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思达 | 他23岁写出了《静静的顿河》,你敢相信吗

李思达 搜历史 2018-09-20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和才华横溢的天才生在同一时代,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就是1928年全体苏联作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残酷问题。

这年4月,莫斯科的《十月》杂志分十期刊登完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前两部分。虽然,这部小说只写完了前两部,但已足以让世人明白,这是一部杰作,而且将是一部伟大,并且永垂青史的史诗级作品。

这部小说的名字:《静静的顿河》。


1、横空出世


《铁流》的作者,文坛前辈绥拉菲莫维奇在读过第一部之后,就“脸上显示出过节般愉快的表情,眼睛里放射出年轻人的火花”,激动地评价说:“看,这多么有力量!这就是现实主义!……上帝保佑,他已经超过了我们所有人!”

《铁流》作者绥拉菲莫维奇

“现实主义……超过了所有人……”

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也是一个不能让所有人——特别是作家感到开心的评价。不过,此时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个受上帝保佑的幸运儿到底是谁?整个莫斯科文化界都在相互打听,但谁也没听说过,更没见过这个顿河畔的哥萨克。直到某次绥拉菲莫维奇在家中的举办晚会时,彬彬有礼地向所有来宾、公知和作家们介绍了这位年轻得可怕的人:

我旁边坐着的是一位大作家。他是我的同乡,也是从顿河来的,比我年轻四十多岁,可我必须承认,才能比我强百倍……他的名字还不为许多人知道。可是,一年以后全苏联都会知道他,两三年全世界……到时候,请你们不要忘了我说的话。

绥拉菲莫维奇并没有过誉,甚至,他还说得保守了,在未来,这位哥萨克将会跻身的文学殿堂,是供奉着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座。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一位23岁就写出了《静静的顿河》的天才。

青年肖洛霍夫


2、流言的诞生


如果说有什么是能比横空出世的天才让人更难以接受的话,那恐怕就是这位天才的年轻了。

这恰恰正是当年大多数苏联作家在面对肖洛霍夫时的心情。

谁能想到,在内战结束近十年之后,居然能涌现出《静静的顿河》这样史诗级的著作呢?谁又能想到,这部史诗主题居然能这样气势磅礴——内战中哥萨克的命运;主角的命运能如此具有古典悲剧的感染力;顿河哥萨克的爱情与仇恨、生活与命运居然能被描写得如此鲜活,更别提那无数栩栩如生、真实和虚构混杂的人物——阿克西尼亚、娜塔亚、福明、本尼克、安娜……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作者游刃有余的才华:他不仅逼真地复原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还像一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船夫,熟练地驾驭着情节,带领着读者亲身在在大时代的惊涛骇浪里穿行。曾经历过这一切的老人,被他带回那个狂风暴雨的时代;而未曾经历的少年,也能他的描绘中体味到那过去的一切。无论是谁,都会被小说深深吸引,跟随主人公一同沉浮。

1928年,轰动苏联文坛的《静静的顿河》前两卷出版

所以,当大多数莫斯科的文艺界人士发现这部史诗的作者只有23岁,才陷入到一种无语的地步。有心人可以看到,当《静静地顿河》发表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莫斯科最重要的文艺组织“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成员们尴尬地保持着沉默——能说什么呢?难道要向世人坦陈,他们一辈子都写不出这部年轻人写出的史诗吗?

所以,丝毫不用奇怪,为什么《静静的顿河》之后,有关作者剽窃的传言就在莫斯科不胫而走。

就在1929年3月,正当肖洛霍夫开始创作全书第三部之时。莫斯科的文艺界已经闹得漫天风雨了。身在莫斯科的他们,不知为何就能知道了发生在十数年前、千里之外的顿河的一桩秘辛:肖洛霍夫不是《静静的顿河》的原作者。这部杰作的作者另有其人,是一位在内战中死去的年轻白军军官克留科夫,败退之际,这位军官仓皇逃命,顾不上他的一个手提箱。肖洛霍夫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从当过哥萨克阿特曼(哥萨克首领称号)的岳父手中得到这个装满了手稿的宝箱,那手稿,正是《静静的顿河》……

谣言来势汹汹。不少莫斯科作家,像别列佐夫斯基、尼基弗洛夫、马雷什金、萨尼科夫,甚至还有革拉特珂夫都在明里暗里散布着这个谣言。这当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肖洛霍夫是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那么对于某些才华有限的作家来说,自愧不如也是可以接受的,可要承认自己这辈子拍马也赶不上一个顿河乡下的哥萨克小年轻,那还不如质疑他剽窃,况且,怀疑很有道理——莫斯科的文艺沙龙里那么多精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这个23岁的乡巴佬就能够做到呢?

谣言一旦被编造,就很难被消除,有关肖洛霍夫剽窃这则谣言,在后世因为各种因素(特别是政治)不断发酵,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人都热衷于其中。据统计,自1928年以来,被传为“手提箱的主人”的,总共达48人之多,创下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最为滑稽的记录。


3、谣言与揭发


谣言一直不断,但大多数作家都凭本能地意识到,这是一桩说不通的事情。

首先,早在《静静的顿河》之间,肖洛霍夫已经有不少以顿河为题材的精彩短篇集,他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其次,《静静的顿河》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事实上,正是由于流言等因素的困扰,使得肖洛霍夫一直拖延到1940年1月才写完全书,前后历时十几年。

最后,肖洛霍夫在创作《静静的顿河》的同时,还写下《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大量篇幅长短不一的作品。诚然,不是每部都有《静静的顿河》的水准,但这足以证明肖洛霍夫并不是只有一部作品的作家。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有心人根据他这些作品统计他遣词造句的风格,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静静的顿河》有着鲜明的肖氏语言特征。

所以,即便不用知道后来《静静的顿河》全书创作过程,1929年4月时绥拉菲莫维奇和拉普的几位要员,在审查过肖洛霍夫的草稿之后也认定,肖洛霍夫就是原作者。随即他们在《真理报》刊登公开信,将剽窃谣言驳斥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散布恶毒诽谤。”

谣言暂告段落,但来自拉普的攻击却从未停止,招术也如此熟悉:告发《静静的顿河》有政治问题。

首先跳出来的是拉普评论的干将弗·叶尔米洛夫。早在《静静的顿河》之前他就跳出来,攻击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偏离了无产阶级文学风格……”。等《静静的顿河》第二部连载完结之后,不少拉普成员就像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兴奋了。他们找到更好用的罪名:居然描写维约申斯克哥萨克暴乱!主角居然参与这场反苏维埃暴乱!是苏维埃的敌人!

一战期间的哥萨克

比拉普更可怕的是国家政治保安局。因为肖洛霍夫毫不隐晦直接在书中写到了马尔金和西尔卓夫心积虑地想要消灭哥萨克……然而就在1929年,西尔卓夫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此时马尔金依然也活跃在内务部门。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拉普文人的攻击是一回事,但“美化了白军”的帽子一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不是没有先例,皮里尼亚克因为一部表达了对革命失望的《红木》而被打成托派,最后被枪毙;就连实际上是歌颂红军的巴别尔,也因为伏罗希洛夫元帅搞不懂现实主义和污蔑的区别而消失了。乌云笼罩在肖洛霍夫头上,30年代,整个苏联社会已经山雨欲来,而肖洛霍夫——国家政治保安局负责人亚戈达曾当面对他说——“可您毕竟是一个反革命。”

1929年,《静静的顿河》第三部写完了,但肖洛霍夫被告知不能出版。拉普领导人给他定下的罪名是美化顿河哥萨克的叛乱,要求他大幅度修改。

倔强的肖洛霍夫拒绝了,可能当时他还没意识到,别说什么第三部了,他能不能活着写完小说都可能是个问题了——除非出现奇迹。

然而奇迹出现了。

1931年1月,“人间上帝”斯大林干预了此事,他亲切接见了“当代著名作家”肖洛霍夫。


4、作家与恺撒


“当代著名作家”的称号是斯大林钦定的。通过高尔基牵线,斯大林在这年7月收到了肖洛霍夫一封信,在信上做了重要指示:

当代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同志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写了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对西尔卓夫、波乔尔科夫、克里沃什雷科夫等人做了简直是不正确的介绍。但是,难道由此应当得出结论说《静静的顿河》是一本毫无用途的书,应该禁止出售吗?

多么典型的斯大林式批语!先骂得狗血喷头,然而话锋一转,居然袒护了肖洛霍夫。又是在高尔基的牵线之下,31年6月,他亲切接见了肖洛霍夫。在这次见面中,斯大林像准备出击的老虎一样眯起眼睛,向肖洛霍夫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关于联共(布)顿河局和南方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对待中农哥萨克的过火行为一事,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小说描写的恣肆专横是有严格档案文献保证的!”肖洛霍夫大胆地回答了这位恺撒,“可是,历史学家们写国内战争却回避了这些资料,没有写出生活的真相。”

这位国内战争中负责南方战线的恺撒宽宏大量,当然,必要的妥协也是有,在斯大林的强烈要求下,肖洛霍夫答应对白军主力将领科尔尼洛夫的形象进行加工。比起这个细节问题来,重要的是斯大林对书和作者的态度。乌云一下子就驱散了,《为什么白军喜欢肖洛霍夫》这类文章一下就不见了踪迹;马尔金也主动结识肖洛霍夫,一边拍着他的肩膀一边大度地笑着问“干嘛在书中造我的谣?”党也向肖洛霍夫张开了怀抱,1932年1月,肖洛霍夫加入联共(布)——后来一直做到中央委员。

斯大林与肖洛霍夫通信集

这是幸运之神宠幸了肖洛霍夫?

对,也不对。

斯大林干预《静静的顿河》看上去是偶然,但或许又可以说是必然。毕竟,斯大林深谋远虑,不但看出了肖洛霍夫的天才,还从政治角度理解了问题的关键:整个工农国家需要现实主义大师,特别是需要一个长在红旗下的文学大师。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才肖洛霍夫的作家威望,对苏联、对党,甚至对斯大林本人,都是一件极为需要的事情。

远比自己宣传部门高明的斯大林甚至需要洛霍夫到这种地步:1932年,写完《静静的顿河》第三部的肖洛霍夫放下工作,写了一部反映集体化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不出意料,这位耿直的作家花了好几章写消灭富农问题,这可把编辑部吓坏了,所有的杂志都不敢刊登,他们恳求这位斯大林的新宠作家删掉这些可怕的章节,但肖洛霍夫坚决不肯。最终裁决的依然是斯大林。他读过手稿后说:“我们这里为什么有这么不明事理的人?……这部小说应当出版。我们不怕消灭富农——为什么现在倒害怕写这个呢?”

有了斯大林钦定,《静静的顿河》总算能顺利地流下去了,肖洛霍夫也从此算得上一帆风顺,他不断写信给斯大林,要求调查顿河大饥荒、大清洗事件,还在苏共18次党代会发言表明不同意当局为大清洗做辩护的指示,然而斯大林都放过了他,还给他颁发了斯大林奖金。

然而对于这个顿河来的刺头,斯大林内心真的没有看法?沃尔科戈诺夫在斯大林传记《胜利与悲剧》中记载了这么一件秘闻:某位宣传部门负责人因为出版《静静的顿河》和其他书籍的事宜,前去请示斯大林。原定出版2万册。

接见时,斯大林仍是像准备出击的老虎一样眯起黄眼睛,慢吞吞地说道:“肖洛霍夫是位很有天赋的伟大作家。”

这位负责人没有领会,跟着回答:“是啊,肖洛霍夫是位伟大作家。”

结果斯大林一字一句重复了一遍:“肖洛霍夫是位很有天赋的伟大作家。”

这位负责人这才明白过来,赶紧将《静静的顿河》削减到5000册。

斯大林没有说话,批准了申请。


尾声:永远是顿河的儿子


由于斯大林的垂青,肖洛霍夫顺利地趟过了血雨腥风。等到斯大林去世之后,他在苏联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都再也不可能打压肖洛霍夫了。然而,身居高位的肖洛霍夫此时却受到了另一方面的攻击,除了老调重弹的剽窃,还有指责他和苏联当局合作,左右逢源,打压异议人士,诸如此类……

可是,要让肖洛霍夫支持异议人士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只要看看《静静的顿河》就能知道,作为一名顿河来的哥萨克,他到底是有多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无论是现实反映白军,向斯大林抗议在顿河区域的乱来,肖洛霍夫所反对的只是乱搞一气,他从没有反对苏维埃制度,甚至可以说,他从骨子也认同斯大林的总路线——为的是让自己家乡变得更美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作家,他比大多数异议人士都更了解农民到底想要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肖洛霍夫是永远和那些异议人士走不到一块的。至于那些指责,由他去吧,难道还能比拉普和苏联当局制造的麻烦还要多吗?

1999年,瓦西里·库达绍夫,这位肖洛霍夫的同乡和中学校友、作品编辑,他的后人向世人公开了一个父亲沉默了几十年的秘密:一份肖洛霍夫亲自交给库达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

《静静的顿河》手稿

好啦!

曾在多少个不眠之夜中困扰肖洛霍夫,让他困惑和痛苦的流言,总算可以告一段落啦。

阳光照耀的着大地,幽暗的顿河水静静流过,低声吟诵着永不停息的悲歌。而顿河的孩子,肖洛霍夫,只有他听见了这曲草原哥萨克的悲歌,将这曲哥萨克们生存与命运之歌记录下来,让这曲顿河的悲歌永远地和我们后世大千世界联系在一起,在文学史中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辉灿烂的寒光。

肖洛霍夫眺望顿河

-  推荐阅读  -

李思达 | 捷尔任斯基同志在看着你——克格勃前身“契卡”诞生记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海蒂

这是第 230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