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亲历者回忆:防治伤寒病和节育

 点击蓝字关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亲历者回忆:防治伤寒病和节育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困扰健康的主要是传染性疾病。在延安,大家过着集体化的生活,吃住都在一起,特别容易流行传染病,又缺医少药,尤其没有抗菌药物,所以,对预防传染病的流行、防止疾病发生十分重视,事事处处要预防感染传染病。

1941年在延安流行伤寒病,10月2日,中央卫生处在《解放日报》上发布紧急通知,党中央,毛主席和主管卫生工作的李富春、陈云、王首道等首长指示各方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还指定李志中主任主编《解放日报》的《卫生》专栏,对他提出的“预防胜于治疗”的口号大加赞赏。


1941年11月24日,第一期《卫生》刊登了李富春同志特意写的《发刊词》,同时登载了何穆院长撰写的《延安伤寒流行的教训》。第二期《卫生》刊登了金茂岳和刘允中合写的《讲座——伤寒(肠热病)》,介绍什么是伤寒病及其死亡原因、预防措施。以后,每一期专栏都有专科医生撰文,像何穆写的《肺痨病的疗养法》,系统地介绍了肺痨病是怎么传染的,有什么症状,如何疗养治愈。还有马荔撰文的《牙齿卫生》、《吸烟是否妨碍健康》,李冰写的《阑尾炎》,张子英写的《沙眼的预防与治疗》等文章都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卫生》第五期还特别刊登了傅连暲撰写的《春季防疫专号》,阐述春季防疫的重要性,编委会配文列出《春季主要传染病预防表》。《卫生》专栏还图示捕鼠的方法和搞好饮用水的卫生。这些科普知识对于预防疾病起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妇女和儿童的防病工作尤为重要。李新撰写的《养成儿童应有的卫生习惯》、草力写的《母亲须知》就非常实用。还有一篇文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题目是《父母和保姆——赶快预防小儿感冒和肺炎》,恰逢2月份,医院里小儿得感冒的人数增加两倍,就适时发表了这样一篇实用性极强的文章。在《解放日报》开辟的《科学园地》一共刊出62期、190多篇文章,其中医药卫生方面的《卫生》专栏办得生动、实用。



我在《卫生》专栏第六期还意外看到一篇《节育问题》的文章,在第十期还有《再谈节育问题》的连载文章,这是中央医院妇产科金茂岳主任1942年3月1日在中央大礼堂给边区医药学会、护士学会和《卫生》专栏编委会三个学术团体的讲座,到会有千余人,由鲍敬桓执笔记录,分两期刊登。文中讲述了男、女人体生殖系统不同的生理特点、如何受孕的问题,在“婴儿性别之理论”一节中说到生男生女是由男性精虫染色体决定的;还介绍中央医院妇产科从1939年9月1日到1942年2月28日共计出生男孩341个、女孩357个,内有双胞胎6对;分析了在延安生育率高是因为生活自由愉快,婚姻主动美满,而且吃小米能提高生育力、参加体力劳动多能身强力壮、实施礼拜六制(礼拜六夫妻才能在一起生活一天)有助于受孕,所以生育率高;谈到节育和禁欲是不同概念,为保证生一个活一个,保障子女健康,所以要实行节育;最后谈到“避妊问题”,在“避妊方法”中介绍了自然避妊、药物避妊和手术避妊的种种方法,特别谈到当时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生育成为女同志的负担,所以有了打胎的要求,这期间,中央医院实行人工流产手术53次,占妇产科手术(497例)的1/9,又谈了对人工流产的看法。最后说:总之,这些方法都不是最安全的,因此,希望延市或各抗日根据地革命的青年男女未婚者,致力于学习工作,勿做恋爱至上主义者。其次,广泛开展正常的社交文化娱乐生活、学术研究,并坚持晚婚数年的方法,至少在抗战胜利前,应该如此。
《节育问题》还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讨论,后来,编委又在《卫生》第九期发表《我们对“节育问题”应有的认识》,文中特别提到:对于流产,我们是不主张无条件的实行的。过去延安各医院所行的人工流产手术,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并经夫妇共同签字申请,与一定的负责人介绍。我们也希望以后申请者应该是减少。希望不愿生育儿女的青年同志们,男女双方多注意实行节育方法,并坚持晚婚或分居数年,致力于工作、学习及加强文娱生活,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这大概就是在延安时期的关于晚婚晚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思想吧。
谁能想到,多少年后,这些在延安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策略竟成为计划生育的“国策”。预防疾病不仅限于报刊、讲座方面的宣传,医院还多次派医护人员到周边的村镇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据沈元晖撰文回忆:


当时凡有卫生机构的,都必须负责担任附近地区农民的医疗和预防宣传工作,宣传妇幼卫生,推行新法接生,开展防病保健的宣传工作。……1944年春,我被任为巡回医疗队队长,除了医生护士,中央还派了妇女干部和我们一起工作。
大家一起动手改善环境卫生,打扫房屋,拆洗被褥,消灭虱子、臭虫、苍蝇、老鼠,移风易俗,农村出现了崭新的卫生面貌。培养新法接生员、改造旧接生婆也是当年一项重要的宣教工作,要求妇女干部监督检查,很快使农村新生儿“四六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医疗队每天宣讲、治病,还编排了秧歌剧、活报剧,极大地动员了人民群众讲卫生、破除迷信的积极性。医疗队的同志们和农民同吃同住,朴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勤恳的工作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医疗队离开时,群众依依不舍,挥泪道别。
来源:《亲历延安岁月》原作者:金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杨   鑫统筹/戴岳华

审核/黄迅前

终审/万德芝


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我国宪法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 | 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防疫事业的基本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