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深耕华文媒体三十载:是热爱和理想让我一直坚持

旅日编辑部 旅日 2022-11-24



提起《留学生新闻》

很多老一辈的在日华侨华人并不陌生。

这份创刊于1988年的新闻

是当代日本第一份中文报纸。



这份报纸成了90年代在日华侨华人们
互相交流和获取情报的重要渠道,
当时被誉为远在异国他乡
求学奋斗的广大同胞们的精神食粮

《留学生新闻》以客观中立的视角
和广泛丰富的内容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很多人也因此记住了创刊人及首任主编
资深媒体人赵海成


       近日,赵海成的新书《我们这样从零挑战——在日中国人14人成功物语》在日本正式出版,书中讲述了在日本从零开始奋斗,在各行各业闯出一片天的在日华侨华人们。《旅日》编辑部借着新书出版之际专程采访了作者赵海成,和他聊聊新书内容,以及在日本那些年的故事。
 
与日本结缘

        其实赵海成和日本的缘分,早在他的小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小学五年级时,他所在的班里来了两个日本专家的孩子,赵海成经常和他们一起玩。日本小孩手里的小照相机、转笔刀以及各种玩具,对于那时的中国孩子来说都特别新奇有趣。所以小时候,赵海成就觉得日本这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就是“好玩”的代名词。也正是从小在心里种下的种子,让他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慢慢开始接触日本文化。

       1978年赵海成参加了高考,虽然已经在工厂工作了八年,但他利用之前跟着日本人学过一点日语的优势,考上了北京外贸学院(现在的对外经贸大学)日语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后,赵海成被分配到北京首都机场海关工作,从一线干起。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赵海成经常接触到出国人士,这也让他逐渐萌生了出国看看的想法。1985年,赵海成通过在日本的亲戚联系上了日本大学,于是他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启程来到了日本。

2016年在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向在华日本人做“在日华人日本观”的演讲

打造日本独一份华文报纸

       刚到日本,赵海成觉得日本跟自己儿时的印象一样,什么都好。首先是经济方面,在日本打工每小时收入750日元,那时候打工一天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而当时在中国国内需要工作一个月才能挣到一样的钱。这让他觉得在日本只要肯付出,就能有不错的收入。除此之外日本的环境也让赵海成印象深刻。“日本各方面都干干净净的,环境好,而且那时候日本人普遍对中国学生友好热情,找房子、上学也很方便。”

      留学期间,赵海成在日本大学艺术研究所学习电视理论,并于1988年研究生毕业。那时赵海成曾在一家翻译公司打工做翻译。公司的老板发现来日本的华人留学生越来越多,便与赵海成谈了面向华人办报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这份创造日本华文刊物历史的报纸——《留学生新闻》的诞生。而赵海成也成为报纸的第一任主编。

      “其实当时要办报的初衷并不复杂。因为在日中国留学生慢慢多起来,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都需要很多信息与帮助。本着为留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提供对大家有用的信息,我们决定创办了这份报纸。”

2017年到富士山周圈采风

       为了能让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华人也能阅读,报纸最初选择使用繁体字。内容除了有关升学、生活、奖学金的实用信息之外,还有故乡消息、人物专访、读者广场等多个栏目。因为《留学生新闻》是当时日本第一份面向在日华人留学生的报纸,日本主流媒体纷纷涌来采访报道,这让其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很多在国内有过编辑或记者经验的人也来报社自荐加入,编辑部采用并培养了许多之后活跃在华文媒体界的新闻人。

      “在90年代初,因为没有电脑,所有排版编辑工作都要手工进行。比如排版,我们要用小刀子把打印出来的文字裁好,用手拼成一个个版面。如果其中发现错别字,就用小刀轻轻地把它那块切下,再用胶水粘上新字。每期报纸在编辑修改完毕后,地面上都是白色的小纸片。通常送印厂的前一天,我们都干到半夜,真的挺辛苦的。经常坐在末班车上就睡着了。”

       虽然办报辛苦,但热爱与理想让赵海成一直坚持,《留学生新闻》一做就是十年。现在很多当年的老留学生们都对这份给他们带来了“精神食粮”的报纸记忆犹新。

接受挑战,开启第二人生

       后来,因为日本华文报纸越来越多,赵海成觉得,自己当了这么多年报纸主编,也应该把位置让给新人了,便辞去了《留学生新闻》主编一职。恰巧当时张丽玲(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制片人)准备成立新公司,开启CCTV节目落地日本的事业,邀请赵海成加入。就这样他进了大富公司。

      两年后,日本一家电视台要拍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他们找到赵海成,希望他帮忙做中方的联络工作。赵海成一直对丝绸之路很感兴趣,大学时代就曾一个人去过西安、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各地旅行。为了参加这个长达一年的拍摄工作,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国和摄影队一起重走丝路。

2015年“赵海成新书出版纪念会”到场友人合影(第一排中间者为本人)

       从那之后,赵海成作为独立制片人和自由记者,参与了许多电视片的制作和报刊杂志的撰稿及摄影工作,他的文章和摄影作品曾在《亚洲周刊》、《华夏人文地理》、《AERA 》、日文版《美国新闻周刊》等多家中日知名杂志上发表。

       赵海成还作为随团记者,报道中国大学生访日活动,这个由中国日本商会、日中经济协会以及中日友协共同主办的交流项目已经持续了13年。已有近700名中国大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来日了解和体验了日本文化。

      2015年,赵海成第一本书《尽管如此,我们还喜欢日本的理由——在日中国人33人专访》在日本出版,书中刊登了许多活跃于日本的知名中国人物:拍摄过《含泪活着,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现任CCTV大富社长的张丽玲,歌舞伎町案内人李小牧,凤凰卫视东京首席记者李淼,日中双语作家、《知日》系列创始人毛丹青……很多日本人正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在日华侨华人群体。该书也激励了很多在日本奋斗的华侨华人。

赵海成在东京多元文化会馆接受采访,介绍刚出版的新书

      今年四月,赵海成的第二本人物专访《我们从零开始挑战-在日中国人14人的成功物语》出版。这次书中采访的大多数主人公可能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但每个人都在日本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在各行各业奋斗出一片天空。谈及为什么出版这本书时,赵海成说:“现在的年轻人,感觉不如我们那一代有冲劲儿了。不管是日本年轻人还是中国年轻人,我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找到前进的动力!”

       谈到今后的打算,赵海成希望继续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撰稿和摄影以及专题采访报道,促进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赵海成还透露,待疫情稳定之后,他说不定会把自己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来。



赵海成,男,北京人。1982年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海关。1985年赴日留学,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放送专业研究生。1988年12月创立《留学生新闻》并任总编辑。后加盟大富公司。曾参与了中日联合制作的电视片《丝绸之路》的拍摄工作。现居北京,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事各种中日文化交流事业。



转发点赞留言!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持续产出的动力!!
扫码添加旅日小助手👇获取更多在日生活资讯
 

旅日全新推出“旅日人生”专栏记录日本华侨华人的人生故事
每个平凡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

每个不同的旅日人生都有意义。


他们可能是自由职业、留学生、

公司职员、艺术家、

打工人、企业家……


他们虽然背景各异,生活不同,

却选择在日本生活。


旅日编辑部正在寻找

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


如果你身边有经历丰富、生活有趣的朋友,

欢迎推荐给我们。

我们会专程进行采访,

把他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推荐/自荐请扫码联系👇


旅日往期精选



吃喝玩乐

绝美!精选紫阳花小众景点

池袋这家年轻人都爱去的烤鱼音乐小酒馆凭什么?

两个学美发的酷女孩开了家全东京最潮的中文KTV

史上最全的东京中式早餐攻略!

东京首家酸菜鱼专门店,酸菜鱼的三种吃法你知道吗?

这家隐藏在池袋的新疆大盘鸡,吃完还想舔盘子!


实用资讯

不想出远门?在首都圈享受大自然的6种方式

坚持住,马上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了!日本接种疫苗指南

疫情居家时代,我们应该在家干点啥?

免费看展?!东京免费美术馆、博物馆精选(一)

江歌案开庭再审!在日本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了解樱花,看这篇就够了!赏樱前必读的6个小TIPS

远离人群惬意赏樱!东京私藏赏樱地推荐


旅日人生

【人物】“敦煌之子”:人生要明确目标一直走直线

【人物】非遗针灸在日本:不忘从医初心,传承针灸文化

【人物】当热爱撞上专业?她实现从程序员到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华丽变身

【人物】艺术文化两手抓,她把中国舞在日本发扬光大

【人物】从书法篆刻到太极武术,文武双全的他让无数日本人拜师学艺

【人物】被迫放弃绘画17年,如今她重拾画笔,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疫情期间,他拍摄了在日本生活的五十个中国女生



码字不易,轻轻一点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