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精讲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视频讲解
知识点
(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遍及,普遍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6)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8)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安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指安身)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里)(2)伐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讨伐)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心理,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答: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可得满分)(二)1.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译文: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于此。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加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夸大)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2)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夹杂)6.《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一鼓作气7.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8.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取信于民”;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用原文回答)9.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答: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一致。(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答: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全自己。10.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谙熟国事,有远见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用原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相应标题即可进入学习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
第9课《鱼我所欲也》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第12课词四首精讲第四单元
第13课《短文两篇》精讲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精讲
第15课《无言之美》精讲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精讲
写作《修改润色》精讲
口语交际《辩论》精讲
第五单元第17课《屈原(节选)》精讲
第18课《天下第一楼》精讲
第19课《枣儿》精讲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精讲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