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看直播!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届 Ada Camp “女性计算榜样”环节线上特别开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微软学术合作 Author 微软学术合作

 


丹棱君有话说:计算机科学领域女性如何成长?她们的学术旅途有怎样的风景?这些话题,Ada Camp 邀妳云端共聚一同畅谈!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由妳” Ada Camp 夏令营,旨在为计算机领域的低年级大学女生提供了解计算机领域前沿动态、拓宽科研视野、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激励、启发与支持她们追逐科研梦想。8月 17 日,Ada Camp  “女性计算榜样”环节线上特别开放,扫描文末二维码届时进入直播间,不见不散!


因疫情防控需要,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届 Ada Camp “未来由妳”转为线上举办。为回馈同学们的报名热情和各界关注,Ada Camp 特别开放“女性计算榜样” Women in Computing 环节,将于 8 月 17 日 9:30-12:00 在B 站、知乎、微博进行多平台同步公开直播。


活动日程



精彩预告,等你来看


前沿研究、产品开发、学科交叉……女性在计算机领域能实现怎样的成就?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张冬梅博士将受邀进行特别报告,分享她的科研经历与职业生涯,为妳在 Ada Camp 的奇妙旅途带来闪光初启迪。


从女学生到教授、博导,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之路上有什么波澜,又有怎样的风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琨将以“过来人”的视角,与妳畅谈“女性、科研与人生”,并在报告中分享她在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抗攻击迁移性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


同样是从女学生成长为领域内的成熟科研工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翀博士的在业界的科研体验、日常生活与学界的节奏有何不同?一起期待“爱科研,爱生活”的罗翀,与我们畅聊研究与人生,为妳打开遇见未来的一扇新窗。


微软亚洲研究院为助力计算机领域女生成长进行过哪些努力?年轻学子应当如何利用平台与机会?学术探索需要怎样的品质与能力?如何定位个人优势?个人兴趣与领域热点又该如何平衡?如何决定个人未来发展道路?……


关于成长的疑惑与迷茫,Ada Camp 特别邀请学界与业界重磅嘉宾进行圆桌对谈,为你解开迷惑提供建议,助妳锁定方向轻装上阵!


嘉宾阵容


张冬梅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

张冬梅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Microsoft),从事和领导数据、知识和智能(Data, Knowledge, Intelligence)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分析、知识计算、数据可视化以及软件工程等。张博士带领团队在进行前沿研究的同时,与微软的众多产品部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多年来,团队持续将研究和创新成果成功转移到了微软的多个核心产品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冬梅博士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以及清华大学硕士和学士学位。她于 2004 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前她在微软公司美国总部负责微软 PhotoStory 产品核心的开发。张博士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带领团队负责手写输入识别的研究工作,她的团队研发并推出了手写数学公式识别,并成功应用于 Windows XP 等产品中。团队所研发的东亚语言识别技术成功应用于 Windows 7 操作系统中。

2009 年,张博士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软件分析组(Software Analytics Group),带领团队在软件分析这一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软件系统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和技术创新。近几年,张博士的团队将研究扩大到商业智能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微软公司的 PowerBI 产品在商务智能和分析平台领域最权威的评测中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马歆

 微软亚洲研究院

 学术合作总监

马歆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负责制定和开展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地区高校、学术机构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包括微软教育部联合实验室、微软学者奖学金项目、“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马歆还曾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亚太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计划。马歆目前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常务副秘书长。

何琨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实验室 & John Hopcroft 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ACM 高级会员,IEEE 高级会员,CCF 杰出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组合优化,主要包括深度学习的安全性与可解释性、社交网络挖掘、组合强化,在 NIPS/NeurlPS、ICLR、ACL、CVPR、ICCV、AAAI、WWW、ICDE、ICDM、ECML-PKDD、ACM TKDD、IEEE TPD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等权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受邀担任了 NIPS/NeurlPS、ICLR、CVPR、ICCV、AAAI、IJCAI 等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IJCAI 2021 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和 IEEE TPAMI、IEEE TKDE、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为 CCF 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NCTCS)2017-2020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2020 年第五期《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栏特邀编审。

谢幸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谢幸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微软-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任。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展开创新性的研究。他发表了 300 余篇学术论文,共被引用 30000 余次,H 指数 85,1999 年获首届微软学者奖,2019 年获 ACM SIGSPATIAL 十年影响力论文奖及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奖,2020 年获 ACM SIGSPATIAL 十年影响力论文荣誉奖,2021 年获 ACM SIGKDD China 时间检验论文奖,并曾在 KDD、ICDM 等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他在 2009 年参与创立了 ACM SIGSPATIAL 中国分会,曾担任 ACM UbiComp 2011、PCC 2012、IEEE UIC 2015、以及 SMP 2017 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并将担任 ACM SIGSPATIAL 2021 与 IEEE MDM 2022 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他的研究团队与微软云计算团队合作开源的 Microsoft Recommenders 是 GitHub 上最受欢迎的推荐系统项目。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杰出会员。

罗翀

 微软亚洲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罗翀博士,2003 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智能多媒体组高级研究员,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多媒体理解、多媒体通信等。罗博士于 2000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分别于 2002 年和 2012 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已在 ACM Mobicom、IEEE Infocom、CVF/IEEE CVPR 等顶会和多份IEEE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总被引 3700 次。获得十余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曾获 2016 年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上海市网络领域最有影响力论文奖”。

孙丽君

 微软亚洲研究院

 资深学术合作经理

孙丽君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全面负责研究院的人才战略与项目,包括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她曾先后开创亚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乘风计划、Ada Programs,星桥计划,星跃计划等以支持研究院高质量多元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她先后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全面合作与所在的联合实验室运营。此外,她曾多次负责举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孙丽君同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女工委秘书长。孙丽君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王婧雯

 微软亚洲研究院

 学术合作经理

王婧雯,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项目、微软 Ada Workshop,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项目的宣传推广策略制定与内容创作。2018 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传播学硕士学位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2016 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还等什么?8 月 17 日 9:30-12:00扫码进入直播间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届 Ada Camp 邀你共聚云端共话科研,畅谈成长我们与妳不见不散!

扫码直达 B 站账号

“微软中国视频中心”直播间


扫码直达知乎账号

“微软亚洲研究院”直播间


扫码直达微博账号

“微软亚洲研究院”直播间


扫码直达“ CSDN ”直播间

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