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卫生》杂志专题报道:疫情大考 感知江西力量
点击蓝字关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专题
#疫情大考,感知江西力量
一、抓住窗口期 构建江西公卫发展新格局
二、打造多层次复合型公卫人才队伍
三、卫生应急:从平面到立体
四、织密织牢基层公卫服务“网底”
五、构建务实管用公卫体系 筑牢筑实百姓健康屏障
一、抓住窗口期 构建江西公卫发展新格局
对话嘉宾: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水平
图
王水平(左二)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调研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等工作。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与湖北一衣带水、隔江相望的江西带来巨大的防控救治压力。在疫情大考中,江西省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同时,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弱项也成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阻力。疫情尚未结束,大考还在继续。疫情之中,江西制定了哪些措施布局防控?疫情之下,江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产生哪些新思路?近日,《中国卫生》杂志专访了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
“一盘棋”战疫 防控成效不断巩固
王水平:自2020年1月21日发现首例确诊病例起,我省用14天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7天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51天时间将住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是全国第6个全部清零的省份,也是环湖北圈中第2个清零的省份。全省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率、中医药参与率分别高达99.9%和97.9%,病亡率和复阳率分别低至0.1%和2.99%。全省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住院病例全部清零后,持续巩固院感事件零发生、社区传播零报告、境外输入零关联、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等“五个零”的防控成果。
《中国卫生》:江西如何部署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王水平:江西省疫情防控取得目前的成效,主要依托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六个统一”,做到疫情防控指挥有力、执行高效。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江西省迅速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调度、统一推进、统一落实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决断于早、立足于防、施策于准、落实于严的江西“一盘棋”战疫法则。聚焦“五个阶段”,做到精准研判、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使用疫情地图,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在外防输入阶段,加强九江等与湖北省接壤地区的人员流动管控。在内防扩散阶段,对已发生疫情传播的社区(村组)实行封闭式管控,对其他社区(村组)实行流动性管控。在分区分级阶段,以县域为单元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在巩固加强阶段,依法管控好“四类人员”,科学管理好“其他人员”。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阶段,建立了信息报告、隔离管控、检测检疫、转运转送、医疗救治5个闭环管理模式。构筑“五道防线”,做到无缝对接、全过程闭环管理。一是采取政府主导的全社会综合防控措施,压实社区(村组)网格化管理,构建交通联合检疫、发热门诊筛查、重点人群管理、筛查检测前移等以防输入为重点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密切接触者信息通报、共享和责任机制,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构建以防扩散为重点的“第二道防线”。三是建立疑似病例检查检验快速通道,缩短确诊时间,做到应检尽检,实现当天收住、当天检查、当天诊断,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转送定点医院,构建以防延误为重点的“第三道防线”。四是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以“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为核心目标,构建省、市、县三级救治体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覆盖所有县,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及时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织密疫情防控远程医疗网络,构建以防重症、防病亡为重点的“第四道防线”。五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规范》,加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跟踪和随访管理,构建以防复燃为重点的“第五道防线”。
常态化防控 想在经常 做在日常
《中国卫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江西卫生健康部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水平:江西省是在全国最早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的省份之一。早在2020年3月3日,江西省就出台了以“两好”(管控好“四类人员”、管理好“其他人员”)推进日常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细滴灌、从铁桶管控转变为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原则,推进疫情防控日常化、精准化、快速化,不断提升疫情防控针对性、有序性、高效性。所谓日常化,就是慎终如始,将预防性措施想在经常、做在日常、融入行动,做到持之以恒常态长效管理。所谓精准化,就是疫情防控工作要更加精准、更加细致、更加到位,通过管住重点人、放开健康人,对重点区域、重点机构、重点对象进行精准、精确和精细的分类管理,把各项防控举措落实到位。所谓快速化,就是落实“四早”要求,做到一旦有疫情,能够迅速行动、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限度降低扩散风险。所谓针对性,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闭环管控、无缝对接的要求,有针对性、个性化地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从公众防疫转变为个体防疫。所谓有序性,就是健全完善常态化指挥协调、分类管控、精准排查、哨点监测、防范应对、科学救治、宣传引导、督导问责等运行机制,确保防控工作有序、运行顺畅。所谓高效性,就是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以高效率赢得快速度、以高效能换来高质量,切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速提质提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输入性病例及引发本地关联性、聚集性感染病例的底线。
《中国卫生》:进入冬春季后,常态化防控压力加大。江西在应对冬春季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水平:一是自上而下拧紧责任链条。各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全面进入战备状态。派出11个工作组对各设区市开展冬春季疫情防控专项督导。制定不同情景的防控策略及措施,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多部门、分层级的联合演练。二是强化精准监测和排查管控。制定《江西省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交通场站、学校和托育机构等多点以及药品销售、动物疫病、病媒生物、冷链食品等多渠道监测机制。强化输入性排查,把严防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健全水路、陆路、航空等各类交通入赣人员管控网络,坚持人物同查。全力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做到每批必检、每件必检。三是全面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检测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定点医院、床位和发热门诊改造,加强物资保障能力建设。
围绕短板弱项
推进公卫体系现代化建设
《中国卫生》: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卫生健康尤其是公共卫生短板弱项,江西提出“以项目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体怎么理解?
王水平:我们提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成立卫生健康项目谋划运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构建卫生健康事业尤其是公共卫生发展新格局。针对疾控体系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弱项,江西省印发《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谋划改革思路和重大项目。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报送《关于江西省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弱项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初步考虑》,紧紧抓住国家应对疫情防控影响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充分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机遇期,重点围绕传染病隔离救治、疾病预防控制、院前急救、医用物资筹备等方向,储备了一批强基础、补短板、管长远、利大局的公共卫生项目,共计770个,总投资850亿元。围绕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弱项、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和救治能力建设,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改、财政、教育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实施方案》,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印发《关于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1个、总投资70.54亿元,其中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9.76亿元。2020年12月,向国家发改委报送2021年疾控体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43个项目,计划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3.14亿元。此外,布局一大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在省属5家新区医院全面开诊运营的基础上,又谋划布局南昌医学院、江西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江西省疾控中心迁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中国卫生》:人才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江西未来将制定什么样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机制?
王水平:人才队伍培养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为了加大公卫人才培养,我们正在筹建省政府举办、省卫生健康委行政管理、省教育厅业务指导的医药类本科院校——南昌医学院,目前已通过国家评审,正在教育部公示,将逐步实现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就业指导、在职教育全链条服务。同时,江西省实施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提能提质工程”,在全省选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赴西安交通大学进修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江西财经大学合作共建了“江西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基地”,旨在通过深化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制度设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评价监测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实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双向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复合型骨干人才;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的若干意见》,从优化公共卫生治理结构、强化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发展。
(文:本刊记者 宁艳阳 特约记者 胡曦 通讯员 黄智德)
人才提质
提升公共卫生能力水平
自2016年起,江西省实施了“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选派1200名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赴京沪粤等知名医院进修,100名医院管理人才赴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研修,有效提升了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等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了县级医院重症、感染、呼吸、急救、妇幼、医技等医疗卫生水平。
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救治和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江西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印发《江西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提能提质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次组织全省市、县1200余名临床、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人员赴西安交通大学进修学习,其中,临床医学人员接受两周以上公共卫生专业培训,公共卫生人员完成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切实提升全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2020年11月,首批221名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人员已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学习培训。
人才引智
打造公共卫生人才智库
为扩大公共卫生政策、实践研究人才供给,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如疾控中心等)设立科研和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公共卫生、卫生政策、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推动委属单位和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之间专家的双向讲学、任职;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和专题培训、在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点设立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等途径,开展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等人才培养;统筹全省优势科技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建设高水准公共卫生和大健康科研平台;加快公共卫生学科群建设,提高科研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
为加强江西省公共卫生等卫生健康政策理论研究、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20年12月9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与江西财经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建“江西财经大学卫生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设立“江西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基地”,通过深化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制度设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评价监测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推进全省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和政策创新,形成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努力打造江西省卫生健康政策领域高端智库。接下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与江西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江西卫生健康政策与治理高端论坛”,凝聚理念共识,总结江西做法,分享江西经验。
人才融合
培育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为有效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发展,在系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江西省制订全面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强化队伍建设,明确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专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数量,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切实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专家的专业支撑和决策参考作用;
强化人才培养,实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制度,每年设定一定学时的公共卫生继续教育课程,纳入医务人员年度考核指标,将公共卫生实训课程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同时,实施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交叉培训计划,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分别须完成不少于两周的专业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训练、医疗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训练;
强化医防协同,在各地联防联控机制框架下,建立日常定期会商制度与组织架构,组织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共同研究商议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健康促进等事项,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人员双聘、双流动”机制,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可聘用对方知名专家团队,充实专业技术能力。
(文: 罗峻松 王为 万德芝)
2004年,是江西省卫生应急起步之年。自此,全省卫生应急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发展轨道。近年来,江西省卫生应急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实现了管理体系从平面到立体、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应急机制从单部门独奏到多部门协作的良好局面,为实施健康中国、健康江西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水平
江西省紧跟“一案三制”的建设脚步,秉承“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突发事件面前,只要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总能看到卫生应急队员逆行冲锋的身影。这些画面从一个侧面彰显出,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基本完善。已发布《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已有省级应急预案23个、市级预案185个、县级预案2016个、医疗卫生机构预案3217个,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为依法、科学、有序、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有序发展。目前全省拥有省、市、县不同级别卫生应急咨询委员会专家1587人,专家库专家2772人;建立突发传染病防控类、紧急医学救援类、中毒救治类、核和辐射处置类等卫生应急队736支8008人;建成综合救援类、儿科救治类、烧伤救治类、中毒救治类、传染病救治类等5大类6个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联防联控机制运转有效。目前,卫生健康已与宣传、农业农村、气象、海关、民航、公安等部门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沟通协调、措施联动机制。同时,加强省际、军地、省内区域间的卫生应急协作,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协调联动、应急资源互通共享和应急培训演练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监测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初步建立。建成灵敏、高效、畅通的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建立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实验室、医院和人群为基础的4大监测系统,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的12个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15个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省级实验室具备48小时内快速排查已知急性传染病病原体能力,11个设区市均具备48小时内监测检测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能力。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9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10家)、妇幼保健院(103家)、疾控机构(127家)均实行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网络报告覆盖率和正常运行率均达100%。建立医疗机构信息报告“双轨制”,实行信息接报工作“归口管理”,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畅通,提高信息报告及时性、准确性。利用此监测系统,曾先后发现全球首例H10N8、全球第8例H5N6人禽流感、全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综合演练巩固处置能力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大多是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提高“战斗力”是卫生应急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先后组织多次拉练、竞赛、桌面演练等卫生应急练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强了卫生应急的核心能力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2016年,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对原有省级卫生应急队进行重新调整,先后印发《江西省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试行)》《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组成名单及管理办法》《关于新调整组建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的通知》等文件,对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作出规范。同年12月,组织开展卫生应急队伍集结拉练活动,12支省市卫生应急队伍按计划实施了集结拉动、分科目检验性演练、装备展示、队列训练、专业知识培训、拓展训练、野外餐饮保障等内容。通过演练,强化了协作,凝聚了共识。
2017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竞赛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县(市、区)、设区市、省分别组织应急技能竞赛,在全省掀起卫生应急练兵热潮。
2018年,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完成组建任务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队伍战斗力、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要任务。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演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遂行任务能力得到较好提高,为2020年前往武汉参加援鄂抗疫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1月,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度卫生应急训练工作的通知》,作为年度卫生应急“1号文件”,对年度卫生应急训练作出部署。10月,在南昌市组织全省卫生应急“大演练、大展示、大比武”活动。此次演练以地震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为背景,共设置13个演练科目,是近年来全省规模最大、科目最丰富、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卫生应急演练,40支江西省级、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共有800余名队员参加了此次演练活动。同时,还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桌面演练、突发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大比武等活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在全省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战“疫”取得了重大成绩。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作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所在单位,为高效、精准、有力做好全省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检验《江西省应对2020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9月20日组织了一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桌面演练。演练以12月江西省发生《应急预案》第三种情景(发生3个及以上设区市的跨区域范围疫情传播)为背景,采取规定情境与临机出题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模拟几个假想情况,演练了疫情形势研判、响应级别提升、防控措施制定、患者医疗救治、物资筹措供应、社会环境管控、宣传舆情应对、科技研发攻关、交通运输保障、涉外疫情处置以及监督执纪等疫情各个方面的工作。此次演练为随后的秋冬季疫情防控增强了信心、探索了道路。
(文: 姜晓明 王玮 黄迅前)
2009年9月,江西省印发《关于促进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将政策阳光送往农村,送到基层,送给群众。十余年来,江西省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质量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也为建设医防融合的复合型基层卫生队伍、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健全补助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
推进完善资金“四制”——
完善资金筹集机制。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多次修订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年度项目资金筹集标准,预算落实省级配套资金,明确市、县(市、区)配套资金标准和要求。
完善资金拨付机制。按照省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和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实行预拨、考核结算和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
完善资金补偿机制。实行服务项目分类定额管理,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项目工作要求,合理确定各类服务的补偿金额。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算补助资金,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和定额标准,核算补助资金。
完善资金使用机制。细化资金用途,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考核获得的项目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资金监管。
健全服务机制 强化服务质量
推进提升服务“四性”——
提升服务规范性。每年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列入培训范围,组织开展线上学习与考试,基层医务人员可直接参加国家级培训,保障服务规范。
提升服务可及性。开展基层卫生巡诊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五进”活动,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加快健康档案更新维护,推进落实健康体检、随访指导和咨询义诊等服务。
提升服务有效性。江西省制订实施两轮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综合提供“筛查、体检、巡诊、健教、治疗”5个方面15项防治措施,有效衔接慢病“管、治、防”服务,提升慢病防治效果。
提升服务针对性。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为重点人群,提供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内容的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定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约定服务。
健全评价机制 强化绩效管理
推进强化绩效“四评”——
纳入健康扶贫考评。省政府制订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将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以省政府名义对地方政府落实贫困人口的健康档案、重点服务和签约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落实。
纳入民生工程考评。江西省每年制定实施政府民生工程实事体系,并组织考核评估工作,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服务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等是政府民生工程考评的内容之一。通过综合考评,促进各地更加重视项目工作,进一步落实了项目服务。
纳入乡村振兴考评。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健康乡村建设,是近几年各地的发展重点。江西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指标纳入全省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服务的扎实落地。
强化项目绩效考评。各级卫生健康、财政行政部门制订年度绩效考核方案,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情况、组织管理、资金监管等的考核,并与资金拨付挂钩。
健全管理机制 强化基础支撑
推进规范管理“四强”——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省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完善项目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方案,协调落实项目工作,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强化政策宣传。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制作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海报,广泛开展项目宣传。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诊疗、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
强化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订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5000名,通过考试拓宽乡村医生准入渠道,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落实。
强化信息支撑。建设“江西省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省级数据平台,统一系统建设规范及数据标准,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公开和利用,逐步将健康档案内容向居民个人推送。
(文: 刘晓辉 龚明亮 戴岳华)
五、构建务实管用公卫体系 筑牢筑实百姓健康屏障
理顺体制机制
整合优化卫生健康机构职能
优化卫生健康治理结构。按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求,统筹设置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省级设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监测评价、能力服务、爱国卫生与健康宣传、医疗质量控制与技术推广等服务机构;统筹推进市县卫生健康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着力推动卫生健康单位功能再造、系统重组、结构优化,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整合公共卫生机构职能。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寄生虫病防治机构、职业病医院等职责相同相近的公共卫生机构整合,组建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涵盖前期预防、实验室技术支撑、信息监测分析、医防调度协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一体化防控体制。
明确功能定位
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明确分级定位发展。按照“省级强、市级优、县级实”的原则,优化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设置,强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检验“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优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能力,做实县级疾控机构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改善各级疾控机构业务用房条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现有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强化监测预警职能。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疫情信息来源畅通、数据开放共享。
强化高效协同
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效能
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立足更精准的“防”、更有效的“控”,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江西省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各市、县、街道(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建立指令清晰、系统有序、上下联动、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体系。社区(村组)依法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社区疫情防控的联络协调、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
优化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以新发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等为重点,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在重点场所设立监测哨点,建立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主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汇集触发机制。
强化医疗救治体系。以“平战结合、中西医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实施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级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发热门诊和核酸检测能力等项目建设,实现医防有机融合。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省级集中储备和综合三甲医院院级储备相互补充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和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保障,鼓励医防学研企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有效协同。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与风险预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的前瞻性与高效性。
(文: 操秋阳 敖力勋 姚秀秀)
封面图片/陈国安
编辑/杨 鑫统筹/戴岳华
审核/黄迅前
终审/万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