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上近乎完美的叶公,为何被儒家后学抹黑成小丑? | 林屋公子

林屋公子 搜历史 2020-01-04


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不少成语,都来自先秦时代的人物典故。比如“乘龙快婿”说的是萧史,“百步穿杨”说的是养由基,“围魏救赵”说的是孙膑,“负荆请罪”说的是廉颇,等等。成语简直就是这些人物标签,大众对于这些人物的了解,往往就停留在这个成语的典故里。但是又有那么一些成语,叙述人物事迹不但谈不上准确,甚至还与历史形象大相径庭,以致该历史人物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

这里要说的一个典型人物,就是“叶公好龙”的叶公。



叶公虽然长相猥琐,《荀子》说他“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可以说是标准的弱不胜衣了,走起路来衣服都好像要掉下去;但另一方面,他却又有着忠君爱国、爱憎分明、力挽狂澜、倡导法制、急流勇退等优秀品格。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如何会成为一个经典的丑角形象呢?我们就要从“春秋五霸”的楚庄王说起了。

楚庄王有个曾孙叫沈尹戌,沈尹戌作为旁支子弟,脱离了王族熊氏而另立沈氏。他在早年被送到吴国做人质并娶妻,生下了长子诸梁和次子后臧;之后沈尹戌带着长子回到楚国,次子留在吴国陪伴母亲。沈尹戌和沈诸梁父子都被楚王看中,沈尹戌被任命左司马,楚国政府的令尹、司马相当于宰相的地位,令尹附属有左尹、右尹,司马附属有左司马、右司马,但沈尹戌在位期间楚国不设司马,所以沈尹戌有点“以副代正”的意思,成为楚国高层人物。

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也被封为叶公。“叶”是叶城,即今天河南叶县一带;“公”是春秋国君通称,但春秋楚国自称王,县官就多称“公”,所以叶公实际上是叶县县长。楚国的县和战国以后的县不太一样,更多是边境上的军事重镇作用,而不是一级行政区划。记录叶公好龙的《新序》里提到了叶公叫子高。而先秦时期被称为“叶公”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叶公沈诸梁,而他的字又恰好是子高。所以沈诸梁就是叶公好龙的叶公。

沈渚梁画像

叶公第一次表现出军事能力是在公元前491年的灭蛮之战。蛮氏在今天河南汝州一带,是楚国北边的一个蛮夷部落。此战主帅是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和叶公诸梁作为辅佐,联合蔡国军队在缯关集合。左司马眅吓唬大家说,吴国人又要溯江而上袭击郢都了,所以这战要速战速决。联军受到激励,一晚上攻下了蛮氏的两个小城梁和霍,最后大将单浮余攻克了蛮氏城。这战叶公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并不知情,不过马上叶公的主场就要来了。



原来当年楚平王要杀太子建,太子建逃到郑国,和同病相怜的伍子胥会合。但太子建被晋人收买,想里应外合袭击郑国,结果东窗事发被杀。之后伍子胥带着太子建之子胜和燕辗转来到吴国。等到伍子胥去世后,令尹王子申(太子建庶兄弟)要接侄子回楚国。

叶公得知此事后,连忙告诉王子申说,王孙胜这个人狡猾又爱搞事,留着是个祸害!但是王子申却认为,王孙胜诚信又勇敢,加上他对吴国的了解,不如把他安插在吴楚边境上。叶公认为,诚信的前提是仁爱,勇敢的前提是道义,而王孙胜这个人却一味实践诺言又寻找死士,很明显这是有私心。同时期的孔子也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但王子申没听,把王孙胜和王孙燕都接回来,并把胜封在白(今河南息县)做县公,号称白公胜。

白公胜刚到白县,就向王子申请求发兵郑国复仇。王子申说,大侄子你的心情我理解,但现在楚国急于发展内政。又过了一段时间,白公胜再次请求,这次王子申同意了。但正碰上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王子申因为要对付晋国,反而救援郑国并结盟。这让白公胜很窝火,他亲自磨剑霍霍表示不满,碰巧被堂弟王孙平看到了,王孙平问他这是要干啥?白公胜气呼呼地说:“不怕你知道,我就是要杀你父亲!”

王孙平是司马王子结的儿子,王子结又是王子申的弟弟。王子申听了侄子的报告,哈哈大笑:“胜不是我的羽翼抚养长大的鸟卵吗?只要我和你父亲死了,令尹和司马难道不由他接任?”意思是,都是他的,他那么着急干吗?

王子申的态度很快被白公胜捕获到,所以他决定动用死士,击杀两位叔叔和堂侄楚惠王。公元前479年,吴军进攻慎地,被白公胜击败。于是白公胜请求不解除武装进京献俘,楚王和令尹、司马居然都同意了。其实这很可能是吴王夫差和白公胜的一场双簧。

白公胜进入郢都,乘机发动叛乱,在朝堂上击杀王子申和王子结,并且劫持了楚惠王。白公胜手下石乞建议他杀死楚惠王,但白公胜却犹豫不决。他想立另一个叔叔王子启,但王子启不同意,于是也被白公胜杀死。此时叶公驻扎在蔡地(今河南上蔡),听说自己预言成真,长叹道:“白公胜侥幸成功而已,百姓是一定不会依附他的。”听到白公胜杀了颇负贤名的管修时,于是叶公知道白公胜绝无成功可能,发兵救援郢都。

此时楚惠王被白公胜监禁在高府,但手下圉公阳在墙上打了个洞,把惠王偷走带回宫中。而叶公正到达郢都北门,有人劝说叶公为什么不戴头盔?国人盼望您好比是父母,如果您被乱党的刀箭所伤,不是断了百姓的期盼吗?叶公听说就戴上头盔前进。之后又有人劝说叶公为什么戴上头盔?国人盼望您好比是丰收,见到您的样子才愿意众志成城。叶公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又脱下头盔。可见叶公同样是个从善如流的人。

叶公进城遇见箴尹固,得知箴尹固被白公胜策反。叶公就游说箴尹固说:“如果当初不是子西(王子申)和子期(王子结),楚国早被吴国灭亡了,你难道可以抛弃德行追随盗贼?”箴尹固被叶公所说动,更重要的是他看到楚国的希望。于是叶公派箴尹固和楚都人反戈一击,措手不及的白公胜大败,逃到山上上吊自杀。叶公又捉住石乞追问白公胜尸体,石乞不肯说,被叶公所烹杀。白公胜的弟弟王孙燕也逃到吴国頯黄氏,白公之乱被彻底平定。

作为平叛首席功臣,叶公身兼令尹、司马二职,这是楚国空前绝后的记录,没有第二个大臣能享有此殊荣。叶公深谙韬晦之道,等到楚国安定后,他先保举王子申的儿子王孙朝打败陈国立功,然后又把令尹让给王子申的儿子王孙宁、把司马让给王子结的儿子王孙宽,自己回到叶县当他的叶公。叶公最后一次出场是公元前476年进攻三夷,迫使三夷与楚国结盟。三夷是追随越国的蛮夷势力,叶公此举正是为了剪除越国的羽翼。

《左传》中的叶公,全部故事就在这里了。可以发现,叶公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与好龙毫无关系。那到底为什么被附会上这样的寓言呢?



《论语》也提到了叶公,原来叶公和孔子还有交往。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这年是公元前490年,这是叶公辅助左司马眅灭亡蛮氏的第二年,名满天下的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叶县。于是叶公向孔子咨询为政的道理,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这就是成语“近悦远来”的典故。叶公也曾向孔子弟子子路打听过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子路怕说错话没回答。孔子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政图

这两件事都没什么,关键是叶公和孔子的一次交锋。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翻译过来就是:“我那有个坦率直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都告发。”而孔子的回答是:“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翻译过来就是:“我那坦率直白的人和您这的不一样啊,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率就在这里啊!”这段对话代表两人政治哲学的差异,叶公更注重国家之法,而孔子更注重亲情之礼。

叶公和孔子的观点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暂不评判,不过肯定影响到叶公对孔子的看法和评价。第二年,楚昭王想聘用孔子,并封赐七百里地。这个建议被王子申所否决了,王子申认为:“大王的大臣没有子贡、颜回、子路、宰予这么贤能,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保有政权吗?想当年文王、武王以百里之地发家都统一了天下,现在让孔子拥有七百里地并且拥有一群精明能干的弟子,这不是楚国的好事啊!”楚昭王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孔子没有进入楚国郢都,唯一有接触的就是叶公。而叶公和王子申关系友好,所以很容易推测出,叶公将其和孔子的交流如数告知王子申。而孔子所谓“亲亲相隐”的观点,根本还是其恢复西周礼乐的一部分,从而建立井然有序的天子——诸侯——大夫——士层级结构。但春秋末年是个氏族解体的时代,诸侯纷纷以国法取代族规,将民众纳入国家直接控制中。所以楚王当然不希望孔子来恢复他的“周礼”,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的原因。

孔子圣迹图

然后我们再看“叶公好龙”的出处: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新序•杂事五》

《新序》是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编订的一部书籍,所摘抄的是周代至西汉流传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向皇帝推行仁政。该书的思想基础自然是儒家学说,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一直把此书列入儒家类。其中所引的是《诗》,即是《诗经·小雅·隰桑》;子张即是孔子的弟子颛孙师,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评价为“师也辟(僻)”。所以“叶公好龙”实际上是子张对鲁哀公说的一则寓言,讽刺鲁哀公好士人而不礼遇。

结合叶公和孔子的情况,我们就明白“叶公好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叶公子高就是独一无二的叶公子高,而“龙”很明显就是孔子的投影。鲁哀公好士而不用颛孙师,不正与叶公子高好士而不用孔子如出一辙吗?当然,这件事未必真是颛孙师说的,可能也是战国人的段子,但既然在刻意抹黑叶公,说是儒家后学的创作并不离奇,何况采编此事的刘向本身也是大儒呢!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论语译注》

石光瑛:《新序校释》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嫦娥的原配不是后羿,后羿的前妻不是嫦娥,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 林屋公子

西施范蠡泛舟太湖?假的,俩人都被沉到太湖去了! | 林屋公子

林屋公子 | 孔子的老爸老妈浪漫史——“野居而生”几个意思?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464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