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课文朗读+微课视频+知识点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名师课堂
微课视频
知识点讲解
一、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
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
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 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 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5.“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6. 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 “直”字的作用。
“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品 ,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9. 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10. 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11.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 与“善”?
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课后思考探究
一、示例:读完课文,我想到两个词:穷苦和尊重。文中的老王是一个穷苦的人,没什么亲人,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自己眼睛又有病,处在社会底层。但老王善良,勤劳,因而得到了同样善良的“我们”一家人的尊重。这种尊重,让我感觉到了社会温情的一面,特别是老王临死之前还到“我”家送香油、鸡蛋的情节,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受。
点拨:在谈感受时,一定要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句子或者事例来谈。
二、①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少收费或者多送冰,都表现了老王的老实忠厚、心地善良,体现了他的“善”。)②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生活困难还不忘关心“我们”,体现了老王的善良、淳朴;最终还是收了钱,也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贫困,他其实很需要钱。)③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拖着病体来送香油、鸡蛋还不要钱,来报答对自己好的“我们”一家,体现了老王的知恩图报。)
三、1.这件事最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一个命运如此不幸的人,临死前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他对作者一家的感谢,让作者看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详写。
2.文章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从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方面,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况,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也更能突出他的善良与知恩图报。
3.作者写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是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是侧面描写。“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健康状况的糟糕。
四、1.“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这个词流露出“我们”对老王的感谢、同情与关照,觉得照价付钱是理所应当的。
2.作者一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老王虽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但按当时的说法,他是“当家做主”的人。按当时来说,他明智的做法就是和作者一家划清界限。但是,老王没有这样做。“从”“压根儿”写出了老王的善良朴实,他坚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准则。“大概”表明这个结论是“我”猜的,作者毕竟不是老王,不知道他内心是怎样想的;而“压根儿”是从老王平时的表现总结出来的,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
3.“我”这样说,是为了不让老王有心理压力,能够把钱收下。这体现了“我”的善良。
五、因为相比老王对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感谢,作者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对老王的关心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勇于反省自己,通过对老王生活的琐碎片段的记叙,表达出应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尊重和关心弱者,关注弱者的疾苦,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思想感情。
同步练习
10 老王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镶嵌( )( ) 滞笨( ) 阴翳( ) 骷髅( )( )
攥着( ) 伛偻( )( ) 惶恐( ) 愧怍( )
2.指出下列每组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惶恐 肿胀 默许 慰籍 改为
(2)塌败 凑合 湖涂 抱歉 改为
(3)荒僻 善良 取谛 闲聊 改为
(4)包裹 诲辱 凑合 僵直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4.选出下面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5.说说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6.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①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④冬日里的一片阳光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7.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志木然,双手向前,不知羞耻——“给一点,给一点”。他们与老王一样同属“不幸者”吗?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你对“不幸者”有怎样的认识?
8.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姜潇 施雨岑)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岳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2)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的文字。
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0.“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11.找出选段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2.“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03拓展阅读
(南宁中考)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3.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1)他可高大了。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14.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④ _----⑤ ----⑥学问高深
15.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16.《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作者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让人如见其人。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课文片段在线】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写法分析】这段文字中的肖像描写采用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肖像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