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懵!沪一公园为防救生圈被盗,用假锁“忽悠”小偷,网友:小孩都骗不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公园配备救生圈

原本是为游客安全着想的好事

然而,在奉贤区达令港公园

却出现了令人迷惑的一幕


园方为防止救生圈被偷

竟然把救生圈锁在了大理石栏杆上

面对热心市民的质疑

他们表示,这个锁是假的……


那么,救生圈到底是真锁还是假锁?

这么做究竟是防住了小偷

还是妨碍了救人呢?


记者来到达令港公园时游客不多,偌大的公园里,湖边栏杆上醒目地悬挂着三四个救生圈。走近一些可以看到,上面的确缠着铁锁链,还有一把结实的挂锁。



锁救生圈为防盗?

市民:不能理解,又不值钱


针对热心市民质疑的

奉贤区达令港公园

为防盗而锁救生圈的行为

记者进行了一番街访



市民:这个不应该锁吧,万一有人出什么情况,还要用这个救呢。偷应该不至于吧,没有人这么不道德吧。小偷没道德的,该偷的还是偷,反而耽误了救生。



市民:我觉得(锁救生圈)很不符合道德。公共场所、公用设备,如果把这个东西锁了,是给很多路人一个不好的反响。



市民:锁住的话不应该,公用的救生圈,被锁住很危险。这本身就是一个用来紧急救人的工具,你去拿的话没必要,也不是很值钱的东西。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

第一,救生圈不应该被锁

第二,对于偷盗行为不太能理解

因为救生圈并不具有很高的价值


现实版“掩耳盗铃”?

为阻止一个“不能理解”的行为

采取一种“更不能理解”的措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生圈上挂了一个环形锁,上面的铁链条环绕在一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它被锁住了”。仔细查看后发现,环形锁是单挂在救生圈上的,而环绕的铁链其实只是打了一个结,解开后即可将救生圈拿下来。



达令港公园是一座敞开式公园,24小时开放。但是,保安表示,他们晚上9点下班后,会用环形锁将救生圈锁住,防止救生圈被偷。


那么,为什么园方会

为了防止一个“不能理解”的偷盗行为

采取一种大家“更不能理解”的措施呢?



上海金茵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人员 周秀娟:有好几次,救生圈放了后,过两三天就会消失。保安建议,用假锁放上去绕一圈,让人“看上去锁上了”,实际很容易取下来。用铁丝环绕,是为防止救生圈的锁掉下去,起到固定的作用。


周秀娟表示,公园之所以设置救生圈,本意就是为了保障游客安全,“锁死”并不存在。但有的游客在无意中查看,或小朋友玩耍时,会无意中将它锁上。后续,公园会加强保安等工作人员的巡逻,防止救生圈被“锁死”,也会在旁边多竖些警示牌。



记者:那也不存在保安9点后把它锁住的情况?


周秀娟:不会不会。保安有可能也是无意之中……不存在的,保安是不会做的。


管理需要解决问题

而不是把问题“锁”在这里


假锁的链条

小孩都骗不过

小偷能骗过吗?


假锁的链条

真的到了紧急关头

能够让人马上判断出

“它是可以打开的”吗?

哪怕两三秒钟

都是挽救生命

最重要的时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学教研分部副主任、副教授王丹分析,公园救生圈的主要功能是在危险来临之际能够救人,属于公共财产。园方作为公共财产的管理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管理措施都不能妨碍这种功能的实现。


无论是真锁还是假锁,或是给解锁增加负担,实际上是用管理的复杂化来增加急救的成本。任何管理方法的失当,都会使救生圈这一公共产品成为摆设。


但与此同时

在风景美好的公园

如果将救生圈“顺手牵羊”

很可能也会将自己的安全

置于看不见的危险中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偷盗救生圈

都勿以恶小而为之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学教研分部副主任、副教授 王丹:偷盗救生圈的行为,很多人认为只是道德上的失当。实际上,公园救生圈作为公共设施,盗窃救生圈已经构成了盗窃公共财产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需要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进一步来讲,这种行为实际上也隐藏着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严重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仔细一想

自作聪明的方法

既防不了贼,又救不了人

不怎么高明


管理需要解决问题

而不是把问题“锁”在这里

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


盗窃救生圈,一是可能自用,二是可能拿去卖。王丹建议,可以在救生圈及周围环境写明“公共设施,请勿擅动,盗窃行为属于违法”的字样。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果救生圈被挪用,就会发出警报,一方面可以防止盗窃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在危险真正来临、需要使用救生圈的时候,可以召集更多的救援力量。




来源丨新闻坊、上海新闻广播

(编辑丨雪碧爱喝汤)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看懵!沪一公园为防救生圈被盗,用假锁“忽悠”小偷,网友:小孩都骗不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