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天狼星”到“铁血首相”,这个老头称得上“投胎式演技”了! | 影评

2017-12-06 看电影专业户 暴娱

戳上面的暴娱关注我们喔 

 

文 | Lynch


《至暗时刻》这部早在3个月前娱小妹(ID:baoyu_18)就开始关注的传记题材电影,这部本以为要等到2018年才能看到的讲述腐国人民心中最伟大首相故事的电影,竟然在中国先行上映了!而且足足提前了1个多月!


更加反常的还有《至暗时刻》(原名:《Darkest Hour》)这个片名,翻译得简直太走心了······

 

买票选座一气呵成!在去往影院的路上,娱小妹心中就好像开出一朵狗尾巴花,虽不起眼却足能带来一天的欢畅。观影之后的感觉就是惊艳、享受,好看极了。

 

至于好看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假如12月份只能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的话,那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就是这部《至暗时刻》。



没错,今天我要把我所有的赞美都给它,就是这么任性。

 

年初时包场看了脸叔的《天才捕手》,现在又包场看了狗爹的《至暗时刻》,而且还发生在帝都,貌似大家对这种文艺的传记类电影总是兴趣缺缺



看着这部着实是我心头好的佳作那可怜的排片和票房,甚至都比不上隔壁岩井俊二消耗情怀的重制动画,也就只有豆瓣磕磕绊绊逆袭到8.7的评分,可以算作一丝慰藉,实在忍不住想发一下牢骚。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开始变得抗拒文艺,往往描述一个人带有此类属性时,总是带有一丝讥讽。



人们趋之若鹜的只有搞笑和话题,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仿佛弃之若履,不懂、晦涩、无聊、不能当饭吃,成了拒绝时惯用的说辞,理直气壮的就好像不了解唇彩、香水、穿搭就会影响到他们欣赏美女一样。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由浅入深,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数学要先学加减法,语文要先会背拼音,就连广播体操也要先学分解动作。



对于知识从理解到应用,我们需要从简单向复杂的推演和扩展;对于肢体协作的熟练度我们也只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加强肌肉记忆,这都没错。

 

但是,艺术不同,艺术是唯一需要由上至下才能融会贯通的



因为我们精神强大到天生就能分辨美与丑,学舞蹈的孩子上来就要学芭蕾而不是广场舞,音乐系的考试不会让你上去吹一段口哨,不懂绘画的人也能看出来蒙达丽莎远远美过儿童简笔画。

 

所以我们要欣赏文艺三杰的作品、要听世界名曲、看世界名著,不是为了装X,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美的定义树立一个标准。

 

法乎其上得其中,想想如果我们的标准只停留在烂片、神剧或者综艺,只会娱乐了时光消费了自己,那该多悲哀啊。



此前,很少会用到艺术这样高大上的名词来刻意抬升逼格进而自我标榜品味。

 

但是电影作为人类的第7艺术,不仅仅需要爆米花式的视觉冲击来负责平易近人维持生态,偶尔也需要一些作品来撑起艺术的门槛展现应有的美感。

 

而这部《至暗时刻》恰好就承担了后者的重担,同时还兼顾上了平易近人。



先来交代下故事背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之后,开启了二战的序幕,英法这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开始对德宣战,本以为的小打小闹却变成了蔓延全世界的战火。

 

这一仗,彻底打懵了整个西欧,比利时、荷兰、法国没撑过几个回合就已经被干趴下了。

 

1940年5月,几乎是英法全部战力的几十万大军被逼退到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小镇敦刻尔克,当时的苏联还是德国人的盟友,墨索里尼也是希特勒的狗腿子,只要把这批残兵败将干掉,整个欧洲基本就是唾手可得。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由于绥靖政策而被弹劾,然后我们今天的主角温斯顿·丘吉尔出任了当时英国的首相,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


上台后成功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发动机计划”,撤出了当时几乎被困的全部兵力,而影片的剧情,也将视线聚焦在了这一个月内的动荡。


好多影评中反复提及了丘吉尔出场时的镜头,点燃一根火柴照亮了那张不断出现在教科书上的脸,摇曳的点光源若隐若现,直到窗帘拉开明亮了所有黑暗,这一幕实在是精彩绝伦。



但是影片中的炫技不仅于此,乔·赖特可能是我见过把场景切换玩得最高级的导演,影片中随处可见脑洞级的转场,其中有一幕是丘吉尔要去法国给法国人民加油鼓劲让他们多坚持一会。


飞机上的丘吉尔向下张望然后镜头拉伸向地面一个小男孩把手圈成望远镜仰视着划过天空的飞机,拳头握紧然后丘吉尔就出现在了法国机场。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惊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张大嘴巴惊叹一句“哇哦”!



导演很聪明的在显示时间时,先是显示之前出现的时间然后变更到现在要进行的时间,这种翻日历般的熟悉感可以让沉入剧情的观众很清楚的计算出这段剧情是发生在几天之内的,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感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出当时丘吉尔的压力。

 

在当时的英国,丘吉尔应该算是最孤独的一个英国人了,为了让民众的精神信念不被摧毁而无法全盘说出真相,为了拖延敦刻尔克的撤退,不得不让4000加莱驻兵去送死。



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信,甚至对自己抗战到底的决策也深知是场豪赌,毕竟,在面对绝对优势的德军进攻时,撤退30余万人连丘吉尔本人都不曾想过。

 

可是,希特勒在德军离敦刻尔克仅有10英里时下达了停战命令,这一决定到今天都是未解之谜。

 

突然想起《神奇女侠》中战神阿瑞斯不时的在人间播撒罪恶的灵感,也许上帝也在那关键时刻撩拨了一下这位恶魔的心弦。



《至暗时刻》中大量运用了上帝视角的镜头,从最开始下议院对张伯伦的弹劾开始,整个画面就是由上到下的缓缓渐入,给观众一种从现实剥离并以客观的角度去贴近那段历史的错觉。

 

而每每到了关键转折点时也都会以这样的镜头呈现,也许导演也觉得这段诡异的历史存在上帝之手的左右吧。

 

影片中的摄影也是牛X到一塌糊涂,各种对称、框架、对角线构图,而且与片中剧情人物心理环环相扣,其中丘吉尔任职时与乔治六世会面时的那段精彩尬聊就暗含了镜头语言的暗示。



我们知道人通常的阅读习惯是由左至右,这样的给人的感觉是顺畅和舒服,两人告别时,丘吉尔在左面向右侧,乔治六世背对着在右,这种视觉感受就暗示着丘吉尔上任后的时局也会有惊无险。

 

而且由于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两人的头部形成了一条对角线,而且乔治六世远远大于丘吉尔,也由此象征着两人的地位。



而反观乔治六世,站在画面最左侧却仍是面朝左方仅存的狭小空间,视觉上会觉得有阻碍和压迫感,也代表着人物当时对皇室存亡的危机感和对丘吉尔的恐惧。

 

除了镜头语言,片中用于表现当时社会民众的现状也选择用长镜头的手法,具有张力的同时也有着连贯的美感,不禁疑惑如此牛X的摄影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然后就查到了布鲁诺·德尔帮内尔这位大神级的摄影师,也是《天使爱美丽》、《巴黎我爱你》和《醉乡民谣》的摄影师。

 

影片中的灯光也是运用到了极致,点光、丁达尔光、伦勃朗光营造出舞台般的效果,配合上英伦古典风格的调色,使得每个镜头都精美的像是一副油画。

 

道具和服装所调配出的古典质感和真正皇室贵族的优雅,让《王牌特工》中双排扣的西装和牛津皮鞋都散发出一股土味。最值得尊敬的就是影片对场景年代感的还原,真正做到了匠人般的苛刻。



说完幕后主创,就不得不提电影中的灵魂,演员加里·奥德曼。

 

我一直觉得演员是天生的,是一份老天爷赏饭吃的职业,后天学习精进的只能是技巧而不是灵性。


章子怡多次提到演员要有“信念感”。


对演员这个职业来说,信念感就是坚信角色即自己本身,并且投入进去,为角色负责。


娱小妹觉得,真正有“信念感”的演技,理应能够一人千面,炸到观众头皮发麻。


假如说有人是“整容式”演技的话,那加里·奥德曼就称得上“投胎式”演技了。


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扮演角色时自己几乎是透明的存在,隐藏去了除外貌外的所有的特征。



就像如果你不看演员表,肯定不会猜到这位丘吉尔的饰演者,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喜欢贝多芬的变态警察史丹菲尔,是《蝙蝠侠》中正义的戈登警长,是《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吸血鬼,是《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也被哈迷戏称为狗爹)。



这个连嘴唇都是戏的演员,把丘吉尔从书本上那个曾经成功越狱、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两度出任首相的伟人形象,瞬间拉近到了一个肥胖酗酒幽默怕老婆还有点裸露癖的普通老头。



荧幕上那个稀疏头发身材臃肿的形象着实让我误以为狗爹为戏竟然付出到这种地步,然后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确实没有《摔跤吧!爸爸》那么励志,片中的丘吉尔是经过尖端的物理特效化妆的形象。

 

在影片后面大量特写镜头时左脸鼻夹处的褶皱能略微看出些端倪,但也足够以假乱真了。

 

除了形象,这个角色的塑造难度还在于神还原,加里奥德曼为了这个角色准备了1年的时间,大量的参考丘吉尔的纪录片、新闻镜头。

 

模仿抽雪茄时烟的握姿、走路的步态、说话的含混、呼吸的方式,甚至是摆剪刀手时手停留的位置,真的是应了《霸王别姬》中的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啊。



最终呈现在荧幕上的就是丘吉尔本人而不是一个演员,最后的那段议会上的演讲,也重现了这位二战时期最伟大演讲家的风采。

 

一部全是文戏的电影,却让人看得热血澎湃,厉害。

 

影片整体的感觉于我而言,就是无懈可击,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是如此,如果非要挑刺的话,只能说,来源于真实历史的剧本缺少了自由创作的新鲜度和脑洞剧情带来的惊喜感。



都说这部《至暗时刻》是冲奥之作,甚至有些直接说影帝直接颁给狗爹即可。

 

但是传记类的电影真不是现在奥斯卡的宠儿,缺少共鸣这个硬伤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没有代入感,但至少后者还能在视效上补足短板。

 

所以我觉得,《至暗时刻》和狗爹在奥卡上提名一点问题没有,但是获奖希望渺茫,唯一有望角逐的就是最佳摄影。



你看前两节奥卡影帝的得主,《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新一代蝙蝠侠他弟,一个演绎的是悲催的死里求生最终复仇的故事,另一个是在中国人看来有点无病呻吟的小痛小灾而到了美国人那就成了过不去的坎。

 

虽说是高福利下造成的韧性薄弱,但是人家美国人就是能感同身受并且充满代入感,仿佛说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反而,《藩篱》这种改编自百老汇的经典剧目却是提名一堆结果只得了个最佳女配,当时我都替丹泽尔华盛顿心疼。

 

而《至暗时刻》在这届奥卡上也许会遭受相同的待遇,但瑕不掩瑜,有张有驰的文戏,却能好看如斯,这部传记电影注定会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右下角可以写“留言”喔


                                        

腾讯视频会员赠送活动中奖名单公布,请到菜单栏-暴娱活动查看


二维码加娱小妹微信,

加入【暴娱专属粉丝群】各种福利等着你!



往期精彩回顾


独家专访

 任重  |  柳岩  | GAI | 江一燕  | 潘粤明 |  熊梓淇  |  尹正  |  杨紫  |  侯明昊  |  江疏影 |  张艺谋  |  徐峥  


影评剧评

  海上牧云记  | 寻梦环游记  |  降魔传 | 恐袭波士顿 | 猎场  


娱乐事件

维密中国  |  演员的诞生 |  双宋结婚  | 黄子韬败诉 |  鹿晗恋情  |  娱乐圈黑幕  |  明星收入 


热点聚焦

三种颜色  |  许晴前任  |  王宝强离婚进展  |  江歌留学 


引爆泛娱乐 发现新价值


引爆泛娱乐,发现新价值

baoyu_18

已同步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 新浪新闻 | 搜狐新闻 | 一点资讯 

 UC 平台  | 新浪微博 |   钛媒体  |    界面   


约稿合作:sxswg1  |  转载授权:sxyyg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