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巡礼】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全媒体·大传播|共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融合应用型人才
编者按
我校正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现推出“教育教学巡礼”系列专题,大力宣传推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经验,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于2018年8月经学校批准成立,设有广告系、文化产业管理系、网络与新媒体系、数字媒体艺术系等4个系,开办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等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有在校学生915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21人。自成立以来,新闻传播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亲任校长期间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融会贯通“新文科”“全媒体”、“大传播”和“跨学科”等最新学科发展,遵循OBE理念,立足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融合应用型人才。
新闻传播学院全体教职工
五育并举 多维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新传学院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党建带团建,抓队伍、求创新、树品牌、突亮点,精心谋划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探索打造“1234”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召开“三全育人”工作会议
围绕一个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院党委明确“守正创优,励志笃行”的工作思路,坚持协同联动,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全院各部门协同、教职工全体参与的工作体系,明确任务及目标要求,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推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切实在落细落小、做深做实上下功夫,多维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突出“两支队伍”,共奏全员育人“大合唱”。
1.抓教师队伍。学院党委明确提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教书育人。学院实施“三诺”机制,推动教工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就业帮扶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与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开展“三困生”精准帮扶工作、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班导师。连续召开“三全育人”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截至目前,学院有5位老师获得发树奖教金,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校优秀教学团队”,教师获评校“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各1人。一个教工党支部获批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抓优秀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持续实施“五号舍友”计划,推进朋辈教育进社区,由一批政治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党员带头对接新生宿舍,依托“闽院新传说”微信公众号分阶段、滴灌式开展理想信念、爱校荣校、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常性开展“党建”+为生“福”务日活动,加强师生联系、推进学生疑难问题解答。学生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深入班级、公寓,开展示范性宣讲活动25场。
班主任聘任仪式
学生干部聘任仪式
开展“三季育人”,树立全程育人“一盘棋”。开展“三季育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即入学季通过迎新现场布置、迎新志愿服务、家长见面会、教授面对面、学生军训等活动,让新生“享温暖、增认同、转身份”;表彰季通过评比表彰师德标兵、传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并开展集体颁奖典礼、媒体矩阵宣传等多种形式展示先进典型,让学生“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毕业季通过“梦想畅谈会”、毕业典礼、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理想、明责任、勇担当”。
落实“三季育人”
聚焦“四个行动”,推动全方位育人“见实效”。学院党委以“四个行动”创建为载体,推动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1.聚焦“立德修身行动”。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有情励志“宏志班”、学生干部培训等课程建设等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展“红色传播”品牌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摩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阅读分享红色著作,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参加红色主题宣讲获市厅级以上奖项7项。
2.聚焦“课程创优行动”。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的思政教育功能,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着力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三年来,学院有2位教师参加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有2门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立项;有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师。两个学生团队获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三等奖,实现了我院在该项赛事上历史性的突破。
3.聚焦“研学实践行动”。以“三个课堂”建设为主要架构,以寒假返乡社会实践、暑期暖风支教活动、“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实践活动、“扬帆计划”等为主要抓手,力求达到“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学院建有三明沙县夏茂小学、闽侯小箬乡湖柄村、福州晋安区日溪乡等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骨干带头参加“好年华聚福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暖风支教”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文旅建设、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青春力量,相关事迹的新闻报导先后被省级以上媒体刊播。
4.聚焦“体美劳教育行动”。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为平台,将体育课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美育课堂、专业生产实践、社会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健康生活、美的素养提升和劳动的快乐。学院目前建有7支学生竞技和健身运动队,定期开展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海报展、印象系列作品展;1个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成功获校级立项,建有2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以劳树德、以劳启智”首届高校劳动教育示范案例征集展播,并在第二届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聚焦“四个行动”
近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4人,发树奖学金6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学院获评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获评校团日活动优秀组织奖等。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荣誉近200项。
“以本为本” 强化本科教育地位 开拓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学院围绕“四心”办学理念:坚持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对照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足开齐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课程。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初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将人才培养的任务主动融入行业发展中。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持续推进数字创意产业专业群建设,开启以“创新型”、“实践型”为导向的全面深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坚持以实践教学为重心,探索多样化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强化新文科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包括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广告学专业积极推动智能化、大数据与广告的交叉融合,增设智能广告、数字广告方向课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强化 “艺科融合”,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强化跨学科协同,培养一专多能融合型人才。以产业链、创新链需求为导向,将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打造成示范性专业群,持续推进数字创意产业专业群建设。
开启以“创新型”、“实践型”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包括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将证书标准对接课程标准,构建“课程、证书、岗位”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为引领,校企合作课程、以赛代练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成省级一流课程7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占比。
企业导师进课堂
新传学生赴北京实习
产教融合,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与8家理事单位合作成立数字媒体与创意产业学院,在实习、就业、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到产教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推动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共建设4门与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近20门课程与企业共建;各专业全面导入1+X证书制度,如广告审查、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直播运营师证书(高级)等。2023年学院155名学生报名参加自媒体运营证书考试,通过率100%。 每个专业平均有3个以上实践实训基地,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一级骨干资质企业和省级主流媒体单位;获批校级劳动教育基地1个;目前全学院有实践基地16个,其中福州日报社为校级优秀实践基地。
现代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22年,新闻传播学科获批福建省主干学科,广告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五),二等奖2项(主持)。近三年教改课题获立项16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入选福建省新文科教育优秀案例1项。学院教师获福建省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闽江学院第一、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教学成果证书
三
夯实发展保障 推进质量监控与质量文化建设
资源保障教学优先。学院建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省级数字创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省传媒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工业级影视编辑制作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实训室和VR创客实验室等。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487111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13647元,近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679896元。
体验动捕设备
影像实验室
构建闭合循环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常态化组织院领导、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开展“三期”教学检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各方面。开展本科教学质量数据的年度采集和分析,以及定期发布制度的建立,加强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全覆盖,包括教学基本管理、专业与课程管理、学籍与学位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组建课堂教学督导组织和队伍,包括教师督导和学生信息员。
推进“以生为本”的质量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处理新闻信息、媒体内容创作和媒体运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具创意和价值的媒体内容。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跨学科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媒体人。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保持活力和竞争力。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200余项。
参加中国国际广告节
学院奖颁奖典礼
四
未来发展: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建设有品质的本科教育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统筹作出战略部署。学院将把准新闻传播学办学定位与特色,积极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引导师生为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推进国一流专业建设。做好广告学国一流专业验收考核工作。加强广告学专业与产业融合度,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出版教材、联合开发产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等,加大产业资源与专业的对接力度。
加强数字媒体与创意产业学院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争获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加大应用型课程建设力度。重点培育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省级一流课程。以虚拟教研室教学交流活动为抓手,打造一批省级应用型课程。
提升培养过程质量。加大主辅修、微专业改革力度,提升毕业论文(设计)中实践命题比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争取更多作品获奖。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力度,扩充高层次人才队伍,建立2-4个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型团队。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推进访学、挂职,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全力做好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福建数字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对接行业,获取横向课题立项,服务地方。
END
【教育教学巡礼】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工程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李晓滨
本期编辑|全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部 刘文静
图文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