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伯乐是谁?能带带我吗? |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搜历史 2019-06-03


本       文       约      29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网上有人问,伯乐和伯仁都姓伯,谁更厉害?

我知道,这是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和“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两句话流传度实在太广。

但这个问题提的,就仿佛在问,罗贯中和黄贯中都叫贯中,为什么其中一个人能写《西游记》/《水浒传》一样混乱。

首先,伯乐和伯仁是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生活轨迹又没啥可比性的人,没法类比。

其次,伯乐和伯仁的伯,都只是古代称呼法则之一的“伯仲叔季”模式,也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按西周时期的风俗,老大是伯,老二是仲,如果家里生得多,后面的三四五六七都是叔,最小的则是季。

比如周文王的儿子们,老大伯邑考,老二周武王当了天子,后面的儿子,封在哪里,就按他的封地加排行加大名的模式称呼,如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卫康叔、冉季载等等。

周武王画像

起初,这些“伯仲叔季”,既不是他们的姓,也不是他们的名,只是称呼起来的时候,加入进名称里面了。

后来的人则开始以这套模板来取名和字,比如孔子就字仲尼,因为他是孔氏的老二;再比如,刘邦的二哥叫刘仲,刘邦自己叫刘季。但奇怪的是,刘邦后面还有一个小弟刘交,他应该是“季”,刘邦是“叔”才对。极有可能是老刘家生到刘邦的时候,以为后面没孩子了,就叫小刘季。没想到后面又出来一位,所以到底谁季,也就无所谓了。

差点变成你们的刘叔叔

光武帝刘秀家也是按这套模式取字,大哥刘縯字伯升,二哥刘仲,他自己则是刘文叔。

这套规则几乎可以套到每个名字里带“伯仲叔季”的人身上,但不是每个人取名字都得按照这种模式来。

所以,历史上会有无数的“伯X”,对,还有那位一边弹琴一边撩汉的伯牙。

元代王振朋《伯牙鼓琴图》

上次咱们说过伯仁了,今天再来说说伯乐。

伯乐这个人,自古以来就备受大家青睐,只要你有一点小野心,总会期待着,生命中的伯乐到底什么时候来?为什么伯乐总在躲猫猫?

伯乐就是有眼光的代名词,同时也是贵人的意指,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谁不希望遇到一位贵人,把你牵引上康庄大道呢?

所以,伯乐可以指任何一个赏识、提携了你的人,世界上有无数个伯乐,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他。

但是,那个最原始的伯乐是谁?

原则上说,伯乐并不见于正规的“史料”,只在诸子百家各个宗师讲道理,必须援引故事时他才出现。所以,早先的伯乐就和现在一样,有无数个化身。

伯乐的出场,总是很拉轰的,因为他是有马一族——每当伯乐出场,必定把马带出境。

画家倪田绘

首先,《庄子·外篇》里的伯乐是这样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 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这里的伯乐,完全跌破大众认知,他和马几乎是死敌。

本来马可以自主在自然里生活,结果伯乐一说要训练,马很快先“死者十二三矣”,然后“死者已过半矣”。跟赏识毫无关系,简直是辣手催马。

当然,庄子和门徒是个主张返璞归真,一切依着大自然走的群体,伯乐想将马驯服成人类的工具,那么他笔下的马就只能暴力不合作,选择原地死亡了。

另一位道家人物列子,对伯乐的记述比这要清晰,有时代有背景,有人物有情节:

列子画像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这里,伯乐明确了是秦穆公时期的人。

秦穆公看伯乐年纪大了,担心他死了以后没人接班,就问伯乐有没有继承人。伯乐表示,儿子们虽然可以看出良马,但还看不准天下最好的马。顺势又推荐了一位叫九方皋的朋友,说这个人比自己厉害千万倍。结果,秦穆公把九方皋找来,又亲自实践了一番,开始差点解雇,但最后终于证实了,伯乐说的没错,九方皋才是天下最会相马的人。

秦穆公

这么说来,大家想求贵人,不应该找伯乐,而应该找九方皋。

后来《荀子》《韩非子》《尸子》里,也纷纷提到了伯乐会相马。《吕氏春秋·赞能篇》更表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就像有钱买到鱼,不如找个厉害渔夫给自己打工,真是够黑心的。

所以,伯乐会相马一定是当时社会上共知的事情。

就像提到麻花,不约而同的就想到天津,说到好客,不约而同想到山东,而提到砍人……东北大哥,别打我!

后来,屈原在死之前也作辞说:“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伯乐都死了,千里马又能跑去哪里呢?第一次将伯乐和明主联系起来,暗喻世上已经没了明主,即使自己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绝望地去死了。

屈原,马可

那么,这么举世闻名的伯乐,为什么只剩下一个疑似的字,却没有留下大名或者生平故事?

关于伯乐到底是谁,网上有两种说法。

一说伯乐叫王良,或子良,是春秋时期晋国大族赵氏家族中赵简子的司机。

一说伯乐叫孙阳,是春秋时的秦国人。又说,孙阳就是王良,这俩是一个人。

那么,我们先从这两个名字着手。

《吕氏春秋·审分览》云:“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

就是这里,大家看到了一个叫王良的人和马有关。但这里的王良显然不是个善于相马的,而是个擅长驾马车的老司机,主要技能在于驾车,而不是观察马。

而赵简子的司机中,确实有一个擅长驾马车的。《左传·哀公二年》:“甲戌,将战,邮无恤御简子,卫太子为右……邮良曰:‘我两靷将绝,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这个司机叫邮良,字无恤(《国语》里字无正),在某一场战争中替赵简子驾车。战争打完以后,大家都吹自己功劳最大,邮良说:“我骖马上的两根带子都快断了,我还能控制好车不往旁边跑,没有掉下水沟,我是司机里功劳最大的!”

赵简子之于现在最著名的就是出土了《侯马盟书》

由此可知,邮良只是一个老司机,跟擅长相马并没啥关系。所以,伯乐只是秦穆公时期的那位善于相马的,后来历代所传的擅长发现人才的伯乐,也都是代指他。但比较悲哀的是,这个伯乐,还不如他的老农好朋友九方皋呢。

那么,伯乐为什么被传孙阳呢?出自《楚辞》:“骥踌躇於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东汉文学家注解《楚辞》的时候说:“孙阳,伯乐姓名也。

而关于孙阳和王良为什么又都是伯乐,源自历代那些考据家。

杜预注解《左传》的时候说:“邮无恤,王良也。

清代梁履绳的《左通补释》笼统解释道:“邮无恤,晋语作‘邮无正’,盖赵简子之子襄子,亦名无恤,嗣立约在哀廿年前,故更名‘无正’。其氏为邮。其称为孙无政者,即因孙阳而误,故亦称孙邮。其又称王良者,王良乃星名,与造父俱属紫微垣,《史记·天官书》所谓‘王良策马’是也。故以王良为号。至伯乐别是一人,在秦穆时,而非赵简子之伯乐。”说邮无恤和王良没关系,和孙阳更没关系。

总而言之,翻遍经史,可知伯乐既不是孙阳,也不是王良,更不是邮无恤,这都是后人在传抄和解释时出的讹传。伯乐到底叫啥,没人搞得清。就像他的属性——神秘贵人,只有需要的时候,他才出现在你身边。

不过,现代人对伯乐的需求,就像需要一个“带带我”的贵人,这么说起来,伯乐也确实是个老司机。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474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