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此我要勇敢地说爱你
“人工智能会是下一个20年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
── “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
“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
── 霍金
无论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的列车已经开启,并将继续飞速前进。站在这一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工智能,是敞开双手去迎接,还是及早将恶魔扼杀于摇篮?带着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做客CCTV-2的《对话》栏目,与中外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三个观点,阐释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93qiljg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到2045年,人工智能也不会比人聪明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计算精准的人工智能与诗仙李白相比,谁更聪明呢?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比较,那么或许应该先理清楚这里面隐含的两个概念,即能力与聪明。
能力与聪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由左脑掌控,包括逻辑、分析推理、记忆等范畴;而后者则由右脑控制,涉及情感、艺术、灵感创造等范畴。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的演进,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拥有远超人类的能力水平,成为最好的左脑。但在右脑范畴,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这也就是为什么诗仙李白在醉酒之时依旧能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极富想象力的诗句,这正是人类独有的最宝贵和奇妙的创造力呀。
机器不可能产生意识
有人说,随着传感器和各种穿戴式设备的广泛使用,未来人类所有的特征诸如体温、心跳、荷尔蒙以及神经元的传递等都是可以被学习的,那么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的自我意识也是可以被机器人学去的。这样的观点成立吗?
我想,首先意识是生命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而机器不拥有生命,因此也不可能产生意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系列机器人类似于人类的行为和表达,其实背后都是在执行人类代码的过程。
约翰·希尔勒曾做过著名的“中文房间”实验。在一个封闭房间外有人用中文进行提问,房间内的人对中文一窍不通,仅凭一本中文对照手册,处理收到的汉语讯息并以汉语进行相应的回复,结果房间外的人真的以为屋内的人是懂得汉语的。因此,屋内的人不可能因为正确地回答了中文问题就说明他懂中文,同样的机器人也不可能通过对于代码的执行就获得理解能力和进一步的意识。举个例子,计算机可以快速地完成中英翻译,但其原理只是匹配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真的听懂了。
自我意识是自己产生的,而非别人可以强加在你身上的。如果我们能造一个机器让它有意识,这叫编程,不叫自我意识。截至目前,人类对自身意识的了解都尚且处于十分有限的地步,人类甚至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又何谈去创造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出来呢。
人工智能不会统治人类
经典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赋予了机器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最终换来的却是机器人的叛变,统治了人类。刚刚拿下奥斯卡最佳视觉奖的电影《机械姬》也在讲述着类似的故事,机器人背叛人类,并一手杀死了创造自己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的电影情节,让我们不敢去面对这样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统治人类?然而,目前看来没有出现任何迹象表明人工智能能统治人类。
首先,人类做的所有东西都是可控的。正如人类创造汽车、飞机、水果刀等工具时,保证了它们完全可以被使用者控制。同样的道理,人类创造机器人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工具,可以具备充分可控性。
另外,人工智能永远只是人类的一个工具,未来它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最终还是取决于操纵它的人类。就像核武器一样,它可怕到足以毁灭整个地球,但也有人会说核武器是人类最好的发明,因为它实现了有效制衡,让我们从二战到现在都没有再发生全球性战争。再比如基因工程,它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医学以及其他众多领域的难题,但同样一旦被恶意利用,也会引发难以想象的灾难。
我们说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监督和保障,让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价值。只要是对人类的帮助远大于伤害,我们就该正面、乐观地看待它,并继续向前发展,这也正是人类进步的原因。我相信人类的智慧和良知,所以人工智能的未来是美好的。