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孝感全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保护“五个到村”

创青春 2020-08-19

创青春

共青团中央服务青年发展

微信平台


导读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阵地建设到村、机制健全到村、队伍配备到村、安全管理到村、活动开展到村“五个到村”,打通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阵地建设到村


今年年初,孝感市出台《全市村(社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和《示范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选址、建设、制度和台账管理。按照有娱乐室、有亲情电话室、有视频聊天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儿童主任“五有”的标准,今年拟建设村级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100个,每个乡镇建设1个以上,实现乡镇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社区)利用闲置资产,改扩建或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孝南区将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采取由区民政局统一设计、集中配备设施设备的办法,建成19个村级留守儿童之家。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92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安全可靠、管理有序的校外活动场所。机制健全到村


市、县建立民政、公安、教育等16个部门和群团组织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会商、分头分类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强化监护干预等相关机制。村(社区)签订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责任书4.6万余份。全面深化“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确保每名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按照“定位到村、识别到户、建档到人”的要求,农村留守儿童实现了校有档、村(居)有簿、乡有册、县有数据库。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一人一档”登记表、村级留守儿童汇总表、监护责任确认书、留守儿童强制报告责任承诺书、强制报告、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电话、视频通话档案、农村留守儿童谈心谈话等档案,配备专用档案柜,实行档案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以党员干部为主、邻里为辅,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督促、生活上帮扶、情感上抚慰、安全上监护。队伍配备到村

在云梦县、大悟县、孝南区和孝昌县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创新试点,市、县两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专人为联络员,建立县、乡、村三级留守儿童信息员制度。村级落实儿童主任制度,印发《儿童主任工作手册》近3000册。明确儿童主任负责定期走访儿童家庭,发现困境儿童及时向乡镇政府报告;督促儿童监护人或受托照料人落实责任,对履行不到位或拒不履行义务的,进行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视情况报请当地派出所依法处置;协助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申请办理有关儿童的社会救助等事务,协助乡镇政府、引导志愿者,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展干预帮扶。全市共设置143名乡镇督导员、2871名村儿童主任。孝昌县选聘优秀妇女1500余名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各种关爱活动百余次,惠及留守儿童1.6万人次。安全管理到村


搭建四级监护网络,实施有效监护。在家庭监护网络方面,学校、村(社区)分别与委托监护人签订责任书,落实监护责任;在校园监护网络方面,学校以安全教育为主,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在村(社区)管护网络方面,做到一村一警维护权益、一天一巡提醒安全;在社会关爱网络方面,组建以义工联为主体的巡河服务队、以司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维权服务队、以卫计部门为主体的卫生健康服务队、以文体新局为主体的网吧巡查服务队、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校车安全服务队、以公安为主体的校园周边安全服务队等“六个服务队”,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问题。活动开展到村


整合资源,凝聚合力,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等方式,让村级关爱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发动爱心志愿者5254人,结对贫困留守儿童4595人,参与农村留守儿童达28821 人次。开办“希望家园”105处,招募志愿者568名,为3860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教育。市救助管理站与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市义工联联合开展“守望麦田”、“阳光同行”、“护苗行动”等项目,惠及农村留守儿童4000余人次。孝昌县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200余场,受益儿童5000多人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投入20万元,实施儿童愿景行动公益项目和希望伴成长公益服务项目,项目受益儿童达10317人次。孝南区、云梦县、大悟县动员机关干部、学校教师,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代理妈妈”,发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知心哥哥姐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希望家园”、“牵手计划”、“彩虹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情感缺失、生活缺助、学习缺教等问题。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源:民政儿童福利(ID:gh_8ee6f5e2ebd3)编辑:成伦恺校审:曾巧澜责编:张文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