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创·聚焦】为什么中国不受发达国家待见?大概是因为我们太努力吧!

2017-02-25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匕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共青团中央出品

           阝               

导读:我们发展的目标是要成为领导型国家,能够在无人区开辟出新的产业,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雨露均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科技实力!


常常能感受到某些国家对中国的不待见,现在我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啦~

创客

青创宝

不被待见,并不能阻挡中国的崛起,展现中国的力量!勇往直前,方能得见曙光~

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一大幸事,全世界人民都将享受其发展成果!加油,中国!

创客

青创宝

蹄疾步前进,未来的世界定是更加美好!



这个题目应该改成,中国为什么不受发达国家待见。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一个奋力向上的国家。在过去的100年里面,由欧美澳日组成的发达国家俱乐部只不过迎来了四小龙和以色列五个新成员,总人口加起来9500万左右。(当然还有斯洛文尼亚之类的也被列入发达国家,呵呵一笑便是。)

这其中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只有台湾和韩国。如果把发展已经停滞的伪发达经济体台湾去掉,其实过去100年有规模崛起的也就韩国一个。


韩国体量小,只有五千万人,而且其产业发展主要冲击的是日本,所以列强还能忍。中国的体量是韩国的25倍,从欧美到日本、韩国统统受到冲击,你让发达国家怎么忍?


中国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冲击主要是三点:



一是中国产业的全面性,导致中国在和所有发达国家竞争。


西方发达国家(含日本)总共十几亿人,就单个国家来看,其人口体量无法支撑全面工业。因此,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在多个发达国家之间分工的。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包括美日德三强,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全面的工业。

就拿美国来说,液晶面板产业、高铁产业、锂电池产业之类没有;造船工业只剩下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场竞争,游轮买欧洲的,商船买亚洲的。也因为这样,美国军舰造价奇高无比,造船厂没有民用订单,都靠军队养,美国高昂的军费,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浪费掉了。



再比如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航空发动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都没有,也没有独立的航天工业。

再比如日本,卫星导航、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没有或者非常弱小,航天工业没有全球航天测绘网、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再比如军事工业,美国一家独大,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相控阵雷达驱逐舰、核潜艇这些主战武器德国日本都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而中国呢,上面列举的十几个产业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


例如大家印象中很高端的芯片设计,美国遥遥领先。IC insight发布的2015年全球10大芯片设计公司中(如下图),美国有6家,中国有2家,台湾和新加坡各1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


除了这些高端技术制造业,技术要求相对低端的玩具、服装、家具、水泥、玻璃、纺织等产业,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早就放弃了,而中国照样通吃,并且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额。

中国工业的全面性是中国工业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2010年这个年份非常重要。多年以后我们回头看,这一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我们身处在大历史时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是中国工业不仅是个“全能型选手”,而且几乎所有产业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并且很多是世界前三甚至世界第一。


想象一下,有个人参加奥运会,从游泳、跳水、篮球、跑步、跳远、足球、自行车、马术、摔跤、拳击等所有项目都能进入前八名决赛,而且还能拿下不少金牌、银牌、铜牌、第四名……那这个人该是多么的厉害。

比如互联网和卫星导航,成规模的基本就只有中国和美国在玩,中国世界第二,领先欧洲和日本。


再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凭借着阿里巴巴、华为、腾讯、讯飞、百度等公司同样紧追美国。


以云计算为例,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前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中国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同样领先欧洲和日本。



比如液晶面板,全球就是中日韩三家。技术水平上,中国世界第三落后韩日;但论产值和利润,中国仅次于韩国,为世界第二。普通人印象中牛得不得了的日本液晶产业,现在只有JDI一家,份额不到全球10%,2016年还在裁员。


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美国和韩国三家垄断了世界市场,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第三。2017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预计合计超过50%。



再比如造船业,世界三强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单论份额,中国排在第一。


再比如军事工业,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为世界前五是无悬念的。而实际上,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军费到主战武器都可以全面和美国竞争的国家。


再比如家用电器,中国、韩国、欧洲占据了世界主要份额。


再比如通讯设备产业,华为、中兴在技术水平,产值和利润都是世界第一。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大疆”在技术和产值利润上都是世界第一。


再比如服务器,2016年Q3全球出货前五的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浪潮,都是中美企业,日本和德国都没有




再比如海洋工程装备,也就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场是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强把持,中国占全球份额35%,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全球钻井平台超过80%是中国制造的。海工装备方面,美国、欧洲、日本基本都没有什么份额,中国主要就是和韩国、新加坡竞争。


中国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基本都在世界前五。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最落后的大产业,前面有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德国、荷兰,中国排在世界第七,仍然在前八名以内。


第三点是全产业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而发达国家早已停滞。


就总产值而言,中国的2015年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和日本之和了,而且2016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在6%左右,未来将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只要中国保持这个速度,到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将达到西方平均水平。

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工业产值最高之一的日本对比,201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已经是日本的40%。如果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可以追平日本或者略少。我们查看中国每年进口商品的结构就会发现,以前中国没有进入的高利润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产业,在2025年以前都可以被中国商飞和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顺利解决并且产业化,这个产业缺口会被解决掉。



液晶面板排在中国进口主要工业品的第三位,而到现在包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产设备在内,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液晶面板技术的下一代OLED显示技术,中国目前的进度仅次于韩国。而对显示行业的投资,中国是以千亿人民币为单位,远超其他国家。中国10年内完成显示产业链顶端攀爬的大趋势已成。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排在中国进口工业产品的第二位。现在,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势头已经起来了,国内各大车企对汽车的投资也是天量,这个产业也在逐渐向上攀爬。



目前,中国和西方差距最大的是集成电路及其生产设备产业,这也是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第一大商品,超过1500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大进口商品的石油,由于油价大跌,每年进口也不到1000亿美元。其他任何一种工业产品进口都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

集成电路也是我国产业链条上的最大缺口,这点我国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芯片设计已经有海思、展讯,芯片制造有中芯国际,芯片封装有长电科技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在以20%的速度发展,但是总的行业投资额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而且技术差距还很大。因此,这一行业的竞争还将长期化。


下面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过去15年发达国家的产业是如何被中国挤压的。


举例一:安防系统


2000年以前,全球视频监控安防领域都是被美国的霍尼韦尔、泰科,德国的博世等少数欧美企业垄断,是典型的高科技行业。80后小时候看的美国电影里面,都会有视频监控室的镜头,现场直播一览无余,当时觉得强得一塌糊涂。


2001年,中国成立了一家叫海康威视的企业,仅仅6年后的2007年,这家中国企业就进入了a&s评选的全球安防50强。再过8年后,2015年,你猜海康威视进步到什么水平了?

权威市场调研机构HIS在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CCTV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2015年全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6.3%增长至19.5%,排名全球第一。


不要以为海康的市场只是在中国,实际上它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比中国更快。在全球不含中国的海外市场,海康威视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6.2%增加到2015年的9%,海外业务增长高达50%,远超海康在中国的销售增速。


下图是a&s在《安全与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排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海康拿下了全球第一,还有一家中国公司大华科技也拿下了全球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前十名的营收和市场份额增速,海康第一,占48.8%,大华第二,占37.5%,远远超过欧美公司。

2016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35.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2%。很显然,40%的增速意味着欧美企业的份额又被降低了。你的市场在不断被中国企业抢走,而且被抢走的速度还很快,你心里好受? 你心里会高兴?

更要命的是,中国企业不仅能抢走你的市场,而且利润率还比你高。2016年前三个季度海康实现了211.4亿元的总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6.74%;归属上市公司利润达到了48.5亿元,同比增长了28.6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高达23%,在同行业遥遥领先。我们对比下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苹果,其2016年财年净利润率为21.2%。



有的国人,总是对中国制造极为苛刻,动辄就说中国制造都是低端、没有核心技术,一提起美国日本就是高科技、质量好、掌握核心技术、高端。实际上,中国制造科技企业净利润达到甚至超过苹果公司水平的公司比比皆是。例如汽车玻璃的福耀玻璃公司,其净利润率就在同行业遥遥领先日本企业,净利润率高达19.2%。

有的国人,一提起中国制造,就条件反射地说中国公司技术不行、管理不行、质量也不行。既然都不行,那为何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步步紧逼欧美日企业,抢夺其市场份额呢?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很多行业,我国的确还落后发达国家,但同样在很多的行业,中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质量上一定有超过发达国家同行的地方,不然何以能在竞争中不断胜利?



目前,在安防领域,中国品牌份额占全球40%以上。随着海康、大华科技,还有后面许多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安防产业将出现50%的份额和利润被中国品牌占领的情况,也就是中国VS世界。

另外值得一提,安防系统使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掌握在海康手里,而对于安防用的芯片,华为海思已经成了全球市场上的三家主流安防芯片供应商之一(另外两家是美国的安霸和德州仪器)。除了海思以外,还有中星微、上海富瀚等国产芯片厂家。另外摄像头用的CMOS成像芯片还有比亚迪(对你没看错,就是造电动汽车的比亚迪)等供应商。



举例二:光伏产业


中国的光伏产业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从中国企业大举进入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光伏产业,到把国外主流生产商全部打垮破产,中国企业自身也遭遇多年全行业亏损,然而咬牙坚持,凭借着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全产业链降成本,最终实现全行业盈利,并且形成了对全球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垄断地位。这中间故事的精彩完全和中国液晶产业奋起的故事有一拼。

中国光伏产业的故事完全体现了中国产业人前赴后继振兴实业的精神。虽然中间出现过大量的过度投资一度造成了全行业产能过剩和亏损的情况,但是中国的有钱人拿钱投制造业,即使失败了,也比炒房炒股要好上千万倍。

光伏产业曾经是欧美和日本垄断的行业。2001年,中国光伏界的传奇人物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中国产业界才第一次知道了光伏发电技术。4年后的2005年,施正荣凭借尚德的迅猛发展成了中国首富。但即使这样,当时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有200MW左右,只占全球1.8GW产量的11%,而日本占40%,欧洲占大约45%。相比2016年每瓦价格只有0.5至0.6美金,那时候每瓦太阳能组件价格在5美金以上,典型的发达国家把持的高利润行业。



2005年不只是中国份额只有全球的11%,光伏组件的EVA膜、光伏背板材料、光伏玻璃、硅片、硅料等基本全都依赖进口,中国只拥有电池片制造和组件生产技术。

光伏组件的原料是高纯度的多晶硅料,需要99.999%以上的纯度。2005年,中国还不掌握硅料提纯技术,中国多晶硅产量只有约80吨,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2.87万吨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时,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所需的多晶硅近乎100%需要通过进口解决,而德国wacker、美国MEMC、日本三菱等多晶硅料企业凭借着高纯度硅料制造技术赚取了大量利润。

2005年,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仅仅30美元一公斤;而到了2008年,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光伏产业,多晶硅硅料价格竟然冲高到了超过400美金一公斤。由于中国组件生产商集中在下游环节,外国供应商赚取了大量利润。



中国公司当然不会甘心被人卡脖子,突破太阳能级高纯度硅料生产工艺后,也开始大举进入多晶硅制造环节。到了2015年,中国高纯度多晶硅产量达到1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34万吨的48.5%。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也从2008年的每公斤超过400美元,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100元,2012年的50美元,2015年的20美元。

中国现在每年仍然会进口部分硅料,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进口价格低。外国供应商在工艺上领先导致生产成本总体仍比中国厂家略低,因此可以低价供应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天量产能的存在,外国多晶硅厂家已经无法随意提价,一旦提价就会激活更多的中国产能。



不仅是硅料,中国公司还突破了用硅料制造硅锭,把硅锭切割成硅片的生产工艺,下游的三个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到了2015年,已实现:


中国硅片产量48GW,占全球总产量60.3GW的79.6%;


中国电池片产量41GW,占全球总产量65.5GW的62.6%;


中国光伏组件,也就是太阳能面板产量达到45.8GW,占全球总产量60.2GW的76.1%。



上述包括硅料在内的四个制造端主要生产环节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

当年,光伏产业的全球龙头是德国,一直到2008年,其全球市场份额还是世界第一。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德国光伏产业几乎全行业破产,博世和西门子卖掉或停止了太阳能业务;Solon、太阳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宣告破产;唯一幸存的大公司现在只有SolarWorld,该公司迫使债主放弃部分债务并赢得卡塔尔的大力投资,这才喘过气来。

其它企业虽然还有残余或后续产能,但它们都不是独立企业。除了Solarworld外,德国太阳能工业几乎已经死亡。2013年底,德国太阳能产业只拥有4719个工作岗位。2016年9月,只有3719名员工的德国solarworld宣布其德国工厂再次裁员500人。



不只是德国,日本光伏组件本来是被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据的,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还占据了日本90%的光伏市场。而到了2014年,日本已经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日本市场份额的40%以上。日本本土的京瓷、夏普、三菱等光伏厂家,不仅无力在海外市场和中国竞争,连本土市场也被蚕食。

中国企业不只是份额大,而且利润高。以多晶硅料和硅片的国内龙头企业保利协鑫为例子,2016年上半年,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31.59亿元,毛利率为32.9%,净利润达13.89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0%。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组件龙头之一的晶澳太阳能公司营收为38.2亿元人民币(约合6.01亿美元),净利润为2.592亿元人民币(约合4080万美元),净利润增长69%。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季度的净利润。

而日本光伏的前两名,夏普太阳能在2016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亏损184亿日元,亏损超过10亿人民币;而日本京瓷太阳能2016年第二季度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13%。



光伏产业的全球份额和利润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企业手中,中国超过全世界。不只是各环节制造工艺和市场份额的获取,核心材料也全面国产化。

下面以光伏组件核心材料之一的EVA膜为例。EVA膜既需要很好的粘性能够把电池片和组件表层玻璃粘贴在一起,又需要很好的透光度保证电池片得到阳光照射,而这些特性要在阳光照射下得保持25年以上。

EVA膜的生产技术以前只掌握在日本三井化学、普林斯通和美国胜邦几家公司手里面。2003年,杭州福斯特公司才刚刚成立;2015年,该公司已经占据了全球光伏EVA膜40%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总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全球80%,美国和日本品牌基本淡出了EVA膜市场。



再比如光伏组件关键材料的背板,是光伏组件实现电绝缘的核心材料,同时又要求具备很高剥离强度,对电池片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水汽渗入,同时要能抗老化,抗风沙腐蚀,还要能够有效的反射阳光,提高电池片的光伏发电效率。

2005年也是由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几家外国企业把持全球市场,而且杜邦的品牌Tedlar和阿科玛的品牌KYNAR已经成了光伏背板材料代名词。TPT和TPE材料是光伏背板的标准主流材料,这个T就是指杜邦公司的Tedlar。

2007年,江苏苏州成立了一家叫赛伍应用技术的公司,凭借着公司自主开发的KPK和超级KPE光伏背板材料,仅仅8年后的2015年,这家公司已经是全球光伏组件背板份额的全球第一,直接挤压了国外供应商份额。

值得一提,赛伍应用技术不仅是中国光伏组件背板标准的制定者,而且也是中国变频器绝缘材料的标准制定者,一家企业制定了两个国家标准。赛伍是世界仅有的三家能够设计制造变频器绝缘胶膜的公司之一,另外两家是美国胜达(Sheldahl)和英国GTS。



除了光伏材料,中国企业还进入了光伏生产设备行业,目前主要的十种生产设备,已经有七种实现了国产化。2016年,一条100MW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仅需要6000万元左右,而在10年前,大约需要1.6亿元~2亿元。

例如把光伏组件的电池片焊接在一起的串焊机。光伏组件的电池片是用硅片制作的,非常薄,厚度在200微米以下,用机器把这些电池片用金属焊带焊接在一起,需要机器有很高的精度和技术水平,否则电池片非常容易破损。

仅仅在2013年以前,中国所有的光伏工厂购买的串焊机,都是来自德国TT(teamtechnik)、德国索蒙特(somont)、美国库迈思(komax)、西班牙格罗斯贝尔(gorosabel)、西班牙蒙特拉贡(Mondragon)、日本Toyama、日本NPC和韩国HANWHA等国外进口设备厂商,他们占据着国内太阳能电池串焊接设备行业绝对的市场份额。他们卖给中国企业的串焊机,一台价格普遍在400多万人民币以上。



2013年,中国无锡出现了两家串焊机企业,他们都实现了串焊机国产化并且推向市场,一家叫无锡奥特维,一家叫无锡先导智能。实现了国产化的串焊机,价格仅为100多万人民币,是欧洲日本企业价格的四分之一。

经过近三年的竞争和发展,2016年市场格局已大相径庭,中国市场新增产线串焊机95%变成了国产设备。在国外厂家中技术相对落伍的美国komax、日本NPC、toyama企业都相继退出串焊机市场,只有德国帝目公司teamtechnik尚有少量市场份额。

以无锡奥特维为例子,进入串焊机市场后,这家公司在2013年收入还不到100万,而到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82亿。无锡先导智能更是增速惊人,2016年前三季度收入达到5.94亿,增长112.86%,净利润为1.53亿,增长128.92%,净利润率高达25.8%。


当然,光伏产业部分生产设备还需要进口,但是中国已经在逐步挤压其市场份额。



举例三:空调


2004年,中国空调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实现销售收入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4%,实现净利润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4%,净利润率为3%。

而到2015年,格力营收977.45亿元,净利润为125.32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3%。10年间,格力收入增长了7倍,利润增长了30倍,净利润率提高了4倍。

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增长到了2015年的23.1%,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期的美的、海尔空调的全球份额也在增加,那么谁的份额被抢走了?欧洲、美国和日本家电企业的。



我们拿格力和日本两家空调龙头企业大金空调和三菱空调比较一下。


大金2015年营业收入为191亿美元,净利润为12.8亿美元,净利率为6.7%;三菱空调2015财年销售额约7200亿日元,折合68亿美元,净利润约4亿美元,净利率约6%;格力2015年营业收入达150亿美元,净利润达19.28亿美元。

2015年,格力收入150亿美元,相当于三菱、大金收入之和258亿美元的58%;


格力净利润19.28亿美元,超过三菱、大金净利润之和的17亿美元;


格力净利率高达12.9%,高出大金6.7%和三菱6%一倍。


格力空调一家净利润就超过日本两大龙头空调企业之和,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中国还有其他两个空调巨头美的和海尔,其中美的的净利润率同样高达13%,和格力不相上下。除了三巨头以外,还有志高空调、海信空调等二线品牌



中国空调产业曾经产值和利润都远远不如日本,而现在产值和利润都大大超过了日本。中国还在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份额,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格力空调出口高达17亿美元,增长24.5%。如果算上格力在巴西等海外工厂的销售额,格力来自海外的销售额更高。世界空调生产企业主要就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由于中国其他家电企业海外收入也在高速增长,格力出口的增长就是在挤压日本韩国的份额。



中国不受待见,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奋起挤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空间。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不能和世界成为简单的“零和游戏”,不能只中国发展,必须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中国的产业链有这样的趋势,每进入一个行业,就把这一个行业高中低端通吃,尤其是低端,直接做成白菜价,即让发达国家的企业无法生存,又让后面的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个行业无利可图,投资回报时间延长,工业化难度加大。

比如下面的这则新闻,在印度市场的中国手机,2016年底占到了印度50%的市场份额,不只是韩国的份额被挤压,印度本土手机的份额也从40%下降到20%。



我们要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的进步都是跟随型成就,领导型成就比较缺乏。跟随型国家的发展都是“零和游戏”,别人在那里玩,你冲进去大发展,就把别人的份额给挤压了,你不受待见,那是正常的结果。你在街上开家包子店,突然来了个人和你竞争,你竞争不过垮了,心理自然不爽。中国发展的目标是要成为领导型国家,能够在无人区开辟出新的产业,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雨露均沾。

这个世界唯一的领导型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的特征就是能够开辟出一个个崭新的产业,打破“零和游戏”的桎梏。


1915年,美国发明汽车流水线生产,造就了汽车产业的繁荣,汽车产业至今是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的第一大工业。


二战后美国发明了集成电路,直接创造了家用电器等电子工业,索尼、松下成为受益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明了微机,直接造就了PC机和笔记本电脑产业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人又开创了互联网和windows这样的全新产业,完全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形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程序员们成为了受益者。



21世纪,乔布斯又发布了智能手机,直接带动了全球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网络流量猛增,运营商大规模上3G、4G,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任正非说要感谢苹果是有道理的,没有苹果开创的智能手机时代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网络流量,那么对运营商新建管道扩容的需求就不会有那么大。

现在美国又在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将又是超级大产业。中国现在紧跟美国,中国已经发现了一个道理:美国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绝对不会错。在过去的100年里,美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在稳固自己领导者地位的同时,也带动了全世界的共同发展。

中国现在也在逐渐尝试能开创一个产业,例如量子通信,北京到上海1000公里级别的通信网已经建成,而且已经有公司从中受益。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仍然是跟随型国家。



要想减少利益冲突,中国必须成为能够开辟新产业、开发人类新需求的领导型国家,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受益,打破零和游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科技实力!


素材来源:宁山南


延伸阅读


【青创·聚焦】《朗读者》开播即火!“清淡”成这样的综艺为何圈粉无数?


【青创·聚焦】你为梦想做过最大的努力是什么?(来自“@微博搞笑排行榜”的热门话题~)


【青创·聚焦】“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揭晓!(中国脊梁~)



执行主编:李仁泽

策划:杨安鑫|责任编辑:邹粮平

投稿邮箱:zgqncyxd@126.com


欢迎评论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

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