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点热水吧”!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爱喝热水吗? | 蒹葭从风
本 文 约 25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人家感冒了好难受。”
“宝宝,多喝点热水。”
“加班加得想死。”
“辛苦啦,多喝点热水。”
“今天没考好,求安慰。”
“别给自己压力,多喝点热水。”
“最近心情不好。”
“多喝……”
“你再说热水试试?”
“那……那加点红糖吧。”
怕是没有哪条通用情话如此被直男们青睐,一直泛滥到送分题成为送命题。要说热水派鼻祖,可以追溯到钢铁直男孟子,他在《孟子·告子》中指出:“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汤,指的就是热水;水,则是直接取自于江河湖井中的天然凉水。
有人会说,孟子的说法只能代表某些上层贵族,不能说所有中国古代人民群众已经普及了热水。凡事要讲对照,人类渐渐进入农业文明后,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又不约而同地将陶器投入到早期的厨具使用中。然而不论古埃及古希腊还是古巴比伦,陶器多是用来盛装食饮的,没哪件像中华文明的鬶、鬲、鼎那样承担着烹煮的职能,以及像带盖的壶、盉、卣那样可能与保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真的,除了我们还真没其他哪个古文明想着要用陶器去煮水,也没想着要把酒温热了喝。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陶器对比
大概由于陶器的保温优于金属,可以推测中华先民比其它文明的先民一开始喝了更多的热汤热水,也许这套习惯就这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的习惯乃至性格。曾侯乙墓出土的冰炭两用鉴在2008年奥运会上好好露了把脸,也是不经意间把爱热饮的习惯展露给了世界。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鉴
水是生命之源,一度也是生病之源。人类学会用火烹饪食物后并没有加强对水的质控,绝大多数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仍直接饮用天然水,就连劝人喝热水的孟子也默认夏天喝点凉水很正常。事实上,不论东西方在古代卫生条件都是很差的,吃喝拉撒均源于一处,那些纯天然的农夫山泉给人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
欧洲人民从历史上一直饱受饮用水相关疫病的折磨。两千多年前肆虐过一种恐怖的寄生虫,即2013年才由WHO宣布完全消灭的“地表最强蠕虫”麦地那龙线虫。这种线虫的中间宿主是水蚤,通过人类直接饮用河湖水源而进入人体,最后像一条条细细的米线从皮肤“破土而出”,那惊悚的画面可能给古代西方人民带来过极大的阴影面积,以至于古希腊医生用木棍卷线虫的医术竟逐渐演绎成了神圣的医药logo蛇杖。到了中世纪,更演绎出一部部恐怖的霍乱史、鼠疫史。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欧洲人没有良好的下水和粪便处理系统,导致饮用水源的卫生程度实在太低,成为各种病原体的温床。直到19世纪初的伦敦,泰晤士河还是充满了废水和粪便。
中国古代在这方面要好很多,首先排泄物并不直接大量地倾倒入水源,而是首先照顾了田地,本身就解决了健康隐患的一大来源,其次又有更多的人煮水烹茶再饮用。中国历史上较少发生大规模的霍乱等消化道传染病,不能不说和这两大生存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能够有幸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看来喝热水的习惯功不可没。
话说回来,西方人民虽然没有烧水喝的习惯,但也想出了一些法子缓解一下卫生问题,比如在古罗马时期就大行其道的饮酒,陶器中酒器的比例就能说明问题。这样的文化习惯一样遗传了后世,在很多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贵族们指间优雅地擎着一杯酒成为时尚,在航海时期船上也标配着一桶桶朗姆酒,作用就是掺在珍贵却日久变质的淡水中杀菌用的。
中世纪欧洲人喝酒等于养身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发展了饮茶的习惯。美国作家萨拉·罗斯的书《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中谈到这个问题说,人类学家相信英国从饮用酒精转而饮用茶叶,既获得了杀菌水源,又极大改善了生产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是英国相对其他欧洲国家获得了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中国人对饮汤饮茶的习惯有另一套解释,热饮被中医的八纲辨证之一“寒热”理论赋予了深刻意义,认为热水可以祛寒气、湿气、邪气……古代医学的理论虽然玄乎,但往往包含着歪打正着的理论,比如:开水杀灭病原体。可能有人会迷惑,解决一个威胁人类几千年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用轻松地把水煮开,但为什么西方人就没有想到呢?我想这样问的人大概忽略了人类吃货本质的顽固性。西方人食物热量较高而纤维素含量较少,还真需要多喝凉水刺激一下蠕动减慢的肠胃,想象一下刚吃过一顿油腻的烤肉,冰啤还是热水,你的身体也会本能地做出选择。
“宁死不肯牺牲口感”的西方人经历过惨痛教训,最终诉诸虽然麻烦,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城市管道供水和排水系统。19世纪起,欧洲开始对水源进行过滤、灭菌等处理,在家拧开水龙头,终于可以喝上干净卫生的水了。看到这种进步,那些死于饮用水的欧洲先民们大概也可以瞑目了。
中国在19世纪末也开始引进西方的这种自来水系统,但为什么没有改变饮水习惯呢?除了近代中国城建设施发展缓慢、不均衡,还要从民国时代一次卫生运动说起。1934年,宋美龄代表民国政府推行一场“新生活运动”,倡议人们改变生活习惯。基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全面发展西方的直饮水净化系统是不现实的。好在19世纪欧洲兴起的细菌学说已经传入中国,为饮用白开水这一古老的生活习惯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解释。于是烧开水喝成了当时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全国性卫生举措。
虽然早在1883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拧开了上海杨树浦水厂开闸的阀门,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营业,然而到1975年近一个世纪后,中国的城市供水系统才相对成熟。于是,民国正式提倡的喝白开水行动作为一件事半功倍的卫生举措也被新政府接手并发扬光大,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标志性行为。
相应的,暖水瓶这种富有时代感的卫生运动周边很快风靡大江南北,并作为一种文化印记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直到今天,仍然能在许多场合看到它的身影。
两会上的暖水瓶
如果说当年的中国是因为工业基础差,城建落后、自来水供水系统不完善而不得已采取提倡喝热水的习惯,如今这个已发展成基建狂魔的国度里,自来水厂水质标准仍然低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直饮水标准就有点意思了。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切身地体会一下:对于饮食没那么油腻、不需要时不时用凉水刺激肠胃的中国人来说,在寒冷的冬季手捧一杯温暖的热水或热茶,那感觉不要太享受;如果你的男朋友温和地对你说:“喝点热水吧”,也请不要烦躁,毕竟这句话承载了那么深厚的文化印记。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蒹葭从风 | 从黄海大东沟到辽宁庄河,经远舰最后的时刻都经历了什么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351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当当有售。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