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哥谈影#给作品起个好名字,真的那么难?

许华飞 大飞哥 2023-06-11

虽说是“照片自己会说话”,可照片多了,还是得有个名字,才能分得清“这个”和“那个”。作品的题目就像人的名字,大家都有这个常识,一个好名字可以提升一个人形象,一个没有品位、没有特色的“俗名”就有点糟糕。文学界最会起名字的可能就是金庸老师,“令狐冲”一听就是英俊少年,“任盈盈”一看就是绝世美女。要是把这俩名字换成“李大壮”和“王翠花”再试试…


华山派少侠李大壮…大家感受一下这个效果


不过呢,很多影友起的名字——那还真就是“大壮”和“翠花”这个级别的,那是相当的不怎么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飞哥所见的烂题目,大部分分为三类(下面要好好看,说不定就有你!)

 

一是根本“没起名”


很多作品的名字,实际上是“大主题”,不是具体作品的“题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摄影展”的作品就叫《长征胜利》,“中国梦主题摄影展”能收上几百件作品都叫《中国梦》,评委戏称“中国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种“题目”和视觉形象结合不起来,只不过是告诉主办方“我按照你们的要求交片子啦”,具体到画面上,其实就是没有题目。。

 

二是起名了,效果相当于没有起名


这种题目虽然有内容,和画面也有关系,但是在信息量上一点都没有增加。比如拍一片椰子树林,叫《南国风光》,拍一组冰雪作品,叫《银装素裹》,拍一条乡间的小路,题目——你猜对了——就叫《乡间小路》。读者都知道椰子树在南方,冰雪是白色的,也认识地下弯弯曲曲的那个东西叫“路”。这个题目倒不是大而无当,还真做到了图和文一体,但是文字的信息量图片里都有,读者都能看明白,如果没有文字…那是完全没有损失的,这样的文字有什么用呢?

 

三是起名了,还不如不起


这就是说,题目没有给图片加分,反而是减分了,简而言之,就是题目起错了。这里面一种情况是信息表达直接的错误,比如画面是老猴子抱着小猴子,题目叫《母爱》,结果专家出来告诉读者,老猴子是个公的。第二种情况更加常见,是把主题归纳“拔高”拔的过分了。比如说,一棵参天大树,题目叫《自强不息》。其实自强不息是人类的一种品质,树木生长是自然规律,两者之前毫无联系。这种生搬硬套的拟人说辞,在五六十年代倒是曾经盛极一时(比如杨朔的散文),放在今天只能让读者生厌。


双猴互相抱,安能辩它是雄雌

 

那么,好的照片题目,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题目的作用有很多种,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说来也有如下三种:

 

第一是补充图片未能传递的信息

 

飞哥说过很多次,图片的表达胜在生动直观,但是一旦需要逻辑表达、理性表达、量化表达的时候,就存在缺陷了。所以类似于纪实作品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完整说来就是5个W1个H),都需要用文字来表达。商业作品中涉及到品牌、形象、商品等具体介绍,也需要文字进行表达。

 

我们以中国摄影史的名作《上访者》为例来说明吧。

上访者  李晓斌作品


本作如果只看画面,第一反应是困惑,因为画中人的身份标识并不清晰,读者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但是加上《上访者》这个题目,不但画中人身份的问题解决了,甚至其他问题也清晰了。在那个年代,“上访者”这个身份的独特内涵本身是明确而又丰富的,读者只需要一个身份界定,就能自己脑补出一个荒唐时代的其他细节。

 

第二是提炼主题,所谓“画龙点睛”

 

影像本身是有能力体现作品主题的。但有些时候,这种体现糅合在影像之中,不够鲜明和直接,看上去“力度”不够。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把作品主旨简明扼要的展示出来,同时和画面呼应,起到加强的效果。

 

我们以一件由“壹课”影友拍摄的作品为例。

最后的家园  赵红枫作品

 

这件作品,近景是光秃秃的一棵树和破坏的土地,远处是新修好的高楼大厦,作品“环保”主题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主题的强调力度还嫌不足,特别是有两个细节,天上的飞鸟和树上的鸟窝,在画面中的比重较小,给读者的印象并不深刻。

 

作品起名《最后的家园》,这样就发生了一个主视角的变化。什么是“家园”?最直接的就是这一个“孤零零”的鸟窝是这一只“孤零零”的飞鸟的家园,这就把画面中的元素运用起来了。进一步引申,则是远处的水泥森林,成为了我们“最后的家园”,把原先比较含糊的环保主题进行了强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是合理的增加趣味

 

有些作品,本身不是家国天下的大主题(张张家国天下,就累着了),但是有小情小景小趣味,同样可以动人。一个合适的题目,可以让这样的作品更加趣味盎然,有很好的烘托气氛的效果。

 

我们再来举一个“壹课”影友的作品为例。

狗出没,注意      赵辉作品


这件作品形式感很强,左侧的车辆整齐和遮挡轮胎的木板整齐划一,右侧的小狗则增加了灵动。但是最有趣味的,其实是一个有车人士才会注意的小细节——这块木板的用途,就是防止流浪狗在轮胎上大小便。木板刚搭好,狗还真的来了!这个场景,是不是就是“狗出没。注意”?这种小趣味让读者会心一笑,题目就算成功了。

 

好了,怎么给作品起一个题目呢,我们可以总结三个原则:

 

一是紧密联系画面内容

 

题目存在的价值,是和画面“打配合”的,如果题目和画面不能呼应,配合打不起来,就没有意义了。现在有一种“过度文学化”的题目,语言优美,但是和画面无关,就失去了题目本来的意义。

 

二是增加作品辨识度

 

作品的题目是作品的标示,让人记得住是第一要务,有些作者起名太“俗”,拍个笑脸就是《喜悦》,拍个老头就是《沧桑》,拍个大姑娘小媳妇拎着大包小裹就是《回娘家》。这种名字也不算不对,只是数量太多,读者记不住。大家切记,这世界上有一个真理叫做“多了不值钱”,在起名界也是通用的。

 

三是文字简明扼要

 

不管是读者还是评委,他们的主要兴趣还是在作品本身。题目的定位点睛和标识,“点”就必须短小精悍。长篇大论属于喧宾夺主,读者就读不下去了。这就像一个人的名字有上百字,别人也受不了啊。比如毕加索老师的全名是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其实别人就记得住“毕加索”,你叫他“尼波莫切诺同志”,估计他自己都乱了。

 

最后,继续推送一下飞哥新参与的“壹课”公益课堂。现在我们讲师的数目增加了,课程会越变越好,不变的只有“公益”这颗初心。



 

好啦,今天就是这样,我是许华飞,我不会让你舒服,但会帮你进步,要相信我是爱你的呦!那就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加个关注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