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这五年•发展成就巡礼 | 人文学院:诗书人文礼乐闽都 在文化育人上久久为功

奋发有为的 闽江学院 2023-10-08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闽江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为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这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力求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闽院人牢记嘱托、笃行奋进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聚焦立德树人

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文化强国时代脉搏,积极发挥学院育人优势,坚持以先为引领、优为要求、效为担当,在文化育人上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教学实践、党建思政和服务地方三者统一的教育教学改革。


“先”为引领,夯实学院建设基本功



专业先行


学院以研究和弘扬闽都文化为抓手,聚焦福州市发展的战略需要,并发挥省会福州侨乡和“海丝”起点之区域优势,打造以“诗书人文,礼乐闽都”为主题的应用型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省级新文科项目落地,取得了累累硕果。学院“新文科背景下一核三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获推荐参评2021年福建省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全校2项);“‘扎根地方、吸收传统、强化育人、适应新技术’——地方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改革实践”项目获得2021年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校2项)。2022年,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国家汉办)2022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立项1项(汉语国际教育的全国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新增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省级教学应用团队验收合格。长期以来,学院持续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抓落实,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与发展质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22年分别入选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文学院与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布鲁克大学来校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冬令营活动



平台先行


高校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学院以文化研究与服务为目标,持续打造契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平台,不断扩展教育资源、形成学科优势,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目前,学院共建有1个省级人文社科创新平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福建地方语言和文学传承教育基地”“闽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闽派古琴传承基地”,2个市级平台——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中心;闽江经济文化开发与研究中心,以及五个校级科研平台。其中“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先后获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优秀创新平台、福州市“五一先锋号”、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基于现有平台基础和教育教学特色优势,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坚持文化引领助力育人新格局、新风尚。通过晨笛文学社、溯光话剧社、历史文化协会、古琴协会、戏曲社等学生社团协会牵线搭桥,将专业课程与第二课堂联系起来,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全面指导,积极打造《大学写作》《诗词鉴赏与创作》《小说创作》《剧本创作》《闽都文化》《中华戏曲基础》等艺文课程,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艺文实践,弘扬中华诗教、乐教和礼教传统。在这种促进学院专创融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文教育模式下,学院近两年来获得相关省级、国家级奖项十余项。其中,晨笛文学社获评2021年“全国高校百强社团”,人文学子创作的剧本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大学生戏剧剧本征集评选优秀剧本奖。


人文学院师生与福州文学院联合开设城市社区诗歌创作小课


戏曲社举办闽江学院第一届左海杯戏剧节



队伍先行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提升队伍发展质量。目前,已拥有一批应用型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和博士比例显著提高。到2022年,我院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9.6%,博士36人,占比78.3%,兼职硕导11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18人(拥有考古领队执照1人),获得省级各类人才称号5人次,市厅级人才称号18人次,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同时,结合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制订学院激励科研的具体举措,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以及省社科评奖的申报,开展人文学院年度教学公开课、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教学能力实践,申报应用型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等各类教师发展项目,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持续提升。近五年来,我院教师的队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14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人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现场


“优”为要求,涵养党建思政育人功


争优:坚持打造高质量党建


人文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争优”为工作导向,把好政治方向,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积极推动形成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党建与人才培养质量双向提升的工作格局。近三年,学院党委获“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第二党支部入选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并获评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党支部。获福建省高校十佳“书记好党课”1项,福建省高校“党员好故事”1项。1个党支部通过省级样板支部立项验收,1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福建省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职业能力大赛,获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当选为福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1班团支部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院党委始终以“优”为目标开展党建工作实践,在“争优”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思路,从而做到优为示范、优为引领,持续推动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书记好党课


教工党支部党员参观“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


做优:打造艺文教育中的思政课


人文学院积极发挥教育戏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以“人文有戏”教育戏剧工坊为实践平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内容体系,通过诗歌朗诵、曲艺编排、话剧表演等富有趣味的艺术形式,举办“百年风华,人文有戏”党史教育红色剧目专场等戏剧活动,将高雅红色艺术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并抓住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晚会等关键节点开展育人活动,推动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学院举办的各类红色戏剧专场获得校内外广泛关注,被学习强国、福建日报东南网、中青网、福建省教育厅等媒体平台报道。《不能忘却的纪念——革命烈士诗文(节选)》《等待--邓稼先的故事(节选)(李翚)》《无名英雄》《坊巷寻梦》等作品在相应的省级比赛中获得众多荣誉。


“百年风华,人文有戏”党史教育红色剧目《觉醒年代》


创优:建设红色宣讲思政育人品牌


人文学院注重红色文化在推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作用,建立大学生红色宣讲团,在校内外开展宣讲,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以点带面推进党员先讲先学,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青春血脉。积极构筑“红色诗书诵读”“红色经典宣讲”“党史百人百题、百人百讲、百人参演”等育人矩阵,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和时代内涵,打造红色宣讲育人品牌。近两年,学院共开展宣讲沙龙、宣讲主题研习会、宣讲服务实践等各类宣讲活动70余场,参与人次近万人,掀起了“人人争当宣讲员”的热潮。基于此,宣讲团成员林越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人文学院“大学生红色宣讲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红色育人之路”项目获得2022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大学生红色宣讲团赴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宣讲


“学习百讲”宣讲活动



“效”为担当,深化服务发展实践功




让青年走进文化,实现有效成长


人文学院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之与服务地方、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队等特色实践队伍,前往南平邵武、福州市罗源县、宁德市九仙村、泉州市安溪县等地开展学习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年深入乡村学校、基层单位、文脉古迹、街头巷尾,充分发挥自身艺文才能,走进文化、托举文化、传承文化,同时结合文化服务所长,开展普通话推广、乡村支教等实践服务,在奉献青春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实现成长成才。五年来,学院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项目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5项。


实践队员们在邵武市香铺村入户走访调研


实践队员在罗源县中房中学教授剪纸课程




让文物走进校园,提升育人质效


闽江学院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成立于2018年,是迄今为止福建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具有博物馆性质的陈列馆,不仅是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重要教学场所,更承担着涵养高校育人文化、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人文学院致力于持续加强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建设,做好专家学者设计、专业老师指导、师生志愿讲解服务等陈列馆日常运营工作和教学实践,学院还配备了不同的展览资源,定期进行展览轮换。目前,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已举办了“闽都海上丝绸之路”特展、“东南沿海商周秦汉文明”特展及“海丝遗珍”宋元闽清窑瓷器与标本展,共展出文物近三百件(套)。由此将文物学习融入同学们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走进文物、认识文物、研究文物,实现文物保护和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


“海丝遗珍”宋元闽清窑瓷器与标本展开展仪式


学生志愿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解文物




让研究走进地方,彰显社会效益


人文学院以“闽都文化研究”为抓手,坚持“办学定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科学研究围绕地方、文化传承引领地方”的学术初心与实践担当,长期投身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学院近五年获得相关横向课题21项,到账经费500多万元,开展了“福州怀安窑研究”、“闽清窑研究”、“海丝视野下的闽安镇研究”等,探索福州的海丝历史文化;承担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福州通史简编》和《福州通史》的组织与编撰工作;编撰《福州话实用字典》《闽都熟语》等方言工具书……,持续挖掘闽都文化内涵,提升福州文化魅力,助力福州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培训会在闽江学院召开


人文学院相关闽都文化研究成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高校实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人文学院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为深厚滋养,围绕专业办学和文化育人下深功夫、苦功夫、真功夫,推动教学科研争先、党建思政争优、服务地方争效,不断夯实学院发展,朝着“新文科”建设之路不断探索与实践。





HISTORY/往期推荐


我们这五年•发展成就巡礼| 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中外合作促发展,人才培养谱新篇



我们这五年•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都商学院:凝心聚力担使命 赓续前行启新程



在闽院,阳光好,遇见春天



我们这五年•发展成就巡礼| 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个“聚焦”谋发展 团结奋斗谱新篇

责任编辑丨李晓滨

文案来源 | 人文学院

本期编辑丨全媒体中心 杨明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