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告诉你,比油腻更可怕的是肥胖!
人们都在谈论油腻,网上各路高人纷纷祭出各式宝典,教人如何避免成为中年油腻男女。其实,在外科医生的眼里,油腻并不可怕,肥胖才可怕。
油,只是滑头、世故;腻,只是丰满、微胖。虽然小肚腩已经比你的胸部还挺在前面,但腰杆挺得直啊;虽然买衣买鞋XXXL不好找,但费点周折还买的到啊。
肥胖就不一样了。肥和胖两个代表丰满的兄弟凑在一起,就不是一般的胖,是肥的流油的胖,场景要多不可描述就有多不可描述。
躺床上,腰间的赘肉踏下来可以盖住床沿;坐飞机,头等舱的座位也能塞得满满当当;甚至,站立位不穿内裤也不用担心走光。逛商场,逛了也是白搭,把仓库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合适的Size。
肥胖的人,性格多半好,随和好相处,只要不动他食物,不跟TA抢位子,凡事都好商量。平生只有两大爱好,除了吃,就是睡。吃,也不挑食,张口就来;睡,也容易睡,躺下就着。
肥胖的人,一般都很安静,也不麻烦别人,除了生病的时候。但一旦生病,对大家来说都是个大考验。
首先是担架,一般的担架是躺不下的,要加宽、加厚特别制作的那种。抬的时候,想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走?省省吧,多叫几个哥们来再说。
到了医院,病床也是个问题。一般的病床其实已经够宽了,有时我们都会看到,家属不听招呼,拱到病床上,两口子抱在一起睡都绰绰有余。但对肥胖的人来说,是不够的,还要再加宽;床两边的栏杆也要加高,防止坠床。
手术室的手术床也不行,太窄太苗条,半个身子都不够躺,也要特别定制。不但要躺的下,材料也要加固,够结实,承得起那个重量。
躺的问题解决了,做的问题就来了。
对外科医生来说,肥胖的人分三种,一种是外肥里不肥,一种是里肥外不肥,另外一种是里外都肥。
碰到外肥里不肥的病人,外科医生心底暗地偷乐,还以为很胖呢,腹腔内脂肪并不厚,捡了个耙活。
碰到里外都肥的病人,真是哭都哭不出来。做腔镜手术吧,建气腹都是个挑战。直接拿气腹针或Trocar穿刺吧,脂肪层太厚,深浅心里没底,穿浅了进不了腹,穿深了怕伤到里面的内脏。最稳当的方法是开放式建气腹,也就是先开个小口,进入腹腔,直视下置入套管,再缝合切口,充气建气腹。
腹腔内手术野的暴露也是问题。肥胖的人,肠管、系膜都很肥厚,把腹腔填的满满当当。正是应了那个成语,脑满肠肥。但与肠管、系膜的肥厚形成对比的是,往往血管并不粗,只是埋的非常深。手术游离的时候一定要异常小心,不要误伤,要逐层、逐层仔细的剥离;也不宜暴力牵拉,否则一旦血管扯断,回缩到脂肪丛里,想止血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给肥胖的病人做手术,考验的是不只是外科医生的技术,也有耐心。满屏金灿灿的黄,每一次烧灼,都可以看到刀尖冒油;每一次分离,都觉得已经不可能再深。小心翼翼,边分边吸,一台手术就是一场跟脂肪和油珠的战斗。
腹腔内操作终于结束了,准备关腹了,看着壁立千仞的脂肪层也是望而生畏。一针是万万缝不到底的,如果要一针见底的话,得用长约好几寸的超大号针。即使缝严实了,手术后切口的脂肪液化也多半是大概率事件。不想手术后天天挤压伤口渗液,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脂肪层的最下方放置一根引流管,等渗液少的时候再拔除,可以减少伤口换药的频次。
肥胖的病人护理也是个问题,病人不愿动,陪伴搬不动,跟老年人一样,术后容易出现肺部问题。老年人是体质弱没有力气动,肥胖的病人是质量大动不了,但一样都是咳痰困难或不愿咳痰,常常出现肺部感染。不仅是肺部出问题,因为好静恶动,也容易诱发血栓性病变。
对外科医生来说,一个肥胖的病人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顺利恢复,是值得庆幸值得引以为豪的事情。
“终于出院了!”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更多的病人却没有那么幸运,总是一头按平另一头翘起,一波几折。
其实,外科医生对肥胖的人并无偏见,我们是怕生病的时候帮不到你;我们也不是怕麻烦,我们只是怕达不到你要的期望。
为了大家都省点事情,你少点负担,我们少点压力,还是管管嘴、迈迈腿。真要到用特制的担架抬、大号的轮椅推,还要定制病床、手术床的时候,真是有点晚了。
可以油,不要腻;可以腻,不要肥。如果已经又肥又腻,那千万不要生病;一旦生了病,你觉得麻烦,外科医生更觉得头疼。
(原创文章,春哥出品,欢迎大家转发、转载;图片来自网络,若有版权争议或侵权嫌疑,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