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局“运营环境”要变?邻国点了新的“科技树”| 国际

关注国际科技的 中国气象 2021-01-18

  

耳朵“读”新闻👇

【封面新闻】

美国气象频道创新播报方式

AR技术展现冰层变化



近日,美国气象频道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介绍冰上安全知识以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冰层

早在2018年9月,美国气象频道副总裁麦克·波特就曾向《华盛顿邮报》表示,他们正在努力改变天气预报节目的播报方式。美国气象频道已经借助AR等技术模拟了飓风天气,也在加强虚拟和混合现实技术利用方面制定了相关计划。到2020年,美国气象频道计划在近80%的节目中采用这些视觉辅助技术。    


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区降水量将发生变化

近日,智利大学、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和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称,到2040年,即使达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全球很多小麦、大豆、水稻和玉米的主产区降水量也将发生变化,其中欧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而热带地区及其北部将变得更加湿润

开局一张图,资源分布状况要变?


当前,小麦、大豆、水稻和玉米等四种作物占全球热量摄入量的40%左右。研究显示,全球14%种植这四种作物的农地将变得更加干旱,而31%种植这些作物的土地将变得更加湿润。具体而言,未来将变得更加干旱的区域包括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部非洲、南美洲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墨西哥中部的小麦耕地也将变得更加干旱;未来将变得更加湿润的地区包括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和美国东部。

在各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和印度种植上述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都将变得更加湿润;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亚洲其他大型水稻生产国,欧洲北部、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小麦种植区,其降水量也将增加

湖北雨后梯田

降水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产量增加。不过,考虑到海平面升高、气温升高和洪水潜在风险增加等因素,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也未必能增加。   

 

日本气象厅研发强风预测系统

可用于自动驾驶辅助技术

近日,日本气象厅研究所开始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拟用于预测可能影响陆地和航空运输安全的强风天气。该研究所旨在用4年时间开发该系统。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协助自动驾驶汽车或飞行器避免强风、龙卷风等造成的危害。

一般而言,多数强风天气系统发展很快,其随意性和突发性导致人们很难预测它们的潜在影响和发生位置。继2005年强风导致铁路脱轨事件发生后,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也在运行自己的系统,探测可能发生的阵风等,不过该系统的应用还比较有限。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可利用天气雷达提供的气流数据,以此判断强风天气是否会发生,准确率可达90%。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需要收集更多今年夏季强风如何产生的相关数据。

德国政府成立“气候内阁”

德国联邦政府3月20日宣布成立气候保护内阁委员会,由总理默克尔直接领导,旨在推动相关立法,实现气候保护目标。

德国“气候内阁”成员包括6位部长,也会视情况纳入政府内阁其他成员。其中,由舒尔茨领导的德国环境部将在今年底起草法案,计划到2020年和2030年时,碳排放总量较1990年分别减少40%和55%,最终实现零排放的长期目标。

舒尔茨呼吁德国的部长们履行《巴黎协定》,与其他联合国和欧盟成员国共同努力。而无法达成各自目标的部门,将受到预算减少的惩罚。

据彭博社报道,如果德国无法实现减排目标,2020年至2022年,德国政府预计将每年从预算中拨出1亿欧元,从欧盟其他成员国手中购买碳排放额度。

要实现上述减排目标,德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其中,交通部面临困难尤其大。

德国奔驰汽车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伯恩哈德·马特斯表示:“在未来三年内,我们将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400亿欧元,在数字化、互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180亿欧元。”   


意大利发射PRISMA地球观测卫星

当地时间3月21日22时50分35秒,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织女星”(Vega)运载火箭搭载意大利PRISMA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升空。

PRISMA卫星是一颗小型超光谱成像卫星,由意大利空间局负责管理运行。PRISMA卫星拍摄的图像将帮助科学家对环境进行研究,并对土地利用、自然资源、水污染、土壤混合物和碳循环监测提供支持

PRISMA卫星发射现场

PRISMA卫星的同名传感器由意大利航空航天公司Leonardo SpA开发,包含一个可在237个可见光、近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波段下运行的超光谱成像仪,光谱分辨率可达12纳米。传感器还可以在30米分辨率下对地球表面实时成像。卫星还配有一个全色成像仪,可在相同范围内提供5米分辨率的观测图像。这两个成像仪可以通过一个孔径为21厘米的三镜透镜观测地球。

PRISMA卫星将在距地球表面61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高度上运行。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原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工作室官网、nasaspaceflight网站、今日日本网等 

图片、视频来源:美国新闻工作室官网、Arianespace、新华网等

编译:吴鹏 刘淑乔

微信编辑:卢健

投稿咨询:010-68409426(段老师)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