,人们仍然有必要关注非洲中有积极影响的精英(尤其是反精英),去搞清楚他们如何与支持者建立连接、如何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发挥影响,尽管他们在外界认知中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
《非洲-亚洲:在改变与争议之间创造世界的故事》
第四篇文章是维克森林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副教授Lina Benabdallah于2024年4月发表在African Affairs的《非洲-亚洲:在改变与争议之间创造世界的故事》。随着南南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由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的效率与公平性不断受到质疑,同时以新兴大国、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备受瞩目。本文首先对自由国际秩序提出批评,为南南合作的前世今生和其最初支撑理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系做出了整理,系统性解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南南合作愿景的关系。本文同时也参考了近年关于南南合作对非洲的影响的各方意见,例如新兴大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国家发展的影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存在的影响。
关于南南合作的本质与影响,本文整理了三个视角:1.新兴大国对非洲的意图不轨,并假定非洲领导人更倾向于腐败、威权统治,从而使新兴大国对加重当地腐败、侵蚀民主体制有了可乘之机。同时作者也提供了批判该视角过于高高在上、忽视非洲领导人能动性的观点。2. 从新依附视角(neo-dependence perspective)出发,新兴大国对非洲的不断接触诚然些许增加了非洲国家对新兴大国的议价能力,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全球结构性不平等的延续,也无法为南方国家带来游戏规则的改变。作者指出这种方法通过过于强调结构的影响来为行为者开脱,换句话说,通过类比当今新兴大国对非洲的作为与欧洲国家对非洲的作为来为过去的殖民主义压迫减轻罪行。3.主体导向视角(agency-forward perspective),这个视角强调了随着参与者的增加非洲也将拥有大量的选择,发展项目为不仅为非洲带来市民交通、货物输送上的便利,也帮助非洲实现绿色转型与有效开采矿物资源,这同时符合当地精英和普通人的利益。同时传统捐赠者(如西方国家机构)的影响力并未被东方大国的项目开展所削弱。
本文为南南合作的起源及其发展转换提供了基本的介绍,通过整理近年各观点归纳出三个不同视角,不论是理解目前的南南合作的意义,还是各个立场之间影射出的大国之间的博弈,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整理。然而不足之处则为本文作者并未提供出自己的理论框架,论述完三个视角与相关话语建构后便直接结尾。
(因篇幅限制,参考文献从略)
〇 排版:孙则尧
〇 审校:郭瑞涵 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