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亦凡不知道,陕北说书才是freestyle之王

Enjolras E神电影 2023-09-17

座谈会上,有人问苏阳,你把“花儿”融入到摇滚里,是个创意,但也改变的了“花儿”原本的模样,这是背离传统的,你怎么看。

这位1969年出生的民谣歌手,回答平淡中带着一丝笃定——

我是个南方孩子,后来去了西北,最后又成了北漂,我爱听“花儿”,我爱音乐,我的歌里有我的经历和我的人生,就像老一辈的“花儿”里面有他们的故事一样。

这一次简单的对答,在纪录片《大河唱》里只是短短一幕,却不仅提出了整部电影的问题,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很久没有在电影院里看纪录片了,《大河唱》让我在电影院中感受到了一种敬畏同时也亲切的姿态。我所敬畏的,是大河流域的高山旷野、狂风烈歌,而我所亲切的,是遥远的北方,那一抹似有若无的缥缈乡情。

我其实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孩子,甚至没有怎么去过北方,但我的祖辈却是从贫瘠的甘肃随厂迁徙到了长江之滨,我的父亲只在北方度过了极为短暂的童年。

在我儿时,常听爷爷谈起“花儿”和秦腔,彼时他言语之间满是怀念与回味。我也被迫跟着听过一些“花儿”和秦腔,小小年纪就已经接触欧美流行音乐的我,完全不能理解爷爷为啥爱听这种狼嚎一样的玩意儿。


可二十多年后,当我坐在电影院里再听到“花儿”的时候,迎面而来满满都是西北大地的坦荡脉搏和黄河子民的畅快呼啸,如火把、如硝烟、如烈酒、如奔流。

关于民间艺术的失语和传统文化的失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好的,尤其是西北的民间艺术。

当年谭维维在电视上拉着华阴老腔的几位老爷子一声“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震惊了千万网民,直接火到了春晚上,但有识之士再多的努力,也难以逆转文化更迭的脚步,这是令人惋惜又无奈的事实。


不过,《大河唱》作为一部聚焦西北民间艺人的纪录片,并不仅仅满足于呈现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是以一种朴素又不失温情的视角,去刻画作为民间艺术家的“”。

陕北说书艺人刘世凯,刚到北京的时候还显得有一丝茫然和局促。没带三弦,没准备词儿,就要面对一群城市知识分子的围观,这放到任何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人身上,都会有些紧张。

但镜头一切,我们就看到刘世凯在一个小型分享会的舞台上,怀抱三弦,眉飞色舞。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一旦站对了舞台,是会发光的,刘世凯就是这种人。


之前没有特意准备的歌词,被刘老的一句“随便唱呗”轻轻带过,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发现这位民间艺人,简直堪称“freestyle之王”,一个人打一百个吴亦凡都不在话下,何况人家西北人的“大碗宽面”更加地道。

刘老的说书词儿,不仅是信手拈来,即插即用,而且还带着一股尚未褪尽的古风旧味,听起来既通俗有趣,又不失回味无穷,确实是现今的通俗音乐所难以再现的独特魅力。

刘老在西北的家乡,也是一号名人,走遍十里八铺,既受人尊重也得人喜爱,凭着一份后继无人的绝活,刘老虽过得朴素,却也吐气扬眉。


花儿歌手马风山,出身宁夏的回民族区,举国城市化的步伐在这里走得缓慢,这也使得我们在这里还能看到最原生态的“花儿”歌会。

马风山说,唱“花儿”,骚,说的是“花儿”自民间流传以来,多是出现在青年男女相互传情之中,其间柔情蜜意,不同于江南的含羞软糯,而是一种直抒胸臆的欢畅赤诚。

片中所记录的“花儿”歌词,几十个人围在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唱得有来有回,唱得妙趣横生。

说真的,很久没有在音乐中感受到这种最纯粹的快乐了。有人说欧美人的party不知道有什么意思,一群人就是个吃喝唱跳而已,回回如是,但其实我们的风俗中,早有更加热情的party了。


相比前两位艺人的自得其乐,百年皮影班的班主魏宗富则更多的是一份愁眉不展的样子,他常常感慨皮影戏的绝活就要在自己的手中灭亡,可他也始终找不到可以传承皮影戏的年轻人。

凡事有了团队就变了味,一个班子要表演,要盈利,这些都是压力,魏宗富几乎是抓住一切表演的机会,甚至愿意从西北远赴上海给学生们表演。

这八成是公益性的展示表演,魏宗富自然不仅是为了一笔收入,而是痴痴地希望让更多的孩子看到皮影戏,爱上皮影戏。


上海,魔幻的大都市,孩子们甚至以为皮影道具是可以吃的东西,魏宗富的班子卖力的表演,最终换来了当地老师委婉的批判:“你们没有新的东西,二十年前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你说皮影戏该是什么样子?

当然,最忙的还是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这是真正的“包工头”,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家,也是真正的生意人。

既然是生意人,那就没那么多风花雪月,总有对收入不满的团员需要他软硬兼施的安抚,总有招募演员时需要他恩威并重的手段。


经营绝对是比表演更加伤神的东西,但张进来却是又要精于表演又不能懈于经营。在舞台上上,他是被纣王炮烙的梅伯,回到后台,他是处处絮叨的家长,叮咛演员不要让妆容弄脏了服装。

以上四位,就是纪录片《大河唱》中所记录的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间艺人。

我们现在看着电影,感慨民间艺术的消逝,但在他们看来,却只是日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魏宗富是忧患意识最强的一个,上快手上直播,想要让皮影戏在人们的视线中多坚守一段时间。

刘世凯则埋头表演,除此之外,他只是个在女儿出嫁时会躲开在一边不愿人前流泪的普通父亲。


张进来只是头痛如何养活这一大班子人,现在的农村还需要这种搭台唱戏的娱乐形式,但当网络的繁荣彻底进驻之后,他们这些秦腔艺人又去何处谋生计呢?

马风山倒是看得最开的一个,有些人不为艺术,不为生活,仅仅是为了快乐,这很好。

民间艺人的生存状态,就是一个常在的问题,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延续,而我们之前也说过,民谣歌手苏阳的存在,就是一个答案。


我也是在观影《大河唱》之后才注意到苏阳这位歌手,事实上国内的本土歌手太难被注意到了,没有资本的裹挟,便没有一点露头的流量。

苏阳在自己的民谣中融入了“花儿”和秦腔等传统曲艺的元素,但又在民谣和摇滚的框架之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所以我们最后才能听到他最特别的作品。

曲调之中,依然是西北人坦荡如砥的胸怀,却又不失都市中市井烟火的气息;歌词里面,依稀见传统曲艺中平仄押韵的腔调,却又是朗朗上口的人间言语。

电影里,他的那首《河床》中反复吟唱到:

“日月星辰,不停轮转,生在尘埃,谁能回到尘埃。”

就是这样,新的时代有新的人新的歌,但大河边上的歌谣,永远不会停歇。


近期文章

日剧还没播完,中国翻拍版已经安排上了?

午后阳光的庄园聚会,却上演着政治惊悚故事

这剧是真的有“毒”


作者:Enjolras


菜鸟级影迷,骨灰级吐槽家。

工科烟酒僧里的叛徒,伪文艺青年中的科学家。
我在广州混饭吃,这里的饭太好吃了,不辣。

E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用吐槽再看一遍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