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完成,蓝筹慢牛主升
今天,有一些人问我:
怎么看待今天的小作文真假,周末会不会有政策?周末没有重磅政策的话,会不会跌回去?
周一,ZZJ会议通告发布,周二碰巧我们接待了一位投资人,很自然的,他也问我:
怎么看待ZZJ会议通告的表态,后面会有什么政策?
当时我的回答是:
其实就算没有政策,房地产也会自然见底的,经济和市场也会自然见底的,无非早晚几个月。
按我们的观察,以300非金融为代表的中下游蓝筹,盈利已经正在见底回升,同比转正。
我给那位投资人看了下面几张图:
我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动量本身尚未见底,中下游蓝筹的盈利已经见底。
因为:
1,成本下降。包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原材料,能源等。
2,集中度提高,份额扩大。
3,本轮中国企业竞争力相对提升,外需有韧性,中国企业或海外设厂,或直接出口,全球份额扩大,出口/海外利润贡献大。几个例子:家电龙头,半挂车龙头,挖掘机龙头,汽车龙头,今年海外/出口利润贡献都不小。在美国,市场份额第一的家电企业和半挂车企业,其实都是中国公司。
以上这几点,除了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是周期性的,其它都是长期结构性可维持的,至少可以维持好几年。
这些,会使得将来呈现几大变化趋势:
1,中国GNP增速大于GDP增速。类似1990年后的日本。
2,国内企业利润增速大于国内GDP增速,企业利润在GDP中的份额上升,居民收入在GDP中的份额下降。类似2009年之后的美国。
3,有全球销售/布局能力的中国龙头企业,总利润增速高于国内利润增速。
虽然我们会看到国内GDP增速相对低迷,但会有一群龙头企业,盈利增速相对突出。
关于政策,我的看法是:
如果非要问昨天的ZZJ会议定调有什么影响,可以说,就算不往上托,至少不向下踩了。基本消除了向下的极端风险,比如,地方债务处置问题上态度过于强硬导致阶段性经济崩塌的风险。那么,股票仓位就可以再高一些。
陪同客户的高盛中国的一位工作人员问我,怎么看后面的市场,我很直接的说:
沪深300进入慢牛。
其实,在上个月的月报中,即便我们对政策预期非常低,我们也写到:
股票:虽然总需求动量后期估计依然向下,但企业盈利下滑的过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后续分化会是更主要的矛盾,部分企业的盈利有望企稳回升。一方面因为外需好于预期;一方面因为很多中国企业本轮相对竞争优势是扩大的而非缩小,全球范围内份额上升而非下降;再一方面成本下行为下游贡献了一部分利润。再考虑估值水平较低,市场对经济和政策的预期总体也已经不高,指数的风险已经释放了大部分,后续向下空间不大。
从短期来看,6月开始的补库存使得工业生产等数据有可能在未来1-2个月短暂的超市场预期,对大盘指数产生支撑。
综合看,估计未来几个月大盘指数震荡磨底。在这种环境,个股投资就变得可作为,对冲保护的比例可以下降,逢低买入基本面好估值合理偏低的股票是可以实现好收益的。事实上,过去一个月,我们也在持续提高股票仓位,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大盘股。在ZZJ会议前,股票仓位已经提高到30%。最新,低波动基金权益净仓位已经大于60%,高波动基金已经大于100%,其中,个股仓位30%多,其余仓位大部分是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组合。
什么是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组合?
就是既持有股指看涨期权,又持有股指看跌期权。
这个组合大涨或大跌都可以盈利,既不会错过大涨行情,下跌也能为组合持有的个股和股指持仓提供保护。
因为我们一直把风险控制和回撤控制放在第一,即便看好市场,也需要谨慎的风险防范和保护。看涨和看跌的组合期权,能够不失去进攻性的同时,有效保护组合的下行风险。
这种保护当然是有成本的,但最近隐含波动率实在太低了,这种保护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其实,更早的,在去年11月的 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我们就提出过:
2-3年后,市场会找到自信,展开新的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迎来飞龙在天。
无论行情的性质,还是大致的时间,都是符合我们去年底的判断的,去年11月估值见底,今年2季度盈利见底。只是因为2季度地方政府收缩得太厉害(降工资,减基建),使得2季度的回调让大家都感觉有点痛,我们自己也很痛。但这并没有超出见龙在田的范畴,市场并没有突破去年11月的低点。
最后1个问题:
1,后续是系统牛还是结构牛,快牛还是慢牛?
我认为:
是结构牛,慢牛,大盘股优于小盘股。
因为小盘股估值相对偏高,之前相对过于拥挤和活跃,且盈利尚在下滑中(参考前面2张盈利走势图)。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是慢牛而不快牛的原因,因为大小盘无法实现共振,而是分化。所以指数层面不会特别快。
半夏宏观系列(低波动,无锁定期,内部风控目标:最大回撤小于15%)
半夏稳健系列(高波动,锁定3年,内部风控目标:最大回撤小于30%)
半夏平衡系列(中波动,锁定3年,内部风控目标:最大回撤小于22%)
声明: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合格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文中表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写作时的想法及投资过程中的个人记录。作者保留根据市场环境、新信息等适度修正观点的权利。基金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政策、价格、基本面等的变化不断做出适当调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作者对市场、行业、投资标的、基金等的看法或展望,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承诺、暗示或者诱导。文中若涉及到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行业、公司等的评价,仅为学术讨论,请勿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