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视频 | “八一”的荣耀——《中国美术报》携美术名家进军营(下)

2017-07-27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28r0drg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八一”的荣耀——《中国美术报》携美术名家进军营

中国美术报网 贺玮、张怡心、张璟、武广宇整理报道

视频长度11分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283yycbw&width=500&height=375&auto=0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相关报道

视频长度5分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28dvofb1&width=500&height=375&auto=0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相关报道

视频长度4分钟30秒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工农革命军打响了中国武装革命的第一枪。9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退去,有关战争的伤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和平而浴血奋战的历史也永久地留存在了记忆里。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贯穿了中国现代美术史。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对这样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的描绘应始终保持鲜活。军队存在的意义是“保家卫国”,艺术作品背后的山河情怀,恰好将艺术家与军队联系在一起。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7月18日,《中国美术报》联合武警部队政治工作宣传局特别策划“‘八一’的荣耀”专题活动,邀请军事题材美术家、军旅画家和军事美术研究专家走进武警北京总队十七支队(武警使馆警卫部队),与部队官兵共同以美术的方式献礼建军90周年。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诸多美术家的支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中国美协理事、武警文艺创作室副主任苗再新,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孙浩,武警文艺创作室主任夏荷生,武警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陈树东,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晓军、胡秋萍、史国良等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执行主编郭兴华等理论家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王平,《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陈明及报社全体成员与武警北京总队副政委周国平少将,政治部主任张福增大校,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副局长肖方明、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处长孙雷等和部队官兵共同联欢。

现场感言

   刘大为

近40年来,我在军队系统生活、创作,同时也为军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这是我最为欣慰与自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艺术家赶上了这最好的时代,我们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繁荣美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应《中国美术报》的邀请,到部队采风写生,用画笔描绘北京的卫士,对艺术家来说,这是最好的创作实践,也是我作为一名军人向建军90周年献礼的最好方式。



   杨晓阳

军队是个大学校,多年的美术实践过程中,军队对我的启发很多。此次由《中国美术报》牵头组织艺术家走进军营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慰问和简单的联谊,首先,这是一次学习机会,借此建立跟部队的联系,了解部队的生活。其次,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在跟部队的交流创作中,不断为部队官兵服务。中国国家画院不但要狠抓创作研究,还要为社会发挥更大作用。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和军队的联系,希望可以将这个活动做成一个常规活动,为部队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苗再新

《中国美术报》举办的艺术家进军营活动是一个双赢的活动。这是一次艺术家与部队官兵交流感情、加强联系,把广大人民群众对军人的热爱带到军营里来的活动。同时作为一次艺术活动,它开阔了部队官兵在艺术上的眼界,对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艺术水平大有裨益。对画家而言,为战士们画像,也是为今后更好地表现部队生活搜集素材。



   孔 紫

在建军90周年的前夕,《中国美术报》组织画家走进军营。该报是中国美术届的喉舌,其致力于专业领域建树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的安宁和国家的命运,这非常不简单!我是军人出身,这次来到武警部队,有种久违的感觉,特别是看到官兵的昂扬士气,倍感亲切。我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的银奖作品《三伏》中的女兵也是武警部队的战士。男兵与女兵的美不一样,但同样让人感觉到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坚毅的品格,部队的培养,使他们塑造出了“祖国的形象”,这需要艺术家去用心描绘。


 

   史国良

此次《中国美术报》走进军营活动意义深远,慰问军队通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在我国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我自己就参加过很多次。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作为中央慰问团的艺术家到前线去慰问英雄,为英雄画像,接触了很多前线的伤员,他们把我给画的像寄回家里,这让我感觉很光荣。这是一个光荣的传统,今天以艺术的方式,把这个传统继续下去非常重要。



   李晓军

军事题材创作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要挖掘历史、还原历史,弘扬民族正能量。军事题材创作和其他人物画创作一样,最重要的还是对人性的挖掘。突出对军人素质、责任感、使命感的弘扬和歌颂,从而展示国家的面貌、人民的精气神。我也是部队出身,《中国美术报》组织这样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我责无旁贷。



   胡秋萍

能够在《中国美术报》的组织下,到武警部队慰问,我感到十分荣幸。不畏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最值得用艺术去颂扬。艺术要反哺社会,更要为他们服务。近年来,在艺术方面我一直要求自己去钻研,做到对内是中华文化的义工,对外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书法家,我常常读写边塞诗歌,比如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既感动也激动,这能激发我笔墨创作的激情。此次到军营,希望我书写的这些方面的内容,也能鼓舞战士的斗志。



   孙 雷

《中国美术报》组织美术家深入军营,这种深入是需要真正的点对点地联系搭起一座桥梁。艺术家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入军营,一是给战士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亮色,使军队获得士气的鼓励,增强文化生活氛围;二是艺术家通过走进军营对现代战士的精神面貌和军营新气象有所了解,这种了解能够让艺术家获得更多创作激情。双方的这种互动非常有意义。



   吴万涛

这次《中国美术报》能够和艺术家到军营来慰问,我们官兵都非常感动。为什么感动呢?首先,今年是建军90周年,我们的官兵迎来了这些国家级的艺术家,每个人都奉献了墨宝,这对我们部队是一种激励;二,这对我们官兵是一种教育。官兵风风雨雨执勤在第二国防线上,平时的生活很单调,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文化气息。战士们的眼神里面充满了希望和幸福,充实了我们文化的底蕴。这对我们整个支队的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军事题材主题美术创作研讨会

   张晓凌

借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契机,《中国美术报》成立两年来第一次集体走进其他单位,就走进了武警的军营。这也表现了《中国美术报》对于军队的敬意和崇拜之情。可以说,当下的美术创作远远滞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美术家表现军队的能力和手段、对题材的捕捉、对人民军队形象的塑造,仍然和光荣的人民军队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告诉全国美术家:还有一个宏大的题材库,需要我们去呈现、去表达。作为美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表现军人的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这些为中华民族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是美术界要关注的主题。

 

   张江舟

首先,感谢《中国美术报》组织此次活动,勾起了我对年轻时军营生活的很多美好回忆,也借此活动来表达艺术家对军人的敬仰之心。近些年,军旅画家在军事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军事题材的创作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宗旨是为军队服务,提振官兵士气,增强凝聚力。军队外的批评家曾提出思考,如何在围绕这一宗旨的前提下,更多地保持和发挥艺术本体的自身规律。首先,我认为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军事题材绘画的特殊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自身在创造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另外,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不仅仅是军旅艺术家的事,古今中外有大量的经典军事题材、战争题材作品,但未必都是军队内艺术家所为,而应该是整个美术界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王镛

艺术家走进军营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陶冶战士的情操,鼓舞士气,另一方面,艺术家可以从战士身上汲取一种精神力量。当代的军事题材创作,表现历史题材的都有点套路,描写战争主要是靠大的声势来给人震撼。军事题材作品的主题怎么才能进一步升华?我觉得一定要保持革命传统,同时还要发扬现代精神。我们是现代化的军队,但并不仅仅是画现代化武器,而应该从精神内涵上,从人性的高度去挖掘。当代军人不惜牺牲自己,维护人类命运,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可能是现在人道主义的最高境界,艺术家如果要创作出这种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需要艺术家长期深入军营深入战士们的生活,把他们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再变成画面的情感呈现,才能作出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作品,才会感人。


   许向群

在建军90周年之际,此次走进军营,无疑是一次极具意义的文化拥军活动。近年来,全军以强军目标为指引,展现出新的气象和面貌。艺术家的慰问,给官兵紧张的训练生活注入了一抹文化亮色,使他们更加坚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信心和决心。艺术家通过现场采风写生,感受到当代军人的精神品格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对部队使命的深入了解。参加这次活动的艺术家均有很深的军旅情结,他们热爱军队,热衷于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他们的艺术成就,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重大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方面的。同样,这次将有关军事美术创作的研讨搬到军营,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举措,在浓郁的军营环境里探讨军事美术的创新发展,其主题和氛围既吻合又充满纪念意义。

 

   夏荷生

在建军9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报》组织此次美术家进军营活动,给战士写生,举办座谈会,不仅让艺术家们体验了一把军营生活,也丰富了军营文化生活,对促进军营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与其他创作队伍相比,我们武警部队创作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创作人才比较少,因为武警部队人多、点长、面广、高度分散,因此创作人才留不住,但是本身承担的创作任务又比较多。部队画家与地方画家一样,都是通过创作弘扬国家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同的是,部队画家是长期扎根军营,与士兵一起生活、训练,有更多部队生活的切实感受,对部队的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但地方画家的到来给部队画家带来很多全新的灵感,有着非凡意义。

 

   高天民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不仅涉及战争还涉及文化,即中国军队的形象展示问题,这是一个新的问题,其创作内容非常多样。在西方现代艺术到达中国之前,我们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战争,二是官兵生活,包括百姓和官兵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民的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内涵。军队当然要打仗,要鼓舞士气,但如何阐释今天这支现代化的军队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今天军事题材的语言和题材都非常多样,但主要还是人物画,包括现在全军美展,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其实山水和花鸟画,也可以展现今天军队的风采,特别是山水完全可以发展出一种军人山水,展现新时代的军人情怀和军人气质。

 

   孙浩

军事题材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是高虹、何孔德等老一辈军事艺术家的那个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军事题材的创作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的状态。军事题材往往强调政治性特点,一直以来是坚持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进行创作,作品在政治上强调多了,那么在艺术性上就相对薄弱,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创作如何双向把握好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特征,这是艺术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此次活动的举办对于军队是很好的事情,部队需要鼓舞士气,我们也希望能用画笔发挥一些好的作用。

 

   陈树东

军事题材创作其实是一个老课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军事题材不能脱离军队的生活,因为每个时代军队面对的任务都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创作者应该深入生活,了解这些方方面面的变化,比如,军事装备上的变化,人的精神面貌的不同等。军事题材有两种,一种是现实题材,一种是军队的历史题材。但是任何题材都不能脱离事件本身,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出的作品既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又要有绘画性。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是第一位的,我觉得这是我们美术家应该全力以赴来做的事。


   郭兴华

新时代的军旅题材创作脱离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宏大战争题材的描写,艺术家就必须要真正深入内心,开拓新的创作题材。通过亲身感受,用触及人性、人道的作品来为我们揭示当代军人的精神面貌,让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了解当代军人的精神面貌和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再者,军旅题材的创作一定还要兼顾主题性之下的艺术性的传递,这两者并不冲突,但要真正做好还有难度,我们的艺术家一定要努力在主题的框架下创作出更多充满艺术性的作品,在将历史的真实转换为艺术的真实过程中,要重视艺术规律,而不能单单只注重对主题的表现而丧失了对艺术语言的把握。这样充满艺术性的严谨的主题创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

 

   王平

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可以勾勒出一部解放军军史的图史版。地方与部队都涌现出一批创作骨干,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经验值得总结。但从作品中也能看出一些问题。第一,军旅画家作为军事题材创作的重要力量,大多从基层成长起来,专业基础训练大多不足,创作思想及语言受军队文化影响,画家创作的思想负担重,不敢突破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局限;而地方画家,对军旅生活感受不深。第二,现在创作群体流失严重。不少军旅美术名家转业到地方,能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画家也因为时代因素越来越少,如何确保有一支少而精的创作队伍是个迫切问题,或许可以在专业院校教育上有所突破,比如设立历史画或主题创作专业或研修班。第三,目前图解历史的创作多,以时代精神观照历史与借古喻今的创作少,从更宏观的视野去总结、反思历史的作品少;从人性、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观照历史的作品少。第四,还应从艺术语言本体的角度,关注军事美术题材艺术语言的艺术性提高。

 

   陈明

首先,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军事题材创作有很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艰苦创作的结果。如董希文创作《红军过草地》,随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重走长征路,这种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方式无疑具有典范意义。其次,当代军事题材创作还可以在表现形式上进一步开拓,除了主流的现实主义风格之外,意象性甚至抽象性绘画风格都可以尝试。第三,在内容上,军事题材创作多表现战争的壮阔、宏大和激烈,但我觉得也可以适度表现战争的残酷,以此反映和平的珍贵。如果在深入生活、表现手法、风格体现上下功夫,相信未来还会出现一批具有经典意义的军事题材作品。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