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前,美国人是怎么登上月球的? | 小庄

小庄 搜历史 2019-08-23


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1969年7月16日当地时间上午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30分钟后,指令舱从土星5号分离,在转向后与登月舱连接。此后航天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前往月球。四天半后,即7月20日晚上20点17分43秒,登月舱降落在月面北纬0.7°N,西经23.5°。人类至此完成了登月创举,而此举也将在接下来50年里深刻影响全球文化,变成标志性的文化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2001:太空漫游》如一曲序曲


1968年4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上城剧院一块据说是当地最好的屏幕,首映了一部名叫《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这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一部将近3小时的长片,两天后又分别在好莱坞和纽约的两家影院上映时,库布里克剪掉了19分钟,成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139分钟。

由于导演如日中天的名气,这部片子当年票房达到了6000万美金,表现还是不错的,但风评却很一般,许多人纷纷表示看不懂,因为它在一开场即把一刻钟镜头给了群只会乱叫乱吼的黑猩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几段古典音乐之后进入有人的第二章时,让一位海伍德·弗洛伊德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克莱威斯,去查明一块当年黑猩猩们也曾发现的黑色石板,这时候的时间坐标为2000年。身处2019年的我们当然知道,2000年并没有人类登上过月球,那一年,人类忙于互联网高速公路和基因组计划。事实上,我们迄今已经整整46年没有登上过那个38万公里外的地球唯一的卫星了。

然而,时间回到1968年,一场登月蓄势待发,而且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距那场首映之后一年零三个月,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阿波罗计划终于把三名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送到了近月轨道,而且让后两位从飞行舱上下来,双脚着地,在静海区域进行了月球行走。

而地球上,有6亿人观看了这次登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6秒钟的滞后,只除了澳洲地区。

1969年7月16日,人们在纽约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收看阿波罗11号的发射

首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罗飞船编号为11,从这个编号可以看出,此前有许多不成功为此事进行了铺垫。事实上仅仅在两个月前,阿波罗10号就到达过11号到达的同一轨道,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把登月舱放下去。

当然,人们还不能忘记,1967年1月27日的大火让三名宇航员在15秒钟之内就丧失了生命。而在阿波罗计划之前,还有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为探明太空飞行所需的种种条件而执行的一次次任务。所以《2001:太空漫游》的出现绝非偶然,那是一个在近十年的登月梦和广泛的太空文化背景下的必然,库布里克为了能拍好影片,特地求助了NASA,后者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些资金,而且还派了两名专家担任拍摄顾问,以至于片中采用的太空船和空间站设计基本全部源自NASA,片中为任务控制配音也是一名美国空军指挥控制中心的军官。


登月是怎样完成电视转播的?


影像的力量真正地塑造了登月文化,亲眼所见让地球上的人相信了我们有能力去往月球,从此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和神话。但是,当年收看直播的6亿名观众,以及如今能在视频网站上随手搜到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一系列作业镜头的网友们,大概都不会想到,如果按照NASA原先的计划安排,就根本不会有月球表面的那些影像传回地面。

最初的任务规划中,指挥舱中仅仅携带了一台摄像机,主要用于向电视广播传回飞往月球途中的画面,而并没有带到登月舱的第二台摄像机,一个是出于重量和燃料限制,语音通信、重要系统数据和宇航员生物医学遥测才是首要考虑的,增加其他重型机器会增加不确定性,另一个是的确没人会知道到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传送直播画面回来有一些冒险。

发射前几个月的一次紧急沟通会议上,NASA仪器和通信官员埃德·芬德尔宣布了这个决定,说该任务中将不包括第二个覆盖月球漫步的摄像镜头,话音刚落,出席会议的人全都愤怒了,挨个儿站起来慷慨反对,强调第二个镜头对于电视转播的重要性,于是这个决定被一通大吵大闹推翻了。任务不得不添置一台3.29千克的西屋设计慢速扫描黑白相机,为隔绝震动,倒过来安装在模块化设备积载组件中,位于下降梯子的左边。

有三个站点被设为1969年首次月球漫步电视转播信号的接收站,它们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的金石站、位于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的金银花溪站,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的帕克斯天文台。帕克斯站在最后几个月中被确立为主接收器,这是因为其碟形天线的盘具有较大的收集区,信号强度和可靠性的额外增益确保宇航员不再需要部署庞大的可直立3米天线,从而能够节省下20-45分钟。

7月20日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2:54:00,随着风力警报器的轰隆隆,月球上传回来的信号被天线接收到了:阿姆斯特朗从梯子上拉开绳子,打开控制模块面板并将电视摄像机安放到位,奥尔德林按下了用于电视连接的开关。随着相机激活,令人惊叹的电视广播开始了。

1969年7月21日,东京一家人收看阿波罗11号宇航员从月球上敬礼的现场直播

在金银花溪站,阿波罗的慢扫描电视信号是使用特制的扫描转换器现场转换的,但帕克斯的信号将传到悉尼进行转换。NASA的查理·古德曼会从中选出了质量更好的上传到休斯敦电视台。而休斯敦的控制员还会根据在古德曼和金石站发过来的图像中做一个选择,然后才被分发到美国电视网进行国际广播。这也是澳大利亚观众先于其他国家的观众6.3秒看到阿姆斯特朗迈出第一步的由来。

这场投入了成千上百万人力的电视转播盛举真正成就了阿波罗11号,它让世界各地的人在那一刻意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有一种“天涯共此时”的激越动容。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地球卫星Sputnik I开始,太空时代在那一刻达到了顶峰,它一扫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压抑恐怖,甚至暂时地抹去了悬在地球上空的冷战阴霾。次日,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纸质媒体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事件,也帮助其继续渗透到时尚、建筑、美食、影视和音乐文化中,经久而不衰。直到50年过去了,我们穿着印有阿姆斯特朗的T恤看着大卫·鲍伊的太空人mv吃着奥利奥的登月纪念款,也依然觉得非常之时髦。


NASA的艺术项目大招


在促成登月进入流行文化的这场公关胜利中,除了充分调动电视节目那不可忽视的力量,NASA还做了一件值得被赞扬的事,那就是找来了一大批艺术家合作,让他们像科技大使一样把登月的理念和主张传达给了大众。最初启发他们的是漫画家布鲁斯·史蒂文森给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所做的一幅画像,NASA局长局长詹姆斯·韦伯看到后当即要求他为每一位宇航员都做一幅。

1962年3月17日,韦伯在给NASA公共事务主管希登·考克斯的备忘录中提出,他想成立一个艺术项目来记录将要发生的事情,让普通人可以通过作品所引发的情绪来欣赏为探索太空所做的一切。当时,距离NASA成立还不到四年,他们要完成总统肯尼迪在一年前布置的任务——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把人送到月亮并活着返回地面,可以说是压力山大,除了要顶住苏联人的频频示威(加加林比谢泼德更早进入太空),还要面对公众的质疑:凭什么花我们纳税人那么多钱。

据后来的统计,为完成登月NASA总共花费了约230亿美金,其中水星计划40亿美金,双子座计划13亿美金,阿波罗计划213亿美金。折合到今天差不多相当于2000亿美金,所以说是用钱烧起来的一点也不为过,这么巨额一笔开销,如何能让美国人心平气和地接收下来呢?那真的只能靠艺术家们的活灵活现之笔了。

从1962年以来,NASA招募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前来驻场,其中不乏早期的动态雕塑领军人物亚历山大·考尔德和20世纪最重要的插画师诺曼·洛克威尔这样的一些大牌,甚至在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这个项目还继续了下去,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时尚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和多媒体艺术家劳瑞·安德森相继和他们碰撞出了火花。

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 《月球漫步1》(1987),由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竖起美国国旗后摆pose的那张著名照片而来。

詹姆斯·韦伯的艺术项目提议,得到了美国国家艺术馆馆长约翰·沃克的双手赞成,他积极敦促对方迅速采取行动,“向后代证明,美国不仅培养出了能够塑造我们这个时代命运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培养出了值得与他们为伍的艺术家。”接下来,NASA招募了艺术家詹姆斯·迪恩,在国家艺术馆的绘画总策展人莱斯特·库克的帮助下,向艺术家们展开邀请,参与者只能得到勉强够支付旅行费用的800美元,但所能获得的体验却是普通公民所无法想象的。1963年5月,NASA挑选了8名入选者来记录最后一次水星飞行,罗伯特·麦考尔、彼得·赫德和米切尔·贾米森等人留下的一批作品,成为该项目及其未来艺术合作的基石。

1963年5月15日到16日两天,宇航员戈登·库珀乘坐水星号绕着地球转了22圈,完成任务后他穿着银色的宇航服走到阳光闪闪的回收飞船甲板上,画家米切尔·杰米森藉此完成了这幅《最初的脚步》。

NASA艺术项目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公众交流方式以及传统,不仅对登月计划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品财富。他们这一手法后来也被欧洲核子实验室(CERN)所充分借鉴,在宣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项目中运用到极致,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纷纷前往瑞法边境的实验基地,寻找粒子物理对自己的灵感启发

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VR装置“The Moon: From Inner Worlds to Outer Space ”,可以让游客可以体验不同类型的月球之旅,该作品由前NASA驻场艺术家劳瑞·安德森与台湾艺术家黄心健合作

登月不仅关乎梦想,也将决定人类在开采太空资源乃至日后移居太空方向上能够走多远,尽管1972年以来,再也没有人类踏足过月球土地,但人类并没有放弃过把探测器投放到月表的努力。

玉兔号在月球车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始于2004年,命名为“嫦娥工程”的这项任务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自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以来,中国迄今已经成功完成了两次成功的非人类登月: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玉兔号”月球车顺利抵达月球表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表巡视探测。尽管载人登月还没有公布明确的时间表,但项目已经在做积极的论证和准备。毫无疑问,有生之年,我们将有机会再次感受把脚印印在月壤上那一刻惊喜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小庄 | 从坑爹少年到被坑的爹,“现代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三代狗血家庭史

小庄 | 陨石?核弹?外星人?反物质?特斯拉?通古斯大爆炸到底谁干的?

最新研究:你死了以后,还能听到周围的人说话 | 小庄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519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