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 | 在高山上“打理”气象雷达站,是怎样的体验?
在海拔1486.9米的福建省龙岩红尖山顶上,矗立着龙岩国家天气雷达站。这座雷达站,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被预报员亲切地比作守卫华南与华东区交接处的“千里眼”!
这里,也是龙岩市气象局雷达站的机务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的阵地!
那么,在高山上担任一名气象雷达站机务员,是种怎样的体验?镜头下的24小时,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主人公——倪青汉。
视频记录倪青汉的一天。
6月10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一大早,简单收拾之后,倪青汉告别家人,踏上了前往雷达站的路,开始持续一周的雷达保障值守工作!
从2001年分配到龙岩市气象局起,倪青汉就从事着红尖山天气雷达站机务员一职。他主要负责雷达站的巡检维护和值班值守工作。与新一代天气雷达打交道,他一干就是20年!
倪青汉准备出发前往雷达站。
雷达站离城区30公里,机务人员平时上下山采购东西并不方便。加之每次一上山值守就要持续一个星期。备好这几天的干粮,是倪青汉上山前必做的事。
倪青汉在超市购买山上的食材。
9点40分,车辆在距离雷达站还有2公里的地方停下。倪青汉下了车,穿过一片树木丛,去检查附近的水房。处于半山腰的水房是雷达站值守人员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
由于海拔高,高山站用水、用电相对困难。红尖山一到夏天就多发雷电,所有电器一遇打雷就要关掉;到了冬季,则气温一般比市区低5℃左右,一旦结冰,水管就会被冻住,用水只能靠人工搬运。
2020年冬天,倪青汉和其他值守人员就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断水期!
检查水房是一周工作的开始。
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往上,雷达的巨大圆形穹顶在眼前渐渐清晰。10时许,倪青汉终于到达了红尖山雷达站。
雷达站的小狗见到倪青汉格外热情,围着他打转。
一到站内,倪青汉便开始了业务交接工作。填写业务值班日志、巡视站内环境、查看机房设备……他严格按照交接班要求,不漏掉每个细节,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能从容应对。
倪青汉通过监视屏查看站内环境。
12点,倪青汉完成接班巡视工作,已到了午饭时间。这天,除了日常值守,还有雷达维护任务。简单用餐过后,倪青汉需要着手开始准备。
简单几个菜、一碗大米饭,就是倪青汉的午饭。
13点,倪青汉穿上防射服,带上维护登记簿,走进雷达机房。每周一次的维护,一般需要耗时3至4小时,是对雷达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或是开展抗旱增雨、人工消雹作业时,雷达常常要24小时开机。工作时间一长,就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问题,保证雷达稳定运行。
倪青汉走进机房开始周维护。
停机、检查、维护……倪青汉熟练地进行一系列操作。
“每周的维护,虽是一项常规工作,年年天天如此重复,但容不得一点一滴马虎的。尤其是,龙岩雷达站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突发事件多,日常维护就是安全保障。”倪青汉说,2020年9月7日晚,站里就出现了变压器故障。他冒着雷暴雨天气进行抢修,经过通宵作业,才保障雷达正常运转!
倪青汉认真查看发射机面板的工作状态。
在维护过程中,他必须爬上雷达顶部。虽然雷达白色的圆球外观好看,但球内却大有乾坤。爬上这个球体的内部并不是易事。倪青汉爬了近5米高的专业扶梯,小心翼翼地进行大油池液面检查。
倪青汉爬上雷达顶部,检查大油池液面。
16点30分,倪青汉完成了全部维护工作。由于雷达系统结构复杂,要做好一名机务员,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即使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也会翻阅书籍“充电”。阅读,这也是在山上度过孤独时光的乐趣之一。
休息时间,倪青汉翻看书籍学习业务知识。
19点,倪青汉完成雷达每日值守的业务填报工作,结束了今天的既定任务。
晚饭时间,他打开手机视频与家人通话,询问家里的情况以及儿子的学业。
“女儿还小,每次上山,一待就是一周。碰上灾害性天气,一连半个月在山上应急值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照顾家庭的任务,就落到我爱人一个人的肩上。”
言语间,他流露出对家人的感激及几分亏欠。
倪青汉与家人视频通话。
夜深了
倪青汉将值班电话放在枕边
进入了一周山上生活的
第一个梦乡
这样的日子
对于他和同事们来说
就是平凡的重复
但,纵使高山无言
水滴石穿,风吹林响
已然记录下了
这批“雷达守护者”的岁月
为什么他们耐得住寂寞
受得住清苦?
是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
爱得深沉!
中国气象报社x福建省气象局 联合出品
作者:陈丽清 陈献朝
视频摄制:高天 陈丽清 郑秀兰
审核:段昊书 崔国辉广告投放及商业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