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张胆,无法无天
加个好友吧
万一失联了呢
我不明白,这件事是如此地荒诞,为啥就没有热度。
所以我一定要说一说,让大家知道一下。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1.8万元,能买多大的房子?
小点的县城能买几平米,有点规模的大城市估计连一平米也买不到,对吧?
但是,最近就有人,以1.8万元,拍下了一座厂房。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一座厂房,还是合肥市高新区的厂房。
我查了一下,合肥高新区二手房均价为18468元/㎡,1.8万,买一平米住宅都勉强,但就是有人买到了一座6层的厂房。
更离谱的是,这座厂房,价值1.3亿,建筑总面积9555.64平方米。
1.8万拍下啊,也就是说,每平方米不到——
2元。
真是神奇,两块钱买不到一瓶可乐,但却可以买得起一平米厂房。
虽然“1.8万元拍下市价1.3亿元厂房”这个结果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看到竞拍过程,我还是觉得自己想象力太过于有限。
这个厂房之前就公开拍卖了两次,第一次起拍价为9140万元,第二次降至7312万元。
这都还算正常,但都流拍了。
于是,第三次拍卖,就做了无保留价拍卖。
究竟有多“无保留”呢?
参考价是13057.6350万元,但变卖价只有1元,也就是说1元起拍。
拍卖规则是这样的:
本次变卖开始后,如果有人出价1元,24小时内无人再应价,该出价1元即为最终变卖价;
24小时结束时如有人应价,则自动延迟5分钟。
你只需要预缴1元,保证金0.2元,就可以竞拍这个1.3亿的厂房。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每次加价幅度是——
0.01元。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1分钱。
大皖新闻的记者也交了一块钱参与了,连续点击出价按钮100次,才增加了1块钱。最后记者都觉得每次加价仅0.01元太耗时间,就放弃了继续应价。
从1元起开始变卖,经历了2天多的竞价,2024年8月5竞价结束时,本次司法变卖有140人竞买,延迟次数高达31674次。
最终应价为18161.97元。
被变卖的这个厂房的债权人,是合肥市民刘先生。
厂房现任产权人欠刘先生3000多万元,刘先生希望通过竞买取得该厂房的产权来抵债。
于是他们就发动亲朋好友,连天加夜地竞价抬价,才抬高到一万多元,可没想到最终是这个结果。
如果这栋厂房被1.8万变卖,那这栋厂房主任欠刘先生的3000多万元的债,就彻底烂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刘先生气得差一点晕倒。
那到底是谁用1.8万捡漏了1.3亿的厂房呢?
新闻说,是一位名叫刘涛的自然人。
看到这样离谱的事,大家自然觉得这位大神肯定有什么特殊背景,背后又有什么猫腻。
可是,好玩的又来了,刘涛否认了有什么特殊背景。
据刘涛自己的说法,他出生于1997年,目前是青岛一家企业的上班族,参与竞拍也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
面对其身份的质疑,刘涛说:“这个无可厚非,我要是他们,我也会这么认为。”
而且,这个刘涛还说,拍卖成功后,他并未高兴,“反而是焦虑,我担心遇到诈骗。”
2024年8月7日,北京西城区法院撤销了这次拍卖,法官电话通知刘涛撤销的消息,他才相信这次拍卖是真的。
自己拿下的拍卖被撤销,刘涛也很生气。
这就好玩了,债权人生气,竞买者也生气,那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
澎湃新闻的报道里,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仿佛给出了某种解释:
这个1.3亿元厂房涉及的刑事案件里,还有另外三件标的物,在今年4月份被拍卖,参考价分别为:5000万元、5000万元和300万元。
你猜猜最后的成交价分别是多少?
答案是:
1.61元、101.55元和50.02元。
神奇的数字,神奇的拍卖。
咱也不知道背后有啥猫腻,咱也不敢说。
我只知道,每天都在开眼界,每天都能看笑话。
而且人家每次都是明目张胆,丝毫不避着我们。
王小波说:
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TM的有意思。
哈哈,真有意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