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启阵 | 旁观北外乔木

2017-01-27 丁启阵 新侨

乔木首篇非原创,点击上面 新侨 关注。


乔木按:我这教授同事,先说“录用人才,以貌取人,无可厚非”,最后一句更是惊世骇俗,得震破多少处女的耳膜。这是替我挡子弹呢?还是给自己招炮火呢?


我们不是一专业,志趣也不同。他是文学教授,风花雪月、文化历史;我是政治学博士、新闻学副教授,宪政民主、新闻自由。


他写了他知道的,没写他不知道的,比如我和女生二三事(哈哈)。他说了他能说的,没说他不能说的。他还在学校,我随时可以走。


我只是猥琐的犯点坏,他的最后一句则亮了。如果大学真是他说的那样,又有人受不了,或很受用了。

(乔木,图片来自网络)

丁启阵 | 旁观北外乔木

 

近日,我的微信中先后收到多位朋友发来的有关@北外乔木的链接;链接都是关于乔木先生最近一篇博文《男教授面试女生那些事(一)》中,说他自己面试女研究生时“一看胸二看脸三看屁股四看腿”的议论引发的讨论。朋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微信朋友圈中的单位同事圈、玩乐圈,也有人在议论这个事。可见乔木这事传播范围不小,影响挺大。


朋友们之所以给我发关于乔木的链接,原因不出如下三点:一、我跟乔木同校揾食,可算同事;二、都是“名博”,我可能认识乔木;三、希望我以近水楼台的身份,爆一点乔木的料,或者谈谈感想。此外,有的人可能还有点儿幸灾乐祸心理:瞧你们学校,都是些什么人!


我还真认得乔木。面对面的接触,先后有三次:第一次是三年前在腾讯网“大家”专栏签约作家的年度聚会上,乔木主动找的我,说了几句客套话,算是相互认识了;第二次是两年前在凤凰网于河北徐水著名企业家孙大午那里搞的名博年度聚会上,礼节性招呼,也没说什么有内容的话;第三次是前年,在学校教工餐厅吃午饭时,我端着餐盘,主动找的乔木,打听了一下他的处境情况。


此外,要么是听来的关于他的消息,要么是偶尔看到的他写的文章和微博。总之,没有频密、深入的交往,了解不多。我对他的初步印象,是有才气、有想法、挺性情的一个人。


虽然同校谋食,同样忝列“名博”,但我感觉,我跟乔木不是同一类人:他关心政治,我对政治没有兴趣;他与人交往积极主动,我消极被动;他热情多动,我冷静迟滞。乔木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我也并不认同。


但是,同事、朋友们对乔木近乎咒骂的批评,以及言语之间流露出来的不屑,我是完全不能赞成的。


首先,我并不认为,面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女生“看胸看脸看屁股看腿”是乔木担任考官时的真实情况。在北外担任研究生入学面试考官的次数,我肯定比乔木多——无他,工作年头长——见过的女生,也应该比乔木多。


我所了解的情况是,每次面试,任务都很重,人数众多,时间紧迫,基本上没有闲心情看这看那。再者,面试一开始就进入了知识、理论的竞赛轨道,考官眼里,知识储备多,理论修养好的考生,是自带光环的,可以弥补相貌的不足;而知识、理论两方面有明显欠缺的,相貌再好,也是空洞、苍白的,难以动人。好比奥运会百米赛跑,观众的目光自然会被优胜者所吸引,远远落在后边的选手,谁有兴趣去关心他们(她们)的美丑呢?


请注意,乔木这是写文章,而且是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是希望能广泛传播的,吸引眼球,多多益善。因此,夸张是意料中的修辞手法,偏激是有心为之的作文策略。另外,能够如此“直白”地把难登大雅之堂的心理活动白纸黑字地写下来的,如果读者只能得出“作者是个坏银”的结论,那么,这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显然是堪忧的。


我敢肯定,这类读者,世界文学名著,基本上都是读不懂的。阅读不能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得转动一下脑子。


其次,录用人才,以貌取人,无可厚非。理由,我可以一口气列举出很多条:相由心生,相貌美丑跟内心善恶往往有直接的关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趋美避丑,符合人类文明进化的规律;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岗位,例如教师、护士、外交官,都有相貌上的要求,相貌姣好者容易就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事实上,优先录取相貌姣好者,是全社会、所有高校录取人才时心照不宣的普遍做法。一定要说乔木有错,也只是错在措辞不当。古语道:“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粗俗的话斯文人写不出来。


其实,乔木的“看胸看脸看屁股看腿”论,是有前提的,“在能力和表现之外,会有几个影响因素”。可见,乔木也是把能力和表现放在比相貌身材更重要的地位上的,能力和相貌是先决条件。


接下来,就得说到乔木为什么不能像“荐绅先生”(斯文人)那样写文章,措辞雍容大度、温文尔雅呢?我认为,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孤愤,或曰情绪。一个研究传播学有相当成就的年轻学者,一个对传播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人才有着浓厚兴趣和激情的中年教师,被上级领导以“莫须有”的罪名、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调离他熟悉的岗位,剥夺他热爱的工作,先是束之高阁,接着是命他做自己所不擅长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同时给以种种的不方便;而且,多年申诉,迄无结果。


一个受了多年这种不公平待遇,或者说憋屈的人,有几个能够做到说话作文雍容大度、温文尔雅的?司马迁早就发现了一个文化史的规律:上古的优秀诗文著作,都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乔木还是“愤”得很不够的,充其量,他只是表现了一点儿玩世不恭的态度而已,未超出诙谐的范畴。


同事中,似乎有人引本校教师队伍中有乔木这样的人(事实上,乔木已经不能算是教师了,学校宣传部已经明确表示:“乔木早已调离教学岗位”)以为耻辱的。对此,我非常不以为然。上边说过,我跟乔木其实并不熟悉,更乏深交,对他的情况了解很少。


但是,假如乔木只是曾经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海淀区人大代表、曾经公开举报过何炅“吃空饷”、曾经发表过宣扬民主宪政的文字,便有了目前的遭遇和处境,我反而为我所在的大学感到遗憾。


不错,乔木是个挺能折腾的人,他的折腾也可能会给校方制造一些麻烦。但是,乔木的折腾,比得上北京大学的许多前辈、同行吗?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嘛,纵观近现代历史,北京大学之所以为北京大学,之所以能获得普遍的尊敬和广泛的声誉,不正是因为它曾经拥有过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能折腾的教师吗?不正是因为它学术思想上有兼收并蓄的雅量吗?不正是因为它容纳了若干敢于批评政府批评制度的学者吗?


一个连乔木这样的教师都容纳不了的大学,是不值得尊敬的。


最后,我顺便指出一个有趣而残酷的事实:大学校园不复存在的千百年后,将没有几个人会记得它——谁记得历朝历代那么多太学国子监?而像乔木这样的教师,尽管受尽它的排挤,郁郁不得志,甚至赍志以殁,没准只因为一两篇有才情的文字,而流芳后世,受到人们的深情怀念。


原因很简单,存在时庞大威武的大学,只是一个空架子,而个体的生命是有感情的,世上惟有感情可以动人;人类文明历史,会去感念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创造成绩的个体,却不会去记住一个徒有躯壳的机构。


好好珍惜、爱护任何一个有才情的具体的人吧,大学算个球!

2017-01-24

(首发丁启阵新浪博客)



男教授面试女学生那些事(大结局)


除了《新闻联播》,任何连续剧、系列文章,都有大结局。最后三个面试老师,为什么坏笑、浪笑、颤笑呢?


我发起了写作众筹项目,需要公众支持。点击本篇《男教授面试女学生那些事(大结局)》看众筹说明。


相关点击阅读:

男教授面试女生那些事

男教授面试女生那些事 (二)

男教授面试女生那些事 (三)

男教授面试女学生那些事(大结局)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看乔木代表作:《你们全家都是博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