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院这十年|激活科研创新的一池春水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回首来路,闽江学院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逐梦之旅”;展望未来,闽江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方位推进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奔向更加绚丽的“诗和远方”。十年磨一剑,奋斗正当时!即日起,闽江学院官方媒体平台推出“闽院这十年”专栏,讲述闽院故事,展示闽院成就,凝聚闽院力量,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阔步从头越,奋进新征程!
本期我们以科研创新篇的专访作为“闽院这十年”系列报道的开篇,聚焦科研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福州,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闽江学院。
福州是海洋资源大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海洋经济有着超前和深刻的思考,1990年主政福州时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从那以后,“向海而生”的思路深入人心。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建设海洋研究院是落实加快海上福州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闽江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2017年,在闽江学院校长王宗华教授的邀请下,福建省特支“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陈建明来到闽江学院,主持开展海洋研究院筹建工作。在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陈建明带领团队克服了实验室缺乏、高层次人才不足、科研基础薄弱等困难,实现了闽江学院海洋研究从弱到强、化零为整的转变,带动学校科研实力快速提升。
如今,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已经积聚了90余名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组成10余支高水平研究团队,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材料和海洋智能航运等领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有些研究工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如依托“十三五”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专项建设的海洋原生动物种质资源库已保藏近400种原生动物,建立较为成熟的鲨鱼纳米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已经研发出20多种鲨鱼纳米抗体包括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鲨鱼抗体,并和相关企业合作研发创新海洋药物。
海洋研究院陈建明研究员团队在讨论交流
海洋研究院海洋药物研发中心贾力教授指导学生
海洋研究院王军教授指导学生
筹建五年来,海洋研究院贡献了闽江学院超过半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全国科技前沿、服务“海上福州”战略需求的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和科学计划从这里孕育并挺向“深蓝”。海洋研究院作为学校人才“蓄水池”和科研“引擎”的作用不断凸显。
2019年,受福州市政府委托,闽江学院牵头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涉海科技力量于当年9月成立“福州海洋研究院”,聚焦福州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新兴产业相关科技研发,初步成果在海工智能装备、新药创制、绿色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领域已经显示出重要应用前景,为打造福建海洋强省建设第二引擎、推动闽东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动活力。
海洋研究院是闽江学院科研创新大步跨越的缩影。十年来,学校高层次科研平台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有48个省级科研平台;“海上福州研究院”和“中国(福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两个平台类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17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项、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3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599项;累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32项。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助力。学校提出“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17年以来,我校新增高层次人才254名,其中国字号人才数量从5人(次)上升到32人(次),截至目前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接近42%,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学校鼓励科技专家服务基层,十年来累计动员科技特派员320人次投入乡镇、企业、工厂等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助力乡村振兴。“互联网经济科特派”、“闽江学院功能纺织纤维创新团队”等25个团队被选任为福建省团队科特派,“养殖水净化与治理团队”等4个团队被选任为福州市团队科特派。我校2名教师入选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通报表扬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名单,3名教师入选“福州最美女科技特派员”。
目前,全校共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4个;科技专家服务团覆盖了全省34个县市区、109个行政村、307家企业,为地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坚强的智力保障。
科研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战鼓擂”。在打造科创新高地、构建创新新体系的征程上,闽江学院正踏歌而来、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丨李晓滨
图文来源 | 宣传部
本期编辑丨全媒体中心 陈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