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要闻 | 以“社会写生”探寻“乡村密码”
《中国美术报》第75期 美术新闻
石节子村位于中国的西部边陲,甘肃省秦安县。六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传说伏羲、女娲生活于此地。石节子村西去20余里是卦台山,传伏羲曾在那里画出八卦图,往北走百余里是大地湾遗址。这个西北小村庄的故事已经成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同学们难忘的记忆。2015年10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进驻石节子村,举行“乡村密码·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以社会实践课程为基础,带着课题走进乡村,展开为期15天的农村调研和在地创作活动,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劳动、创作……
“乡村密码”展览海报
2016年8月,“乡村密码——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立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2017年5月3日至18日在石节子村举行“石节子村现场创作与展览”。在为期15天的创作营中,来自全国美术院校的青年艺术家在石节子村收获了创作成果,他们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用奇妙的艺术语言在最古朴的乡村,与村民共同创作了22件(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来自全国各地著名雕塑家的33件雕塑作品一起给石节子村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7月10日至25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乡村密码·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文献展”在西安当代美术馆展出。本次“文献展”对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意义及现场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还原了石节子村部分生活场景及创作营作品。西安当代美术馆展览负责人Sissi希望大家通过观展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之间的传承和碰撞,引发观者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乡愁情结。
“乡村密码”创作营作品
中国有着深厚的乡村基础,乡村文化影响和改变着社会进程。随着城镇化进程,乡村的生存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古色古香的乡村面貌在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无不引起发人们的“乡愁”。每一个乡村有每一个乡村的美感,她所散发出来的纯朴和亲切是我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使这种真切的感受放大落地,让这种文脉传承在这片传统文化的“自留地”上与现当代城市主流文化进行碰撞、融合和发酵,将是艺术介入乡村生活所关注的重要部分。以艺术的形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将艺术融入生活,关注“乡情”、留住“乡愁”,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
“乡村密码”创作营工作现场
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深入农村生活,体会中国农村变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好的乡村,真切体会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之间的传承与矛盾,从而引发思考,促进艺术创作内涵的提升。众所周知,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的重要课程,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接口。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本次项目负责人王志刚率领学生带着课题走进乡村,从农村的发展变化中,去感受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他告诉记者,“我们从旁观者变成深入到其中的一员,与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创作艺术作品,从村民们最熟悉的大自然入手,并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地方乡土文化特色,通过现场雕塑创作展现乡村艺术魅力,提升乡村精神内涵和品质。村民们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慢慢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艺术不过是生活的另一面,在艺术和生活的相互观照中,我们追寻着生存的意义,这也正是当代艺术的精神所在。”
“乡村密码”创作营工作现场
以艺术的方式走进乡村,以“社会写生”的概念去追寻艺术与生活的意义。从艺术出发,寻找中国的“乡村密码”,从乡村出发,去思考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应有的人文情怀。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