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微课视频|知识点归纳|同步训练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知识点归纳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进行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苏联模式
D.实行改革开放
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点发展重工业
6.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7.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年份 项目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在欧洲所占位次 | — | 2 | 1 |
在世界所占位次 | 5 | 3 | 2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8.下图是发生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它类似于我国的(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持怎样的态度。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400 |
石油(万吨) | 920 | 1160 | 2100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616 |
钢(万吨) | 420 | 430 | 592 |
汽车(万辆) | — | 0.07 | 2.93 |
拖拉机(万台) | — | 0.13 | 4.89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26.94 |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
(1)从材料一提供的数据看,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一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模式。
三、探究 题
★11.中国、苏俄(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 ,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 活动探究
活动1: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助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活动2:以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 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形成的?
(3)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各举一例。
步骤二 感悟提高
(4)通过比较两国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
参考答案
1.C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B 3.C
4.C 本题考查苏联建立前后国家名称的变更。苏联从1922年成立至1991年解体,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5.B 6.D 7.B 8.B
9.参考答案 (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社会相对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苏联模式。
(4)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10.参考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利: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弊: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长远看,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参考答案 (1)井冈山革命。
(2)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成功仿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新”:改革开放。
(4)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