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青春致匠心 | 王玲明:用心雕塑工匠人生

创青春 2020-08-19

创青春

共青团中央服务青年发展

微信平台




“做老师挺好的,还有寒暑假期,多美!”朋友羡慕地说,王玲明老师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作为淄博市技师学院的一名钳工专业教师,王玲明确实没怎么享受过假期的悠闲。每逢周六周日,暑假寒假,别人休息,他在训练。手上、胳膊上,血泡起了又破,破掉的地方还没长好,又起了新的血泡,手上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老茧,家里孩子都不让用手摸摸脸颊,说爸爸的手像锉刀一样。


提起王玲明,淄博市技师学院里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非常佩服,无论是为人还是技术,他都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工匠”。在平凡的技能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并在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工具钳工项目上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工匠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9年暑假,每天早上5点半,透过窗户总能看到学院实训楼钳工实训场地一角的工作台灯光亮起。王玲明独自一人伏在工作台上,专注的眼神里透露着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不一会儿,他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汗水从额头滴到手上,手里紧紧攥着锉刀,青筋凸起,灯光下尤为明显。这是王玲明为了备战省赛,冲击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的紧张又枯燥的训练。


钳工是一项精密细致的技术活,在作业过程中对人的手感要求特别高,难就难在力度不好拿捏,每一步都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经验。为此,在集训过程中,王玲明对自己要求格外严格,工件锉配过程中,都会把工件公差等级提高一个精度,0.10毫米的按0.05毫米做,0.05毫米的按0.02毫米做。钳工练习也是一个非常辛苦、枯燥的过程,但王玲明却把学习的苦和累当作考验意志和提升能力的最好方式。从2019年6月份开始,他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进行训练,严格实行一日一测、一日一评,白天进行实操练习,晚上进行理论复习及CAD操作。


全国的比赛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变化、规则和要求,与训练中的设想完全不同,这就非常考验选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选手是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王玲明加大了强度训练,也是这种高压、高强度的训练,让王玲明在赛场上更加自如地发挥了自身的实力。


对于“振兴杯”大赛,他并不陌生,2016年8月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由于技术工艺上的不成熟,一个细节的失误,让王玲明与冠军无缘。那次的失败,让王玲明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自己平时很多细节没有做得很好。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王玲明不断练习、改进方法,重复练习基本功,增加熟练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层层选拔,三年之后的重新征战,王玲明终于取得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项目决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成绩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坚持和付出,是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坚持和执着。


2010年7月,王玲明从淄博市技师学院毕业,凭借学生时期的优秀成绩和卓越表现,留校成为了一名钳工实训指导老师。十年磨一剑,从稚嫩到成熟,从生疏到熟练,在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钳工实训指导老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淄博市技术能手”、淄博市“青年岗位能手”“淄博市行业岗位能手”“淄博市有突出贡献技师”……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凝聚了王玲明这十年来每天的进步。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玲明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带的学生在省市乃至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名次,还有一名学生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备赛选手,创造了山东省该项目的最好成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岗位都能成才,职业生涯也会越走越宽广,作为一名教师,把自己学到和掌握的技能,一届一届学生传授下去,和学院的师生一起在技能成才之路上踏实走下去,王玲明用自己的努力阐释工匠精神,践行技能梦想!


人物感言

我们新时代的中国工匠要厚植家国情怀,要有艺无止境的学习理念,要有“要做就做最好”的志向。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持之以恒、潜心钻研,耐住寂寞、专注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

——王玲明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作者:吴梓菁、孙一豪

编辑:胡释如

校审:成伦恺

责编:林坤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