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萨克斯坦居然有15万“陕西回回”,说着古代方言……

2016-09-20 风信子传媒 俄站长之家

以下视频可能会让你觉得,

绝对不可思议~

但是,请相信,真的有这么一群人,

说着陕西话

住在哈萨克斯坦……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9ioJGyhVSev&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时长4分37秒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称呼政府部门为衙门,称呼干部为衙役,把飞机叫风船。村内的儿歌“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已经唱了百余年,秦腔仍是村内人的传统项目。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统称为“陕西村”。


“我幸福的母亲啊,你的心太软;一百多年前,我走了,离你太远;那会儿把我没护住,我没法知道,出了陕西,还能在哪里扎下营盘……”

—摘自哈萨克斯坦东干诗人索阿宏诗歌《相信母亲》


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西南约200公里的库尔代县,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处,距离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仅十几公里。在这里,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他们黄皮肤黑头发,小孩子们都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老人们能用地道的陕西话进行交流。他们就是在100多年前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陕西回回”,也被当时的沙俄政府称为东干人(陕西方言“东边的人”)。

今天,“陕西村”人在创造并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固守着先辈们从中国带来的百年传统。丝绸之路复兴之旅车队离开阿拉木图之后继续前行,顺道探访了这个被称为“陕西村”的东干人聚居区。

反清起义军战败西迁


“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大刀……”6岁的伊斯兰姆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吟唱着歌谣。这首曾在陕西流传数百年的歌谣,竟然能够在距离西安4000多公里外的异域他乡也能听到,这让考察团内的陕西籍团员们兴奋不已。

伊斯兰姆的父亲叫安胡塞,今年50岁,他不仅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还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委员会的常委,哈总统的10名顾问之一。昨天晚上,考察团的部分成员就住在安胡塞的家里,受到其家人的热情款待。

据安胡塞介绍,在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国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起义。1877年起义失败后,起义队伍约3万余人向西翻越天山山脉,最后仅有3314人来到中亚。其中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的一支队伍就在俄国秋河岸边扎下“营盘”。从此,他们居住的村子就被称为“营盘村”,当时的沙俄政府接纳了他们,并按陕西话音称他们为东干人。

130多年之后,当初的3000多人,已经繁衍为现在的近13万人。当初的“营盘村”自然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陕西村”由“营盘”向四周扩散。前苏联解体后,他们分别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


一身嫁衣穿了130多年


安胡塞家所在的新渠村,就是从数公里之外的营盘村分出来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穿村而过,酷似中国的一个小镇。这里的居民,每家每户都拥有1-2辆小汽车,无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生产的“老爷车”拉达,还是最新款的丰田、奥迪,在村子里都可以看到。即便是在马路边卖水果,摊主也是坐在驾驶室里等待顾客的光临。

尽管小汽车早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但“陕西村”的居民们却近乎顽固地保留着130年前从中国带过来的传统。他们吃饭用筷子,睡觉睡大炕,称政府为“衙门”,称公务员为“衙役”。在陕西已经失传的一些歌谣,仍在这里传唱。


来源:中穆青网 俄站长之家整理发布

 - END -

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地震频发?

乌兹别克会成为“中亚的中国”吗?

更多资讯


监制/风信子传媒

©俄站长之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