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承良,杜德斌,李源 | 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教学模式






摘 要: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学环节出现了“失效”的现象,亟需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世界地理是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全球百年变局、“一带一路”倡议、课程思政改革等多重背景为世界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赋予了新的使命。为此,融合多种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构建了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教学新模式。提出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教学宗旨;奉行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以知识、能力和思政的综合达成为教学目标;着力实施理论课程群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代化和教学手段多元化四大建设举措。以期更好地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卓越拔尖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关键词:世界地理;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倡议





第一作者







刘承良(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和教学,E-mail:clliu@re.ecnu.edu.cn。





通讯作者






杜德斌(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研究和教学,E-mail:dbdu@re.ecnu.edu.cn。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高校纷纷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为了挖掘专业课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资源,实现思政与课程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育人效果。然而,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需要挖掘出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更关键的是做好“融”字文章。思政元素是普遍存在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是课程思政元素,但思政元素融入不同专业课的路径又是特殊的。如何设计一套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去教育和滋养学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详细谋划。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各门专业课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特色,重新审视课程定位、内容和效果,深入课程研究,重构教学模式,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专业课程”,专业课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没有好的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地理是我国高校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思维、区域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更对满足世界地理研究、服务对外交流与投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世界地理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课程本身就具备培养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才的教学要求,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世界地理时事热点问题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思政案例,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富矿”。

1 当前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亟待融入思政理念

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学习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科发展需要,满足世界地理教学要求,各高校教师在吸收借鉴国内外世界地理课程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考核评定等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世界地理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主要包括:①编写教材。如,杜德斌在广泛查阅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注重世界经济联系,重新定义区域划分规则,重视相关理论的融入,编写了《世界经济地理》教材;②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如,提出“认识世界,服务中国”“讲授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服务国家需求”的教学目标;③扩展优化教学内容。如,提出“注重时效性和开放性”“补充时事热点,联系中国实际”“突出大洲和国家的个性讲解”“融入历史素材”“融入地缘政治元素”“突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优化方式;④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提出“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方法”“融入Webquest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教学、讲座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案例式、对比式、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⑤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如,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评教评学并重”的评价体系等。此外,针对近年来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世界地理课程教师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试图将思政元素融入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梅惠等在剖析世界地理课程的素质教育价值、应用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探究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价值的方法;王勇等认为地理学中存在着人文情怀、人地和谐、服务国家等诸多思政元素,并分别从科学哲学、课程作用和课程功能层面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世界地理教学之中的方法。

从当前我国世界地理课程改革进展来看,高校教师们对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探索,为世界地理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百年变局和课程思政改革等多重背景下,当前的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一定滞后。如,在教学资源方面通常仅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世界地理教材往往更新较慢,世界发展却日新月异,仅依靠一本教材往往是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对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重视不足;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过于宽泛,缺少科研成果的融入,缺少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探讨,缺少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上缺少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当前,暂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模式。

以上诸多不足的制约特别是思政元素融入不足,导致当前世界地理教学难以满足新时代育人与服务国家的需求,亟须全面地进行系统改革。为此,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国家重大对外开放平台为世界地理教学带来的新机遇与新使命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时代下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三观、促进世界地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提供支撑。

2 “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地理教学赋予了新机遇和新使命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倡议的产生正是这种国内外局势变化的结果。当前,“一带一路”业已成为统筹国内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的伟大创举,其推行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资联系,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更为推动世界地理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1 “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地理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地理环境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基底,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形势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为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过程中的多元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新投资生产网络、新贸易格局、新文化交流、新空间联系结构等的形成与发展,这些案例本身就是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这为丰富世界及区域地理研究、推进世界地理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素材与难得的契机,同时对于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改革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与新时代社会热点话题紧密联系,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服务国家重大对外开放需求为导向,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优质人才。

2.2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世界地理教学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水平各不相同,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之时,不乏存在因对他国政治经济制度、民族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念等缺乏了解而遭遇水土不服的现象,进而对国家和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造成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世界地理教育的反映。如何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打造一批能够促进“一带一路”良性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世界地理课程做出贡献。“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需要培育一大批卓越拔尖的人才,它要求人才具备全球视野的世界观,能科学认识复杂多变的世界变局;具有家国情怀的价值观,能正确看待中国全球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具有服务社会的人生观,能综合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中国全球发展问题的创新能力。“一带一路”为世界地理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3 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我们建立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世界地理教学新模式。本文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一大宗旨、两大理念、三大目标、四大举措”(图1)。一是牢固遵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一大宗旨);二是坚持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两大理念);三是明确知识(全球视野)、能力(地理素养)和思政(家国情怀)综合达成的目标(三大目标);四是聚力实施理论课程群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代化和教学手段多元化的世界地理教学改革方案(四大举措)。进而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地理素养”的世界地理专门人才。

3.1 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

不同时期世界地理教学有不同的宗旨,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及时调整。“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服务国家需求是世界地理新的时代使命。当前,中国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其全球化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许多学生无法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全球发展面临治理失效和赤字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许多学生缺乏世界专门知识,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为此,课程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组织教学,使学生熟悉世界政治经济变局的复杂态势和趋势,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成就和挑战,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中国全球发展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德育的综合达成。

3.2 坚持“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

3.2.1 坚持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以研促教,寓教于研

当前,世界地理教学与世界地理科研的有机融合不尽如人意。事实上,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世界地理的研究成果可为世界地理教学提供大量科学的数据和素材。应提升学术眼界、胸怀和格局,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提高教学深度。在课程中,一方面,教师制定系统化的教研融合实施方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团队或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学生获得与时并进的世界新知识,建立中国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图2)。另一方面,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或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2.2 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协同促进

当前,世界地理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二者联系不紧密,未形成有效互动等问题。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故课程强调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协同促进(图2)。特别是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再造从课堂实验、课程实习、野外专业实习、室内模拟实习到毕业设计的全时段实践教学流程,通过高校联盟、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形式,打造国内与国际共培、官产学研相融的实践课程体系。

3.2.3 以“知识、能力和思政的综合达成”为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都需要融合到世界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当前世界地理教学重点仍是知识传授,但是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下,课程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研究兴趣,还要帮助他们科学理解世界政治经济地理形势,拓展其全球视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全球问题的批判创新能力,建立经世致用的人生观,最终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政“三位一体”和综合达成(图3)。

3.2.4 坚持“理论课程群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四举并重的建设举措

(1)理论课程群体化。遵循理论教学与通识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原则,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探索建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三大层次相互补充、自成体系的世界地理理论课程群。

(2)教学资源多样化。积极扩充教材资源。一方面,中外兼蓄,积极引进和翻译国外优秀世界地理教材,补充和更新中国全球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及时引入“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中国特色的全球发展理论,组织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理》和《世界地理概论》教材。另一方面,收集和整理教学团队及中国学者有关的世界地理研究成果,编写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别和区域地理丛书,整理教学团队有关世界地理与全球发展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论文集,建设体现中国智慧、丰富多样的教辅资料体系。以鲜活的中国案例帮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责任的时代新人。

积极建设多元教学资源数据库。如,结合全球政治经济热点,搭建全球政治经济地理事件库;梳理世界地理蕴含的思政元素,搭建课程思政元素库;引入中外纪录片等音视频资料,搭建视听资源库;收集中外世界地理科研成果,搭建科研成果库。并将所有数据库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库。

(3)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内容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对照思政元素库将教学内容架构重新调整,做到思政元素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时代化调整。

一方面,调整基础世界地理知识。教学内容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顺应学科发展,融入思政元素。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各大洲、各国的基本地理格局已经成为常识,不应将这些内容作为世界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做出重大调整,合理删减、浓缩和调整基础性知识或陈旧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避免包罗万象、过于宽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学科融合,世界地理课程不仅包括地理学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课程应将这些多学科知识融入到世界地理教学之中。

另一方面,及时融入时代元素。将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融入教学。随着我国和平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教学内容聚焦在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政治、经济和人文地理的教学,着重讲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与交流,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高度自觉。同时注重强调问题导向,结合全球热点问题,将当前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中美贸易战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引领学生分析当前全球热点问题,寻求解决思路和解决方式,提高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手段多元化。课程坚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邀请国内外世界地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利用新兴信息技术组织线上教学与交流;引导学生对世界地理基础知识进行课下自学;结合全球时事热点问题开展案例分析与研讨等;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谈论、交流和辩论等。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课的同时,特别增强对实践课的关注。通过设计课外实习,打造田野调查与室内模拟双时段、国内与国际双通道的实践教学精品路线;组织学生到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进行调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今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与判断,以此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使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促提高。

课程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小组辅导的有机结合(图4),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创新精神。强调地图表达(地理知识)、案例研讨(实践能力)、价值引领(德育思政)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强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发挥的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与新方法,依托“一带一路”模拟实验室,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别与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第一手资料,构建“一带一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数据库。组织学生绘制生成系列专题地图集,通过“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展演和图示化表达,增强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的直观感受,与此同时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版图的认识,提升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强调学生自主式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降低课堂对非重点知识讲解所占用的时间,将课堂效率最大化。二是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通过向学生布置课程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当前全球热点时事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探索性分析,探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化,并将分析发现进行课堂展示,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世界地理理论知识提出应对之策,使正确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方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

4 结论与讨论

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提出的新契机与新使命的基础上,融汇多种国内外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宗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举措四个方面,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新模式。同时,本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均有机融入了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结合教学反馈,进一步对教学模式进行动态评估及调整,更好地形成立德树人、地理素养和家国情怀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新局面。


原文载于《世界地理研究》2021年第4期


引文信息:

刘承良,杜德斌,李源. 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教学模式.世界地理研究,2021,30(4):873-881.

[LIU Chengliang,DU Debin,LI Yuan.The teaching model of world geograph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erving the "Belt and Road".World Regional Studies,2021,30(4):873-881.]




轻点下面蓝字, 查看近期文章


潘峰华,刘宇帆 | 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胡晓辉,梁陈岑 | 国际区域友好关系和企业全球化的知识管道构建——以浙江省和德国石荷州为例


【专辑征稿】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跨境移民和族裔社区:理论、方法和案例


杜德斌,段德忠,夏启繁,等 | 世界地理结构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军力设计


陈竹安,冯祥瑞,洪志强,等 | 南昌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风险评估及分区优化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











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